- 相關推薦
經營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數學課堂
經營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數學課堂四川省松潘縣藏文中學 白瑪孝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許多學校數學教學課堂中仍然采用注入式教學,題海戰術,這樣往往會扼殺學生創造力這一現況,淺談如何經營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 激情 主體
根據有關調查研究顯示,目前許多學校數學教學課堂中仍然采用注入式教學,即:教師把學生看成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憑自己主觀愿望,向學生腦子里灌知識,只講其然,不講其所以然,使學生生吞活剝,呆讀死記。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
參加工作也有好幾個年頭了,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和反思,我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下面“三個不”的體會。
一、設計適合學生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可缺
學習動機是指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圖達到目標的一種動因、內在力量。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能力,是增進記憶和發展思維能力的前提條件。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都說明了培養興趣的重要性。去年我參加了我校數學教研組開展的教研活動,聽了一節數學公開課、聽到了我縣進修學校校長安鋒老師的精彩點評,特別提到每節課都要創設一個好的情境,讓學生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本節內容,學習本節內容有什么用,這樣學生才愿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是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
1.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相結合。
2.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故意引起認知沖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教師的教學,激情不可少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真正做到這幾點,缺少激情不可以。激情是數學課堂的生命,沒有激情的數學課堂是僵死的,沒有激情的數學課堂也是會枯萎的。
2009年5月我聽了一節老教師的數學課,給我的印象是這節數學課教學任務完成的很好,數學語言非常的嚴謹。但是有許多學生卻不聽或作小動作,教師就像背書一樣,沒有肢體語言、沒有幽默感、聲音也沒有抑揚頓挫的變化。我也在這個班上了一節公開課,課后聽課教師對我的課進行了點評,說了許多關于專業知識不足的地方,我覺得他說的很對。但是學生大多說我上得很好,學生看到了我上課很生動,很投入,很有激情。有了學生的參與,這節課才精彩。課后老師們的評價大多有這一點,說我上課有激情,學生很愿意參與到我教學活動中來。
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精神飽滿,講課要充滿熱情,課堂語言、肢體語言要豐富。甚至一個熱切的眼神,都能傳達出教師的熱情。正是這樣的激情,使得課堂也充滿了靈性。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才能吸引學生專心聽講,調動學生的激情,使之積極思考、參與討論,活躍于課堂之上。
三、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
學生的參與度是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以前那種僅有老師講,沒有學生參與的模式,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在許多“演戲式的假討論”模式,也不符合教學規律,都沒有生命力。
1.把講臺讓給學生。許多老師認為講臺是屬于老師的,而我在數學課堂上,我把學生請到講臺上,讓他們講,讓他們說,使講臺成為他們表現自己的舞臺。(數學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這樣上臺的學生很有成就感、自豪感,臺下的學生很羨慕,希望下次自己也能閃亮登場。愉悅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帶進了樂學的大門,而且達到學習知識的最佳狀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這樣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的課堂才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優質課堂。
2.把時間留給學生。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設計活動方案,安排學習程序,通過觀察、操作、猜測、思考、討論、驗證等多種活動,在過程中獲得知識。教師要控制講話的時間,盡可能的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取得成功的機會,盡最大努力讓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歡樂。
3.把空間還給學生。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學習數學需要獨立的思考,也要伙伴的合作。2009年我把我所任教的一個班的學生分成6個小組,設組長一名,組員7名,其中有優秀生,中等生,學困生。我常把一些數學題放到各個小組中去討論,讓各個小組之間競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性的商議,思維活躍的孩子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同時也幫助了本組其他的同學。常讓各個小組之間完成某一課時復習任務,形成互幫互助的情景,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對不愛發言的孩子,在小范圍內也留給了他表現的空間,在大家的充分參與下,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行初步的統一,然后把研究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發展。
4.把體驗留給學生。波利亞指出:學生要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的創造和體驗方式來學數學。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抽象的數學“物化“為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幫助學生熟悉重組生活經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真實的數學體驗,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發生,發展的自然性。學習數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體驗。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將知識系統的講清楚,講明白,學生能聽清楚、聽懂,然后記憶、運用到解題中,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抹殺和個性的摧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反思、探究發現的過程。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參與是積極的,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快樂的。
總之,課堂是教師的,更是學生的,我想在我們激情的教學下,讓學生充分地擁有講臺,擁有課堂時間,擁有課堂空間,擁有體驗,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力。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體現出其育人的本質和功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才能達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