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任務型英語教學在新課標中的運用論文
任務型英語教學在新課標中的運用
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 劉明嬋
【摘要】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以“語言習得”為理論基礎,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發展為目的的先進教學模式,是當前外語界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通過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理論的學習,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在新課標中運用任務型教學原則。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原則;任務;任務鏈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標準》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提倡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同時,吸取各種教學方法中的有效形式,以形成適合我國高中學生的外語學習策略。《標準》如此重視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是因為這一教學途徑能夠達到“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的教育目標。
那么,應如何正確理解和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呢?筆者認為,正確理解什么是任務型的語言學習,如何設計任務是實現“任務型教學途徑”的關鍵。
一、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任務”的定義
在外語教學中,特別是在談到任務型教學時,“任務”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實世界為參照、以形成語言意義為主旨的活動。《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中的任務指有利于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種種語言實踐活動。英國教育家Jane?Willis對任務下的定義是:“任務”就是學生為達到某一交際目的,使用目的語來進行產出的活動,如:比較、解決難題、交流個人經歷和完成創造性任務。Breen則認為,任務是任何促進語言學習的工作計劃,小到簡短的練習,大至復雜的、冗長的活動,如小組解決問題或模仿、作決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標、恰當的內容、規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結果等基本特點。David?Nunan在綜合上述觀點的基礎上,把任務的定義概括為:交際任務是領悟、使用、輸出語言和互動的課堂交際活動,它重點關注的是意義,而非語言形式。
盡管各家說法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任務都涉及語言的實際運用。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理解、交際,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意義上,而不是在語言形式上。筆者認同把任務作為課堂的一種語言學習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1)以意義為中心;(2)以解決某一交際問題為焦點;(3)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二)任務的結構組成
Nunan認為,?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任務(task)具有結構性,并由教學目標、輸入、活動形式、教師與學生角色和環境五部分組成。
1.教學目標(goals):任務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不僅是指語法正確的說和寫的能力,還包括社會語言能(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語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
2.輸入(input):輸入是指設計任務的資料。輸入的來源多種多樣,包括課本、報刊雜志、學生作品、影視作品、歌曲等。
3.活動(activity):活動是指任務,而不是指練習。
4.師生角色(teacher?/?student?role):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傳送與接收)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并經常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為了使學生成為交際者,教師應扮演促進者(facilitator)、組織者(organizer)?和監控者?(monitor),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伙伴”(partner)。
5.環境(setting):環境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包括任務完成的方式(個人操練還是兩人或小組合作)和任務時間的分配,也包括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等。
二、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
《標準》為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提供了六點指南:(1)任務應有明確的目的;(2)任務應具有真實意義,即接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3)任務應涉及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等過程;(4)學生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5)學生應通過做事情完成任務;(6)完成任務后一般應有一個具體的成果。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行為作為出發點;要有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言語技能的發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要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基于上述理論,筆者認同以下設計原則:
(一)語言、情景真實
設計任務時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語言情景和語言形式要符合語言實際功能和語言規律,要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
(二)形式與功能相結合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相結合。要讓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學會自我培養掌握語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階段任務的設計都應具有一定的導入性,使學生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任務的訓練來理解語言形式的功能,并能運用在交際活動中。
(三)階梯型任務鏈
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并由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應當先輸入后輸出,使教學呈階梯式層層推進。
(四)在做中學
學生自始至終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學習語言,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并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則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操作中要注意他們之間的相互制約,從而推動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
三、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步驟
Willis在她的專著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task-cycle)和語言聚焦(language?focus)。
1.前任務(pre-task):教師向學生介紹主題和任務,幫助學生理解任務
的指令和做好準備。
2.任務環(task-cycle):在此階段,學生為完成交際任務而盡其所能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任務環由三個部分組成:
A、任務(task):學生執行任務,老師監督。
B、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
C、匯報(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充當主席的角色,評價各組任務的完成情況。
3.語言聚焦(language?focus)學生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階段所運用語言的某些特征。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項教學目標演變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
四、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實例
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并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系列。要使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僅是現成的語言知識點。這樣,隨著“任務”的不斷深化,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筆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Book2 Unit1 Cultural Relics最后一課時的教學實踐為例來說明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這是本單元的最后一個課時,旨在通過學生的Project Presentation,檢測和反饋學生掌握本單元知識的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能否運用本單元的語言知識和課文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的寫作風格,介紹某一文化遺產。
(2)能否展示出不同人對待國家文化遺產的不同態度,并運用本單元的語言知識征求看法(Asking for opinions)和發表自己的觀點(Giving opinions)。
(3)是否增強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階段(Preparations for the Presentation)
把這一單元中Student’s BookP8 Learning Tip和WorkbookP46-47 Speaking Task ﹑Writing Task 和 Project這四個部分進行有機整合,并為學生提供一條可以貫穿整個Project Presentation的主線。然后把學生按照其能力和興趣分成幾個小組,給不同小組不同任務。要求學生們利用課后時間上網搜索資料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Task 1 CCTV 的一位Talk Show的節目主持人收到觀眾來信,提出了Should China save all of its cultural relics?的話題,主持人決定借此機會游覽北京,了解北京的一些文化遺產的情況。
Task 2 主持人打電話邀其好友同游北京。
Task 3 各景點導游向游客介紹該處的文化遺產(胡同與四和院﹑天安門、故宮﹑頤和園﹑天壇﹑圓明園﹑鐘鼓樓和長城)
Task 4 主持人游北京之后在星期六晚上主持Talk Show節目,邀請故宮博物館的專家到演播現場與觀眾討論話題Should China save all of its cultural relics?討論過程可以舉實例。
Task 5 我們學校的兩名學生恰好觀看了星期六晚的Talk Show這一電視節目,使他們聯想到家鄉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他們決定請同學們討論這一話題,并把他們的保護計劃寫信寄給當地政府。
[NextPage]
要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盡量運用本單元學習的課標要求掌握的詞匯,功能和語法等語言知識。
詞匯:cultural survive remain state rare dynasty belong design fancy style wonder(n.) doubt consider prove treasure besides
功能:1.征求看法(Asking for opinions)
Are you sure …?
How can you be sure…?
How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
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Why not?
2.發表看法(Giving opinions)
That can’t be true.
I (don’t) agree with you./ I (don’t) agree that…
It’s a fact that…
I think they have said useful things.
In my opinion,…
There’s no doubt that…
語法:定語從句
(二)展示階段(Presentation)
各個小組派代表按照各個任務的順序,充分展示他們完成任務的情況。
(三)評價階段(Comments on the Presentation)
老師對學生的Presentation進行點評,盡量挖掘展示過程的亮點,讓學生們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
(四)作業布置(Assignment)
作文:根據Task 5中同學們的討論結果,給當地政府寫一封信,闡明我們對家鄉文化遺產的保護計劃。
要求:注意英文書信的基本結構。
教學效果:
所有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出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由于每位學生都參與了Presentation的準備工作,整個Presentation的過程,學生們都表現出極高的學習和展示熱情。首先是他們選派出來的主持人以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征服了大家。接下來各位景點導游在介紹時,為同學們提供了漂亮的照片和充分的資料,能夠把搜索到的資料重新組織,運用本單元的語言知識進行展示,如用到:cultural survive remainstate rare dynasty belong designfancy style wonder(n.) considerprove treasure besides等單詞,還有:(1)As everyone knows,…(2)…have seen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3)Cultural relics symbolize China in a way.(4)It was said that… (5)It used to be…(6)…covers an area of…(7)According to a legend,…等已學句型,并且模仿了課文的寫作風格,介紹了各景點的歷史﹑建筑結構﹑傳說等。故宮博物館的專家談及了是否該保護所有的文化遺產﹑分析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大困難和解決該問題的方法,表現出一副學者風范。在談話過程中,他也能按要求用到變化多樣的詞組表達自己的觀點,如:(1)I think… (2)In general, I insist…(3)I quite agree with you.(4)There’s no doubt that…(5)Besides,… (6)What’s more,…(7)On the other hand,…等。負責討論家鄉文化遺產保護計劃的小組也表現得很出色。他們由觀看了Talk Show節目后的感想引入話題,然后展示家鄉一些文化遺產的照片,接著小組的同學提出許多有建設性的保護計劃,如:組織學生參觀以了解家鄉文化遺產的現狀﹑開發旅游業﹑發稿給地方報紙介紹家鄉文化遺產的情況﹑向社會集資用以修復受到破壞的文化遺產﹑寫信給當地政府等等。整節課從學生的Presentation到老師的Comments都用英語進行,隨著任務一環接一環的展開,學生們在仿真的情景中進行了一次英語口語與聽力的大練兵,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語言學習的魅力。
課后,筆者就學生們對本單元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由上表中自評結果可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喜歡任務型教學模式,并能真正從語言實踐中習得語言、掌握語言。
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盡量做到: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自己去發揮;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展示;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設計;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克服;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利用;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任務型英語教學在新課標中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任務型教學在英語學科素質教育中的運用08-17
英語新課標理念與任務型教學任務設計08-18
真實運用任務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8-17
在任務型教學中運用評價課堂表現方法的研究08-17
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語言教學初探08-17
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語言教學初探08-12
英語任務型語法教學任務中階段的實踐08-08
淺談任務型英語教學的誤區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