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許 萌(南開大學 化學學院,天津 300071)
摘 要: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也是貫徹黨的高等教育方針,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貫穿于素質教育的全過程,并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正確認識和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對于全面貫徹黨的高等教育方針,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素質教育;核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260-03
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也是貫徹黨的高等教育方針,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以德育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質培養質量,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提供了重要保證。高校的素質教育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豐富的教育內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素質教育的始終,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正確認識和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對于全面貫徹黨的高等教育方針,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全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內涵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我黨90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占據重要地位,發揮了巨大作用。所謂“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1]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培養和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活動,其根本目的是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激勵人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安定團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對人們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這也正是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被稱為“生命線”的重要原因。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專業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各級各類黨團組織按照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線、方針、政策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針對大學生群體所開展的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它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目的是要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最終將其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歷史相比,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仍處于有待發展階段。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里,隨著黨和國家對“素質教育”這一教育理念的實踐探索和教育界對“素質教育”這一概念的理論研究,“素質教育”的內涵得到了較為深入的發展與完善,人們對“素質”和“素質教育”的概念都有了比較全面和科學的認識和理解。所謂“素質”,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后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由知識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2]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位,一個人的素質應涵蓋四個方面內容,即: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核心,文化素質是基礎,四類素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機地構成了我國高等教育培養體制下高素質人才的基本素質內容。“素質教育”是在對“素質”這一概念進行科學認知的基礎上,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而提出的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指“以提高人才素質作為重要內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種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養成和提高,重視人才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視使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2]與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摒棄了只重視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模式,它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這三方面要素有機地融為一體,更加注重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使上述四類素質能夠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從而提升人才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與“素質”所包含的四個方面相對應,大學生素質教育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專業技能素質教育和身體心理素質教育四個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
大學生素質教育是高校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培養模式,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把思想政治教育確定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首先是由思想政治素質的本質決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是指大學生在社會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它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3]這段話精辟地論述了思想政治素質在人才綜合素質中的核心地位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自發地產生,而是要通過后天不斷地教育和培養才能得以具備和有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實現這一過程、達到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手段,沒有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就無法得到充分培養。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由黨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決定的。(素質教育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確立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目標,其中德居于首位,對一個人其他素質的培養具有巨大的促進或制約作用,事實證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只有政治立場堅定、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夠不辱使命、完成歷史重任。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要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建立并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由此可見,黨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均把人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人才培養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因此這也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著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
高校是傳播知識、造就人才的沃土,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高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黨的領導,要始終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和根本任務決定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是為了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僅要以知識和能力的高水平為要求,更要以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作為首要衡量標準。當前,在國內外各種思潮的沖擊下,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將直接引導著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
3.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有效實施提供強大動力
正如前文提到的,人才的基本素質包括四個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核心。作為核心,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將直接帶動其他各方面素質的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關鍵性作用。鄧小平同志指出:“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這并不是說要把大量的課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4]實踐證明,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人的主觀自覺性,增強人對自身綜合素質提升的追求。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激勵大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增強求知欲望,引導大學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培養勇于創新精神,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健全的心理,增強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效地帶動大學生在學習知識、鍛煉技能、健全心理等方面的發展,從而實現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成長成才目標。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絕不僅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高的有效手段,它同樣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它為大學生素質教育全面有效的實施提供了強大動力。
4.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最終實現的重要保證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要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最終能夠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有效開展能夠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素質教育全系統和全過程的特點能夠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社會主義方向的全面貫徹和深入落實,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教育原則為大學生素質教育在師資力量的支持、精神動力的促進、育人環境的構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要求下,高校各級基層黨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和教師隊伍會努力將素質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內容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從而為實現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發揮其政治和組織的雙重作用,有力地保證了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
三、立足素質教育要求,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黨中央關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舉措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要立足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育等其他素質教育內容有機融合,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1.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要尊重、理解和關心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要求,要以平等熱情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對他們的需要進行積極引導,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素質教育體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尊重人、信任人、發展人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2.努力構建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素質教育認為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通過科學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激發人自身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激活人的潛能,從而有效促進人的素質的迅速發展。素質教育強調的是人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樣是教育者的引導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能動作用協調互動的教育活動,但在具體實踐中,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往往沒有被真正激發出來,因此也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積極借鑒和吸收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著力培養和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性,使其能夠自覺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而形成個人的需要,最終通過自我教育的方式,以主體的姿態將教育內容內化為自身的個性品質。大學生“自我教育”模式的構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的基礎和保證,能夠進一步鞏固和凸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3.以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素質教育內容的有機融合
人的素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上,決不能將它和其他素質教育內容分割來看,正是它們之間這種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關系的存在,才共同影響著素質教育的質量和進程。當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歸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主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努力實現與其他素質教育內容的充分融合,共同落實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學科教學和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教學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巨大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后,更易于接受科學先進的思想和理論,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另一方面,要積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知識性,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結合科學、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內容,融各類科學文化知識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性、生動性的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程度,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實踐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按照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地融入到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進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才能培養和造就出更多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周遠清。素質、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0,(8):3.
[3]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2.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相關文章:
淺論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08-27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融合08-05
按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改進思想政治教育08-17
逆向營銷的核心思想08-06
逆向營銷的核心思想08-06
逆向營銷的核心思想08-06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08-16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08-17
孔子教育思想與素質教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