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卷考試下的歷史復習策略
開卷考試下的歷史復習策略新疆烏魯木齊縣第一中學 馬清泉
【摘 要】歷史教材內容豐富,上包天文地理,下括人間萬象,頭緒紛繁,中學生學習這門課,大部分都感到困難。現在的中考歷史實行的是開卷考試,看似給學生減輕了負擔,不用像過去一樣死記硬背那么多的內容,但是一研究以往的中考試卷,我們就知道開卷考試也并不輕松,因為它更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運用,更多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結合實際的運用能力等等。
【關鍵詞】開卷考試 歷史 復習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應采取哪些復習策略,做上好初中歷史復習呢?這是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理清脈絡
每一學期結束時,我并不急著復習,而是讓學生自己把這冊的內容列個綱要出來。學生都覺得奇怪,別的老師都積極地給學生復習,我卻給時間上他們整理,但他們也很高興,因為這樣不用受老師的管束,可以自由地復習。給他們三節課時間自由復習后,我再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其實,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認真地總結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青少年的心理是你越信任他,他就會做得更好,而不是放任自己。認真總結后,列出綱要,就相當于把本冊的內容先粗略地學復習了一遍,對整冊的內容有了一個全盤的把握。在后面的歷史復習中,他們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對教材的重難點和前后知識的聯系也有所了解,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效果也就更好。
二、縱橫聯系
歷史學科具有嚴密的系統性,每一樁歷史事件都和上、下、左、右的其他歷史事件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處理教材時,就要相應地注意歷史事件的縱、橫聯系,緊緊抓住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依存關系,講清他們的前因后果、發展規律。如復習中國近代史第六節時,可以讓學生想想中國對外的幾次戰爭給國家帶來了什么樣的災難,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讓學生明白正是《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一步一步將中國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不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其發展都有縱、橫兩大坐標。縱為社會制度的交替和時代的變遷,呈現出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橫為不同的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歷史的各個側面,如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呈現出同一時代橫斷面。如初三講世界史時,講到封建國家可以將歐洲的封建國家和亞洲的封建國家聯系在一起,看他們有什么異同,從而總結出封建國家的特點。此外,廣義上的“橫”還包括要將歷史同政治、語文、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滲透,相互遷移。這些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使人類知識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整體。因此,應把國別史、斷代史、專題史以及跨學科綜合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有助于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基本內容,提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效果。
三、利用圖表
圖表是人類社會一種古老獨特的表達方式,它相對于語言、文字來說,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直觀性。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歷史教材中幾乎沒有一篇課文沒有圖表,有的甚至占整個課文內容的一半左右,歷史教材中的圖表也比較多,如果我們利用得好,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更好地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框架,還可加深記憶,便于學生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卷考試的試卷中也離不開圖表,如2012年新疆中考歷史試卷中就有關于圓明園、工業時代發展標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圖。試卷根據一幅圖而引出跟它相關的知識點,考查學生是否靈活掌握。在復習時,我們必須讓學生把書本中的圖表所含的知識點做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才能具有一雙“火眼金睛”,哪怕它七十二變,也能看清楚抓住它的本質。
四、關心時事
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希望“通過歷史課程的實施,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我們的歷史課不能只注重課本中歷史知識的傳授,還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今天世界上所發生的一些大事。比如,利比亞戰爭、朝鮮的核武器研究、日本的首相選舉、中東戰局等等,我們要學會分析時事。
五、教給方法
這里的方法是指的解題方法。我們在歷史復習中不但要幫助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做若干整體的歸納和分析,構建知識網絡,理清基本線索、把握階段特征,認識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要教給學生解題方法,使他們能夠從容應對。
開卷考試的題型無外乎二種:一是選擇題、二是材料分析題。對于選擇題,我們只要讀清題目的要求,弄清知識點就可以了。這里需要重點指導的是材料分析題,我們做這類題時可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認真讀——解題的基礎。材料題都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設問部分。在閱讀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全,也就是不能忽視材料的標題、注釋、出處這些內容。這些說明性文字,它們往往能夠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給考生某種暗示和引導,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應該給予足夠重視,不可漏讀。
第二步:仔細找——解題的關鍵。學生讀的同時,實際上也是思考的過程,找的過程,要邊讀邊想邊找,從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大致了解材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信息,判斷這個信息和我們學過的什么歷史內容有關,這就是所謂的讀懂材料,為下面的解題做準備。然而。要讀懂材料,這要求平時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對教材非常的熟悉才能過關。
第三步:完整答——解題的落腳點。前兩本落實了,答題的思路有了,就剩最后一步寫答案了。在寫答案時要注意:①問什么答什么。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對號作答,不要脫離材料,答非所問。②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書寫工整。材料解析題對回答的要求是貴精不貴多。如果有字數要求更要慎重處理,想好再下筆。③要恰當使用歷史中的術語,少說大白話。
在歷史復習中,只要做好以上幾方面,學生一定會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