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藝術教育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讓藝術教育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云南省永勝縣期納鎮中心校 胡光華
【摘 要】藝術教育,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中小學藝術教育要大力推進藝術教師三個方面的專業化建設,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要注重人文性、愉悅性與游戲性、創造性等幾個方面。要通過中小學藝術教育的三種主要方式:音樂教育,舞蹈教育,美術教育來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中小學藝術教育 文化傳承 創新
別林斯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指出:“切實加強學校美育工作,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一項迫切任務。”學校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和內容。為培養出智慧型、素質型、感情型的未來社會建設、國家管理人才,各個學校日益重視學生的美學、藝術教育,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學校教育的核心就是傳授文理工法、音體美技等系統課程,與課余活動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全面、整體的教育機制,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又有自己特色的的創新型人才。
中小學藝術教育是一種感性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是關注身心發展的快樂教育,是促進中小學生心智發展、培養形象思維、發展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激發創造力的素質教育,是提高每一個社會公民藝術生活能力、優化人的生活方式、凈化美化人的心靈的國民美育教育。藝術教育不是簡單的培養專業藝術家的教育,不是單純地訓練吹笛子、彈鋼琴、畫畫、書法和跳舞的技能教育,而是要通過這種技能的訓練、知識的學習過程,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境界,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我就中小學藝術教育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的若干問題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中小學藝術教育要大力推進藝術教師三個方面的專業化建設
一是學科專業化建設,不斷提高音樂、美術、舞蹈、書法教師本學科的專業化水平,同時在各個專業領域里加強綜合性教育。二是大力推進教育專業化,要懂教育規律,要知道如何培養人、發展人,要有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三是大力推進職業倫理專業化,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有教師職業精神、職業信念,有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有勤奮的敬業精神。在藝術教師培養培訓中大力推進三個專業化建設,全面提高藝術教師水平。
二、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要注重人文性、愉悅性與游戲性、創造性等幾個方面
首先,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要注重人文性。(教育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藝術教育是一種人文性教育,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力、創造力的結晶,把人文內容與藝術知識技能相互結合,用藝術的感人形式、豐富內容和深刻的人文內涵,打動學生的心靈,貼近學生的生活,表達學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
其次,在中小學藝術教育重要注重愉悅性與游戲性。在藝術教育活動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學生參與創造、表演、欣賞、交流、評價等活動,體驗藝術學習的快樂和滿足,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第三,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要注重的創造性。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思維,提高人的創新能力。創造力是以獨特的方式組合現存的事物,從而創作出新物體、新形象和新觀念的能力。創造性思維過程一般具有四個程序性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即收集資料,確定問題,疑問、研究、困惑縈繞在人的頭腦中。第二階段是醞釀階段,隱喻思維活躍起來,醞釀成為基本的思維傾向,可能獲得突發的不完整的頓悟。第三階段為解釋階段,靈感、答案突如其來地驟然出現。第四階段為核實和修正階段,完成最后的構思,展現出新的創造成果。藝術教育的過程涉及到各種創意、設計、制作、表達、交流以及多視角的連接和轉換,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過程和思維程序的訓練,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解決問題和發揮其藝術潛能的機會,賦予他們表達自我和發揮想像力的空間。因此,就一定意義上說,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教育。
三、中小學藝術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一,音樂藝術教育。在小學與初中階段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質的普及教育。由于器樂教學屬于音樂教育的范疇,又是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重要內容的一部份,同音樂教育一樣具有“審美性”、“教育性”。器樂教學同唱歌、欣賞等教學內容一樣,都是以音樂審美教育為宗旨的。在器樂教學中應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教師必須注重趣味性,在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貫穿審美教育,進而達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靈的凈化、性情的陶冶。2、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培養從小規范地演奏和愛護樂器的良好習慣,培養初步的齊奏、伴奏及合奏能力,注意增強其器樂演奏的表現力。3、依據學生心理特征,培養學習器樂的興趣和習慣。興趣是少年兒童學習音樂、認識事物的傾向和需求的原動力。
第二,舞蹈教育。舞蹈藝術是一種集體能、藝能、智能、氣質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是一種融音樂韻律、人體美感、肢體技能于一爐的有機整體。舞蹈藝術對青少年身體成長、品行素質、自身修養及智力開發等方面均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講:
1.要解決思想觀念問題。舞蹈是一種運動,對青少年而言,是比柔軟體操更完備的體育課程,要通過舞蹈教育,對學生身體的各個韌帶、肌肉進行延展訓練,糾正錯誤姿態,加強動作的準確性,從而使青少年的身形塑造的更挺拔,肢體更靈活,軀干與肢體等身體各個部位更加協調。
2.要提高青少年的審美修養。通過舞蹈教育,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或再現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從而美化青少年的心靈,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提高青少年對自然美、藝術美的認識和欣賞能力,提高對美與丑、善與惡的識別能力。
3.有利于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情感。舞蹈來源于生活,舞蹈藝術是通過飽含不同情感的形體動作來表現的,它反映的是生活藝術,表達的是思想情感。
4.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舞蹈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記憶水平、領悟水平和自覺主動性。首先,教師通過啟發和引導他們,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的大腦經常處于積極主動狀態,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提高記憶力的作用。根據筆者觀察,凡舞蹈跳得好的學生,其學習成績也是十分優秀的,這說明舞蹈這種特殊的鍛煉方式,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很大幫助作用。再次,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有利于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使他們的天賦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展示。
第三,美術教育。美術課是中小學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它具有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美感與愉悅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啟迪學生認識美,創造美。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品質高尚的世紀新人。
1.恰當的方法是完成美術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在教學方法方面,教者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教者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并取得預期效果。美術教學應適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
2.改革課堂舊式教學,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在當今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必須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3.培養學生求異思維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求異思維是開發智力的重要方法,沒有創造就沒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未來的時代將是創造競爭的世紀,我們要把美術教育與智力開發融于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知道自己身處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里,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4.大力推進書法藝術教育。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要在中小學把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結合起來,加快書法教育的普及與提高。
總之,中小學藝術教育要通過靈活的技能訓練、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境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它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人格的完善。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2.《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意見》,2008。
3.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
4.《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