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傳承
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傳承廣東廣州●賴韻婷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在音樂方面,來自56 個民族的民族民間音樂不斷地經受時代、社會和人民的篩選、加工,隨著時間的流逝,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理論體系和創作方法的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們寶貴的人文教育財富。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教育性。由于民族民間音樂長期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中,所以,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欣賞本土音樂的連續性。運用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素質教育,可以從根本上極大地提高教育的可行性、感染力和深刻性,從而更到位地收到教育成效。
民族民間藝術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傳承民族文化又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在學習的初期猶如一張白紙,他們等待著教學者的輕描淡寫或濃墨重彩。我們目前的鋼琴教學主要以技術為主,缺乏人文教育的意識。人類的教育最終的落腳點應該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理想,拓展人的心靈和提高人的修養、素質為主要目的人文教育。民族民間音樂中所展現的民俗文化是人文教育最直接的良好素材。
下面,我針對鋼琴教學的三個不同的階段,對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傳承作分析和討論。
一、入門階段的滲透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選擇學習鋼琴的學生人數持續增長!凹s翰·湯普森”在學習鋼琴的學生當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名!爱敵跻M《簡易約翰·湯普森鋼琴教程》這套教材,就是想通過這套教材去學它的技術,特別是學它的音樂。但是,時代在發展,民族文化在發展,中國鋼琴教育也應該隨之獲得發展!逗喴准s翰·湯普森鋼琴教程》固然有它的科學性,但我們還需要有中國民族色彩的音樂!薄覈撉俳逃┒分軓V仁教授預見了民族民間音樂在普及入門階段的重要性。
演奏中國民族民間鋼琴作品對入門的學生來說,貼近自己的生活、耳熟能詳的音樂有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比如《兩只老虎》《小白船》等小曲,是從孩子們熟悉的兒歌改編而成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會明顯發現學生在學習這兩首小曲時,學習興致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這是民族民間音樂在學生心中播下的種子,能用自己的雙手彈奏出自己喜愛的、熟悉的樂曲,對他們的成長有著深刻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鋼琴業余考級的曲目,F在的業余考級當中,中國樂曲是作為可選曲目存在,這對要求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掌握也變得可有可無。本人認為,中國樂曲可考慮設為必選曲目,這樣從入門階段就給學生賦予接觸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條件和硬性要求,這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會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二、中等藝術教育模式下的鋼琴教育
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彪S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就業形勢的變化,一些用人單位從文憑的“高消費”——對高學歷的盲目追求中逐漸清醒。中等藝術教育模式不是每個鋼琴學生必經之路,但中等藝術教育這一特殊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是大量的應用型藝術人才,與高等教育體系培養的研究型人才互相補充和支撐,兼容共存。正如科學技術的發展固然需要科學家們的發明創造,但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則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一樣,在藝術生產中僅有作家、藝術家是不夠的,真正要實現藝術生產轉換還要靠大量的應用型藝術人才,只有以他們作為載體,才能實現和完整我們的藝術創造。所以,在中等藝術教育的鋼琴教育中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等藝術教育模式在學習文化和專業方面有著與普通中學不同的側重點,但單純地以面向高考為目標的教學計劃和內容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滲透會有較大的阻礙。由于當前高考的應試要求偏向外國作品,就鋼琴專業而言,從練習曲到奏鳴曲快板樂章,從聯考到單考,都相對忽略了我國的民族民間作品。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從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民族意識的角度出發,在每個學期的教學計劃中安排相應程度的中國鋼琴作品,如《中國鋼琴名曲曲庫》中涵蓋的大量中級階段的中國樂曲——賀綠汀的《牧童短笛》《搖籃曲》,陳培勛的《旱天雷》《賣雜貨》,桑桐的《春風竹笛》,杜鳴心的《舞劇“魚美人”》選曲等,這些無疑對我們對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高等藝術教育模式下的鋼琴教育
高等藝術教育是中國教育體制中一個獨特、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高等藝術教育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基本形成了具有相當發展規模、學科專業門類齊全、教學水平較高、獨具特色的高等藝術教育體系,為國家文化建設培養輸送了一大批藝術高級專門人才,在藝術創作、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獨特作用。
高等藝術教育模式下的鋼琴教育以鋼琴為載體,以深程度的技巧技術為基礎,在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任務上有更廣闊的發揮余地。首先,在鋼琴教學過程當中,通過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能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接觸我國的民間音樂。其次,由于學生具備較好的視譜能力,可推薦參與民族聲樂、舞蹈、合唱等領域的伴奏,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能開闊視野,并可以多元化地了解不同藝術形式對我國民族藝術的推動與發展。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認識身邊的民俗文化,嘗試參與樂曲寫作。總之,善用高校教學資源,能為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注入新能量,開辟新天地。
綜上所述,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國人文文化的精髓,是人文教育的最直接的材料。民族藝術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鋼琴教師,把民族民間音樂滲透于入門、中等、高等藝術教育三個階段,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司徒壁春,陳朗秋。鋼琴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蔡松琦,蔡幸子。鋼琴寶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V東省廣州市藝術學校)
【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傳承】相關文章:
聲樂教學中的鋼琴即興伴奏08-19
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08-22
淺談少兒鋼琴教學中逆向思維的訓練08-18
淺議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19
簡論鋼琴學習中的放松08-20
在音樂教學中如何體現教學策略04-04
鋼琴教學反思08-18
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小學音樂論文08-18
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方式08-18
案例法在高校鋼琴四手聯彈教學中的應用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