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
論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李 杰(天津農學院 經濟管理系,天津 300384)
摘 要:就業工作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關系到社會的安全穩定。職業指導是就業工作的基礎和重要環節,它對大學生成長發展起到導向、激勵、塑造、診療等作用。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發展目標與定位,能使大學生在學習上進一步端正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幫助大學生解決求職困惑,使他們以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勞動力市場就業。
關鍵詞:職業指導;高校畢業生;功能與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292-02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數量連創新高,大學生的擇業觀念發生著變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就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1.就業壓力空前增大
當前高校擴招帶來的后果是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多。據有關部門資料統計,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呈連年遞增趨勢。2009年611萬人,2010年631萬人,2011年660萬人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在2012年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負責人指出,2011年我國高校畢業就業率為90.7%。也就是說2011年的應屆畢業生還有60多萬沒有就業。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每年畢業生離開高校時就業率在70%-75%之間,年底就業率基本上能夠達到90%以上,2011年高校畢業生有660萬人,所以總量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盵1]2012年畢業生人數達到了680萬人,一年又一年的就業高峰年給社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高校就業工作面臨的挑戰巨大。
2.大學生心理矛盾沖突頻現
在就業形勢的巨大壓力下,大學生表現出來種種心理矛盾。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大學生自身期望值高,但不能正視社會現實。他們普遍希望自己有較好的工作單位,但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和各行業減員增效,使就業機會減少,畢業生內心產生較大心理矛盾。其次是期望實現個人價值,但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他們期望畢業后干出一番事業,實現自身價值,但缺乏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希望留在機會較多的大城市而不愿意到基層建功立業。2012年某直轄市在農科高校畢業生中招聘大學生村官,待遇相對優厚,但招聘名額并未報滿。其中還出現了已經面試錄取通過,但畢業生又在市區找到新的工作,從而放棄了到農村基層任職的崗位。再次是自我觀念較強,自我把握能力較弱。大學階段,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日趨完善,對自我的存在及其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過高或過低的自我評價使大學生在擇業時目標與行為的不穩定,缺乏理智冷靜的心理準備[2]。種種矛盾帶來的是各種就業心理障礙,自卑心理、自負心理、焦慮心理、從眾心理困擾著大學生就業。
二、職業指導概念的內涵與發展狀況
職業指導是為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3]。職業指導一詞最先由美國學者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來的,在他所著的《選擇職業》一書中第一次運用了“職業指導”這一專門學術用語。他主張在選擇職業上要達到人職匹配,即個人的特征與工作所需的條件相匹配。此后,對職業指導的研究開始深入,舒伯(Donald .E.Supe)又提出了生涯的概念,綜合了差異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自我心理學以及有關職業行為發展方面的長期研究結果,建構了完整的生涯發展理論。其理論觀點成為當今職業生涯指導的重要理論基礎,指導當前的具體實施。
我國現代意義上的職業指導始于民國時期。1916年,清華學校校長周冶春鑒于學生出國留學、選科擇業缺乏系統的指導發起了擇業演講活動,聘請名人、專家到校進行職業問題演講引導學生職業興趣,從而正確地選科擇校[4]。此后由于時局動亂,職業指導的實踐沒有開展下去。建國后我國實行“統包統配”的政策,職業指導也沒有發展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勞動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大學生就業制度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傳統的“統包統配”就業制度,轉向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教育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1989年國務院發文要求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1996年原國家教委正式發文要求各高校成立職業指導機構,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2003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將就業指導課納入日常教學。當前,我國高校的職業指導還處于起步階段,指導的形式基本上是就業指導課、就業形勢政策培訓、個體就業咨詢等,體系化的職業指導尚未形成。
三、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
1.職業指導是新世紀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署的新任務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就必須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使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這給高校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沒有問題,但學生對于自我、對于職業的認知還不清晰,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也在變化,雙方都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必須借鑒職業指導這一門學科來指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使傳統意義上的就業工作更加專業化,具有針對性。
2.職業指導是高校自身持續健康發展對就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改革是要全面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就業工作處在高等教育與經濟建設鏈接的中間環節。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質量的優劣都必將從就業工作中反饋出來。在就業工作中做好大學生的職業指導,高校可以對學生就業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反饋、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使高校調整人才培養的模式,推動高校自身健康發展。
3.職業指導是高校畢業生對就業工作提出的新希望
大學階段,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自我意識和自身期望普遍增高,但置身于勞動力市場中,心理預期與現實情況發生錯位,導致出現一系列矛盾沖突。自卑、自負、焦慮、從眾等心理問題困擾著大學畢業生。他們期望這些問題能在就業工作中得到解決,這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必須增加新的功能。而職業指導則彌補了這一空缺,使學生能夠平穩度過就業階段,步入新的工作崗位。
四、職業指導在大學生成長中發揮的主要功能與作用
1.導向功能:確立職業發展目標與定位
進入高校后,大學生在各自的院系中學習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技能,使學習內容更專、更細。但在課程的設計上,各高校并不能把某一類專業所有的知識和技能全部涵蓋,也不能針對某一專業領域中的某個崗位、工種開設課程,所以專業課程更多的是照顧到某一專業領域中的共性問題和所需的普遍知識。這樣做對學生長遠發展固然是有利的,但不能解決職業發展目標的問題。而職業指導的目的就在于能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發展的目標定位。通過職業指導,大學生在深度探索自我,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技能和價值觀,進而把自身特質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確定自我定位,明確發展目標。
2.激勵功能:激發專業學習的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就是推動學習活動全過程的內在力量,與學習動機、情感因素及主體意志有關[5]。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發展目標與定位,能使大學生在學習上進一步端正學習動機,使學生從自身發展高度出發,思考目前學習與今后職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由于就業的目標清晰,學習的動力會更加直接、更加強勁。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對照自己的職業發展愿景,學生把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未來工作融入情感因素,自身表現出對學習目標、內容的一種追求、熱愛。職業指導師、思想政治輔導員或專業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大學生心理上往往能夠產生正向效應,從而起到強化學習動力的作用。加之大學生自身的意志品質,堅強的人能夠更加持久地保持專業學習的動力。
3.塑造功能:幫助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本質就是一種圍繞職業目標而進行的目標管理。目標確立后,大學生置身于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行動的有序發展之中。這一發展過程就是自身綜合素質提升的過程。圍繞著預期的職業發展目標,大學生會有意識地搜集某一職業所需要的入職資格、專業技能等相關信息,并通過自身的學習與實踐領會掌握。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也會對自己所要從事職業價值層面問題的思考,注意力也開始由單一的能力層面問題思考轉向能力和精神層面并重。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人生追求等精神層面問題會逐步顯現。能力與精神兩個層面對學生施加影響,促使大學生由一個學生向職業人轉變。
4.診療功能:解決求職應聘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現實世界情況復雜多變,大學生又往往缺乏社會與職場經歷,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各種各樣難題與困惑,擇業受挫情況較為普遍。職業指導最直接的作用是幫助大學生解決求職困惑,使他們以健康的心態重新投入到勞動力市場就業。在職業咨詢中,指導師聽取求職者講述自己求職經歷的情況后,幫助他們分析造成困惑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從而使大學生擺脫求職遇挫帶來的心理陰影。同時,指導師還通過幫助求職者建構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使他們提高擇業受挫的承受力,從而減輕精神上的痛苦,使他們恢復健康和陽光的心態,重新投入到求職中去。
參考文獻:
[1]尹蔚民。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70%-75%[EB/OL].中國教育新聞網,http://www.jyb.cn/job/jysx/201103/t20110
308_417970.html,[2011-03-08]
[2]金怡,姚本先。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研究與展望[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
[3]田光哲,李祥偉。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68.
[4]金兵。民國初年清華學校職業指導活動及其歷史意義[J].職業教育研究,2010,(12)。
[5]于青。影響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1988,(1)。
【論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論科技活動對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08-07
學生干部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08-20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國際意識問題08-05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08-06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08-12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講座稿08-19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