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試析反思型教師的塑造

    試析反思型教師的塑造

    時間:2022-08-17 09:10:27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析反思型教師的塑造

      試析反思型教師的塑造
      
      丁 旺(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西安 710062)
      
      摘 要:教師專業化的發展使教師們面臨著大量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的挑戰,由此而產生的教師發展問題隨之增多并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審視課程和自己,以適應社會對教育發展的要求。分析教師在反思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成為反思型教師的策略如下:通過及時總結,強化反思意識;通過自我反思,提升反思能力;全面開展“對話”,在交流中提升反思能力;通過研究教育理論,提升反思能力。
      
      關鍵詞:反思型教師;原因;塑造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321-02
      
      反思型教師是指借助行動研究,批判性地分析與思考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所處的情境,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成為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應該具備分析背景,評估教學情景,不盲從未經批判實踐的觀念。教師應該在分析各種教育理論的同時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善于對各種教育教學觀念提出質疑,然后選擇正確的觀念來指導教學行為。
      
      一、教師反思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學會反思是成長為反思型教師的途徑,那么學會反思就對教師成長為反思型教師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教師要想有所進步就必須從反思中吸取經驗教訓,如果僅僅滿足于已經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挖掘,只能永遠停滯不前。也即他提出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對于教師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但現實中卻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按部就班,反思意識不強
      
      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一般不會考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細微反應。大部分教師都是憑著多年的教育經驗開展教學過程,他們腦子中存在自己的一套固定經驗模式,這樣注定了他們的思維是封閉的、僵化的,這樣的按部就班成為教師發展道路中最大的絆腳石,同時也會對教育本質、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缺乏基本的洞察,也會對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無法改進,因此會難以突破和創新,教學工作只能成為重復勞動,毫無創新可言。
      
      (二)教師壓力過大,反思流于形式
      
      目前,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追求升學率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考核方法的重要指標。從學生到家長,再到學校,學習成績成為最有力的標尺,所有這些壓力都集中于教師的身上。學生成績不好,家長找老師問原因,學校找老師追究責任,這些壓力使得教師不得不想出各種辦法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比如月考,中期考,大量的題海戰術等,學生感覺到喘不過氣,老師更是覺得壓力大。學校和老師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缺少深入的交流,使得各方面都壓力很大,尤其是教師,這也就使得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反思教學過程流于形式了。
      
      (三)教師忙于應付檢查,反思機會不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每天重復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的工作,檢查、考試、公開課、觀摩課更是家常便飯,留給教師真正的反思時間并不多。教師沒有系統梳理自己教育觀念和改進教學行為的時間和精力,反思也就無從談起。
      
      現在的初中或小學老師平均每周15-20個課時,如果要完成教學目標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認真的備課,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來說比以前學生要寬闊,所以要求教師也要不斷的增補新知識,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但是學校為了應付上級各級各類領導的檢查,大量工作需要教師完成,留給教師思考的機會就相對少了。
      
      (四)教師反思深度不夠
      
      一項關于教師反思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共計747篇網上反思日記中,教師對教學技能的反思文章最多,共計187篇,占25.03%;對教學策略反思的文章計83篇,占11.11%;對教育理念反思的文章計42篇,占5.62%;對教育科研反思的文章計20篇,僅占2.68%。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很明顯地看出教師反思程度不夠深入,大都局限于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這兩個梯度,相對而言,對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的反思偏少。相對成形的教學反思大都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后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沒什么區別。
      
      二、反思型教師塑造的策略
      
      成為反思型教師,除必要的職前培訓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反思能力,加深反思力度,掌握解決問題的本領和科學研究的方法。教師可通過以下途徑提升反思能力。
      
      (一)教師通過及時總結,強化反思意識
      
      教育案例1:
      
      以前,在備《蜘蛛織網》時,我總覺得蜘蛛離我們現實生活挺近的,能不能讓同學自己先去觀察,因此,在備課時,我會先讓學生留心生活中的蜘蛛,然后再上這篇課文。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蜘蛛織網容易嗎?都有什么困難?”
      
      師:“請大家好好讀一下,你們從這些困難中學到了什么?”
      
      生:“老師,蜘蛛網是很結實的,我曾試圖用嘴吹,蜘蛛網只是搖晃了。”
      
      生:“風摧毀了蜘蛛的勞動成果,都織了一半了。”
      
      生:“大風太壞了,破壞了蜘蛛的生活環境。”
      
      ……
      
      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談及自己的親身經歷是一件快樂而且容易的事情,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與原文之間產生聯系,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愿意也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此時的言語是生活的感受和教師誘導的結晶。
      
      這個案例最明顯的就是因為這個教師愿意去反思自己已有的教學方式,能夠從教學設計中找出不足,結合自己的經驗,根據課文內容,再結合學生此時應有的身心特點,改進教學思路。(教育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從以往的精講輸入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這樣更多的是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出發,讓學生學會善于觀察生活,積極去體會和感受生活,了解一切藝術都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使課堂氣氛很活躍,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通過自我反思,提升反思能力
      
      寫反思日記是教師自我反思很好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日記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思想、習慣等進行回顧理解。寫反思日記的過程就是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一方面反思日記的內容可以為教學實踐提供原始素材,因為寫的時候是真實的記錄著所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寫日記本身也是對教學過程的歸納、總結、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教師通過自我反思,描述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算是與學習者一種情感上的溝通,能夠深入了解學習者的感受,通過對自己教學事件的敘述,添補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很好地發現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斷裂,縫合教育與現實生活的結合。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這樣做的好處:能夠及時為科學研究提供教學素材;能夠迅速發現問題,并可以及時思考;能夠及時提醒我們教學理論應該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能夠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培養獨立分析思考的習慣,提高教學水平。這些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面開展“對話”,在交流中提升反思能力
      
      1.與學生開展“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兩者只有充分交流,才能對知識有更深刻理解,學生并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建構者。很多優秀的教師就曾說過,學生的眼睛就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反應器,方法合適,學生會積極思考,眼神專注,反之亦然。這樣可以使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另外,人與人之間溝通需要換位思考,那么教師與學生更需要換位思考來進行交流。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學生,教師必須誠懇接受學生意見,這樣互相信任和尊重,找出兩者都滿意的方式。
      
      2.與同行開展“對話”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之間通過相互聽課評課制度、教研活動等方式進行交流,可以通過其他教師直觀了解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優化教學活動。
      
      教育案例2:
      
      T是桂林某中學一位從教12年的英語教師,她描述她們學校給教師配備了專用的聽課記錄本,每學期每位老師都要有一定的公開課、評課等活動,每位教師都必須參加。每個教研組的教師之間可以相互聽課,針對課本上重點、難點的教學方式,這類課很受老師們的喜歡。有時候,教師如果覺得自己哪部分教學比較精彩,可以邀請其他老師去旁聽,課后互相交流意見,互相學習。
      
      從以上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總結出與同行“對話”有兩大好處,首先是同事之間通過經驗的互相交流,可以免受習慣性思維的支配,更好地開發最優的教學過程,這些活動包括相互聽課、教研活動、定期的專題討論、校本課程的開發等形式,這樣互相啟發、相互交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其次,教師承載著教書育人的事業,肩負著國家未來人才發展的責任,同事之間的切磋會產生一種歸屬感,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從而達到相互幫助,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改進教學方式,為祖國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3.與專家開展“對話”
      
      在我國,專家大部分是理論界的專家、學者,少部分是奮斗在教育前線的優秀教學實踐家。學校可以組織教師與理論知識豐厚的專家進行形式多樣的交流,這部分內容可以與前面的評課、教研活動相結合起來,邀請專家走進課堂,與一線的教師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學校也可以開設專題性講座,針對學校教師在課程理解、課程設置、學生需求等方面的問題,針對性地面對面討論。通過形式多樣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讓教師了解掌握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更好地指導教學行為。另一方面也可以彌補理論界專家實踐不足的缺憾,通過交流,從實際的角度去開發研究課題,達到雙贏的局面。
      
      (四)通過研究教育理論,提升反思能力
      
      以上自我反思、開展“對話”是相對主觀化的成長路徑,教師如果想達到優秀的實踐專家的級別,研習教育理論是必須要做到的,這樣可以將我們在實踐中的感性認識更系統化的儲存于自己的大腦中,更科學的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真正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師在一線工作一段時間,接著研讀教育理論一方面能較快掌握理論的深刻意義,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挖掘隱藏于教學實踐中的相關理念。同時也可以驗證理論的可行性,從而進行批判,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水平,更好地服務于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1]何孔潮,李丹。反思型教師的內涵和特征芻議[J].科技文匯:上旬刊,2006,(12)。
      
      [2]寧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11)。
      
      [3]郅庭瑾。論教師的內隱理論及其轉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
      
      [4]沈云林。論反思與教師的成長[J].長沙大學學報,1998,(3)。
      
      [5]王曉慶。論反思型教師的成長策略[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1)。

    【試析反思型教師的塑造】相關文章:

    做反思型教師的心得01-03

    教師形象的自我塑造08-17

    試析小學音樂合作教育存在問題與反思08-18

    教育討論 - 情感型教師等于激情型教師嗎?08-17

    教師教學風格的自我塑造08-18

    淺談課后反思型說課08-24

    杜甫《絕句》試析08-15

    教師不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08-17

    塑造學生的優良個性08-17

    “塑造自我”優秀作文05-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亚洲一级二级视频在线观看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不卡 | 老王亚洲精品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