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之我見論文
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之我見論文于海洋 新疆伊犁新源縣中心小學(835800)
傳統教學流派主張“教師中心論”,一切以教師的愿望出發;現代教學流派主張“學生中心論”,一切以學生的意志為轉移;新課程要求從“教師中心”、“學生中心”走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積極倡導“互動式教學”;師生情感上互動,師生知識互動,師生方法能力互動乃至師生之間整個心靈互動……
傳統教學流派的觀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教學流派的主張又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新課程的觀點,既考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又關注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因此,我主張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
那么何謂互動?何謂課堂師生互動?何謂課堂師生有效互動?
互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互動是指一切物質在物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狹義的互動指在一定的社會背景與具體情景下,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課堂師生互動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間(其中包括生生間、小組與小組間、教師或學生與教學設備)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
課堂師生有效互動是指老師或學生將傳達的種種訊息,借助各種媒體介傳達給對方,從而形成良性的回饋循環系統。在此過程中,師生間是可變動的、多向的、多中心的交互和影響的關系。
1那么為什么說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呢?
因為:1.1新課程標準實施后,教師的角色意識發生了轉變。
一種新型的師生互式教學模式逐漸凸現出來。我們的課堂已經逐步活起來,我們教師也日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時間已達到甚至超過了三分之一,在有些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可過到百分之百。盡管如此,我們很多教師在具體操作上還存在許多誤區,很多時候課堂教學只停留在形式上的互動,表面上的熱鬧。真正要在平時課堂中原汁原味地實現互動,對大多數教師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語文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除去評優課、觀摩課、公開課中的優秀,冷靜地觀察課堂“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問題仍然困擾著廣大教師。面對課改的追求與現實課堂的巨大反差,我們不禁疑惑:現在的學生是怎么啦?在課堂中他們到底想不想參與教學互動?
究竟哪些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參與熱情呢?我認為以下幾種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參與熱情:
⑴講課內容枯燥乏味。
⑵教學方法單一、呆板、毫無生機。
⑶部分學生厭學,部分學生不喜歡某些教師授課。
⑷對所學內容一無所知,無法參與。
⑸作業太多,身心很疲憊。
⑹怕同學笑話。
⑺課堂氣氛凝重,不平等、不民主、不輕松。
⑻周圍吵鬧聲音的干擾。
1.2“互動”使課堂充滿了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氛圍。
“互動”促使師生角色都發生了變化。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他們拋開教參所限制的條條框框,摘下師道尊嚴、神圣不可侵犯的嚴肅面具,府下身子,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成為發掘資源的向導、尋求真知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也不再是無奈的聽眾、教師的配角,而是地位相同、人格平等的對話者、學習的伙伴。
1.3“互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主陣地。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實現由重“教”向重“學”的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由重“傳授”向重“指導”的轉變;由重“模式化”向重“個性化”的轉變。
1.4“互動”使師生情感的交流道道暢通。
良好的師生互動是具有愛生尊師、心理相容、教學相長的特點。教師對課文的情感影響著學生,學生對課文的感受感染著教師。
1.5“互動”使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沒有了課桌椅的羈絆。沒有了課堂是的正襟危坐;沒有一問一答式“繩索”的牽引。孩子們活動在自由的時空里,飛揚著自主學習的激情,享受著自我表現的喜悅,創造著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
總之,能否調動學生課堂積極參與教學是交互式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
2根據我的教學實踐和對同行互動教學的觀摩探索,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我希望采用如下互動教學法,收到良好效果:
2.1口才與學識并進
每一節上課前,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演講話題,談自己的觀點,雖然只有三、五分鐘,但離不開學生的精心準備。
2.2形式與內容結合
精心設計課文的導入方式,從多種感官導入課文。恰當的導入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的心理距離,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課文的狀態中,將課文的難點分散了,有助于理解課文的內容,其方式主要可采用以下幾種:
⑴表演法:通過舞蹈、戲劇、小品、相聲等多種形式導入課文。
⑵繪畫導入法:語文課文中有許多意境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的文章。
⑶歌曲導入:優良和諧的樂曲總能活躍人的思維,勾起人無窮的往事回味,促進學生以一種特定的情感狀態進入課文的欣賞中。
⑷問題導入:有的語文教師抓住文章的核心,巧妙地提出疑問,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從而誘發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
2.3課堂教學形式的大融合
新時期教學是互動式的大課堂,是師生角色的互換,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巳趨于融合。課堂教學的轉換大趨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互相轉換、相互融合。
⑴開放性、拓展性
語文教材只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載體。學生獲得能力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并不只限于語文教材,要想學生動起來,必須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拓展性,以培養學生運用課內知識解決課外知識 的能力。
⑵綜合化、生活化
互動式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就是綜合化、生活化。綜合化就是多學科的融合和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生活化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性的有力保證。
⑶教學一體化
課堂上體現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改變傳統的課堂上教師獨占三尺講臺、惟我獨尊的地位。師生角色的互換,登上講臺獻課的正是信心百倍的學生。
2.4課堂全方位激勵學生參與互動
教師的教學是一門藝術。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提高課堂教學這門藝術。
⑴教師要營造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沒有平等、民主和輕松的課堂氣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不可能的。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充足的安全感是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前提條件;而愉悅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是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互動的必要條件”。
⑵教師要錘煉教學語言,使語言幽默風趣,要循循善誘,要儒雅博學,要具有良好的教學風范。
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平淡無奇、形式單一更是課堂教學的大忌。再有趣的游戲讓人多次反復地做,討厭和躲避是必然的結果。
⑷多為學生創造快樂和成功,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或洗耳恭聽,或感觸良多,或獲益匪淺,或頻頻發問,或跳躍一試,或拍手稱快,或如癡如醉。
⑸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課堂教學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就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文章有些內容,由于時過境遷,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大,興趣就不濃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不想參與課堂教學了。
⑹創造不拘一格,豐富多彩,出奇制勝的師生互動方式、互動環境、互動氛圍。
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只有創造不拘一格、豐富多彩出奇制勝的師生、互動環境、互動氛圍。學生才能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⑺在互動的教學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創新精神。
一堂豐富多彩、異彩紛呈、其樂無窮的語文互動課,讓學生沉浸其中,欲罷不能。讓學生聯想翩翩,激發學生求知欲,欲望濃烈,上下求索,萌動創造,我們教師何樂而不試之。
綜上,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必須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之我見論文】相關文章:
師生互動論文08-24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08-22
小學語文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探究07-31
淺談課堂教學中“互動”的魅力論文08-15
師生互動,怎么動?08-17
例談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教學策略08-26
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08-17
小學語文教學互動論文09-04
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之我見 教學論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