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設情境教學激活語文課堂
創設情境教學激活語文課堂作者/凌碧環
目前,大多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比較薄弱,對語文課程不感興趣。這讓我聯想到很多孩子怕吃藥,因為很苦,聰明的商家就在藥的表面裹上一層各種味道的“糖衣”,從此吃藥不再是家長和孩子的負擔。巧妙創設情境,激活中職語文課堂,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就是我們中職學校語文課的“糖衣”,是每位語文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就是情感積蓄的過程。根據課文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教育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遵循一定的規則展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只有站在角色立場上,才能貼心著意,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人物的“話”好像是自己說的。這樣就可以消除文章與學生的距離,學生理解起來就更加親切和深刻。如在教學《向中國人脫帽致敬》時,學生對文中的主人公中國留學生“我”的情感并不怎么深刻理解和體會,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于是我讓學生分組討論,醞釀文中的人物情感,然后小組派代表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在與同學們的愉快討論中,在角色扮演的臨場發揮中,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聲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扮演角色既讓學生體會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又陶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借助繪畫再現情境
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課文內容和結合學生的實際,借助繪畫這一手段設計一些練習,鞏固課文知識。如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后,針對廣告專業的學生,我說:“文中的小屋描述的是那么的美,真是文中有詩,文中有畫,你能根據文中的內容,加上你的想象和創造,為課文配一幅插圖嗎?比一比,看誰畫得最好!”因為融合了一些專業的興趣,這時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他們大顯身手,把他們的專業水平全都發揮出來。通過這次的繪畫,學生在愉快的繪畫中把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了“一圖窮千言”的效果。
三、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美妙的音樂常令人心曠神怡,其韻律、音韻、節奏常把人帶進特有的意境中。音樂能制造氣氛,渲染情境,讓音樂走進語文教學,那將是另一番天地。我們可以用音樂的方式引入新課,不僅能營造很好的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借用音樂中的歌詞、節奏等直接地在不知不覺中過渡到新課當中。如在教學《提醒幸福》時,可以通過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通過歌曲的旋律、歌詞引入新課。又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學生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課文是比較吃力的,這時就可以播放一些腰鼓表演的視頻,通過視頻里的畫面、音樂,加深學生對腰鼓隊奔放的舞姿、激越的聲音、磅礴的氣勢的理解,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感情的理解。
四、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語文之源,依據課文所反映的生活創設情境,使其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立意,讓學生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小說《一碗清湯蕎麥面》是一篇十分感人的短篇小說。它敘述了一家三口突然遭受厄運之后,頑強不屈,奮發上進,最終時來運轉的故事。讀來令人深受感動、鼓舞。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小說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的感知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為了讓學生體會困境中逆流而上的精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由自己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食物說起,并分析印象深刻的原因。接下來我跟學生一起舉例老一輩怎樣在艱難的環境下求生存的故事。這樣學生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到課文中去。
五、游戲教學引入情境
中專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游戲活動,若能將語文知識與游戲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知識,學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在游戲中,教師也要一起參與游戲,語氣和態度要親和,這樣才更容易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如在《說話訓練》這一課,可以設計一句話接龍游戲,如果誰卡了殼,就罰他說個繞口令。這樣的游戲能使全班學生一起參與,學生感到新奇刺激,那么教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六、利用多媒體展示情境
目前,多媒體技術正被廣大教師所采納和應用,因為它逐漸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它能使教學過程有序化、整體化、形象化、趣味化,令人賞心悅目。如在教學《洛陽詩韻》時,課文從洛陽的“古”“美”“絕”“奇”四個不同側面選取了典型材料,由于學生不能親臨其境,學起來覺得抽象、枯燥。于是我從網上下載了文中所提到的白馬寺、牡丹、唐三彩、龍門石窟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通過投影儀播放出來,學生馬上被吸引住了,學習的情緒高漲,教學效果非常好。
實踐證明,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情知對稱,實現教書育人的統一;能寓教于樂,把教學內容的“此情此景”變為學生學習的“我情我景”,滿足學生學習中的情感需要,促成學生樂學;甚至將學習與游戲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所以,教師應積極創設情境,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廣東省梅州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