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如何利用好問題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談談如何利用好問題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六中學 陳良婷
創造、創新近年來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它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教育家陶行之說:“創造始于問題”。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由學生提出問題比老師設計問題更有意義,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激發、引導學生提問是新課標中課堂教學、培養創新能力和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那么,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利用好問題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構建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應該是平等的,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有了民主的環境和氛圍,學生會感到寬松、融洽、愉快、自由與坦然,就沒有了壓抑和強制,才能自由和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理論的假設,無所顧忌地提出問題。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樹立“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把問題看得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提問,樂于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經常激勵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中,從所學的課本內容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去查找資料(翻書、上網、請教他人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為什么冬季白天短,夜晚長,而夏季正好相反呢?”“什么是黃麻?” “為什么攀枝花市春季市場里的蔬菜比其它季節貴?”“為什么缺水的大沙漠不去運南極的冰呢?”對于學生提出的過于簡單,甚至可笑的問題,不要嘲笑,要寬容他們的“異想天開”,更不能置之不理,而要滿腔熱忱地給予支持,及時肯定敢問多思的認真態度;對于學生提出的一時難以解答、出乎意料的問題時,我們要贊賞他們敢想敢問的精神,同時,要積極地參與到他們討論中,廣開思路,尋找可能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或方案,以達到對問題認識的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巧妙地鼓勵學生多發問,大膽向教材內容質疑,向老師的觀點、講解質疑,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同時,學生經常提問也會督促老師不斷提高自己。
在充滿愉悅、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師生的思維都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答,進入一種全新的思維境界,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在教學中,除了不敢問,還有不會問的情況,我們的應試教育往往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結果”的記憶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忽視了思維的訓練與激活,有的學生根本不會獨立思考,更不會提問。要使學生由不會問到會問,就必須重視教學過程,找到合適的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學習過程,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觀察力、發現問題的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實踐力。老師只有“會教”才能“教會”,學生只有“會學”才能“學會”,只有會學、樂學、想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有問題會問。
1.在地理教學中,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利用地圖,進行直觀教學,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地圖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工具。盡可能啟發學生根據地圖和一些認知材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世界氣溫分布及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時,讓學生充分利用書中的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先讓學生觀察圖中北半球與南半球的等溫線的數字變化,讓學生提出問題來,“為什么世界最冷的地方在南半球呢?”“為什么從赤道向南向北氣溫都越來越低?”“為什么北半球的等溫線比南半球的彎曲?”……再引導學生去讀圖、分析、思考,從圖中找出答案,同學們大多積極參與討論。只要是同學們自己發現的問題,他們就有繼續分析、解決問題的動機和強烈愿望,思維就處于活躍狀態,效果也最好。
2.“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學生無疑時,應由老師適時、適量、適當設疑,這樣長期示范,潛移默化,使學生學會問問題。在教學重點和難點時,老師要經常設計一系列深入淺出、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如:在講解“青藏地區”時,可設計以下問題:①青藏地區自然環境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②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自然景觀有何特點?讓學生看景觀圖片思考。③青藏地區首先要發展什么農業?④在這種自然環境下牲畜有什么特點?⑤這里的人們最適宜居住在哪里呢?⑥生活在青藏地區的人發展了什么種植業?主要種植了哪些農產品?通過課堂上反復示范和訓練,讓學生學會提問的技巧和方法。
同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西北地區”時,適時地引入我國政府對西部的大開發,讓學生設計20年后的西部地區的宏偉藍圖,這樣激發學生去思索、去想象,引發他們提出問題的好奇心和興趣。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興趣,是培養學生樂問、好問品質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善于利用師生情感交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求問題的興趣,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樂于提問。
讓學生好問,必須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的原有知識與需要學習的新知識發生沖突,從而使之“生疑”,進而勤思好問。首先,在預習時,要指導通過自學,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上課,并能主動提出問題,從而在課堂上以積極的姿態進行學習;其次,在課堂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有新意、有趣味的地理問題,引導學生自由地思考,鼓勵他們發表不同的見解,提出他們的疑問,形成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比如:假設我國地勢東高西低,河流的流向、氣候會有什么不同?等等,老師也可以通過一些風趣的地理語言把學生引入到一定的創新意境中去,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地理景觀特征,借以豐富地理知識。如: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溫日差較大時,借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語句,來形容地理特征,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馬上會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天氣特點?”這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我國西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有了形象的認識。還有,在復習時,讓學生把已經解決的問題歸類,讓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以便于解決新的不懂的問題。
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學會提問,而且會提出一些開放的、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獨特和靈活性。
總之,學生從不敢問、不會問到敢問、會問,既是一個教學觀念的轉變過程,又是一個教學的具體操作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明確師生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真正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問題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與學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問題教學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我愿在以后的地理教學中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