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特征
試論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特征
南玲玲1,劉江波2(1天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300387;2中國人民解放軍 73087部隊,江蘇 徐州 221007)
摘 要: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豐富,具體包括: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確立“以士兵為本”的思想理念;培養士兵的自我教育能力;隱性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表現為潛隱性、超時空性、滲透性、自主性和持久性。研究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特征,對進一步做好士兵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特征
中圖分類號:E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250-02
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政工干部在利用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士兵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貫徹“以士兵為本”的思想理念,盡可能不暴露自己的教育目的,使士兵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受教育的內容,并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們自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的。
一、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1.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人核心價值觀是在營造一個良好的軍營輿論環境,有利于政工干部對士兵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括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政工干部對士兵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讓士兵更好地接受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并自覺踐行。對士兵進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要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融入部隊建設的方方面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軍事訓練、營區環境建設、內務管理等,努力促進環境陶冶、輿論引導、文化熏陶、典型示范等工作更加貼近部隊實際、更加貼近士兵思想。政工干部還可以利用新媒介、新技術、新手段,實現培育工作的多手段集成,以致培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使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士兵普遍接受并自覺踐行。并且士兵自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在進行自我教育,士兵在自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強化了自己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觀念,自覺規范了自己的行為方式,士兵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再次提高了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形成了良性循環。
2.確立“以士兵為本”的思想理念
對士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對象、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士兵,貫徹“以士兵為本”的思想理念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要求,是發揚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更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對新的時代挑戰,完成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的迫切要求。貫徹“以士兵為本”思想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堅持教育士兵、引導士兵、鼓勵士兵與尊重士兵、理解士兵、關心士兵的辯證統一。貫徹“以士兵為本”的思想理念,政工干部就要根據士兵的需要、貼近士兵的生活來對士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士兵也有士兵的需要,也有需要滿足不了的矛盾,正是新時期士兵需要與滿足之間矛盾的錯綜復雜性,決定了士兵思想的新動向和新變化,從而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必要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擴展,世界出現了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士兵的思維越來越活躍,需要越來越多樣。因此,政工干部必須真正關心、尊重和滿足士兵的正當需要,可以說,士兵的正當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影響到他們愛國意識的樹立,影響到黨對軍隊領導權的維護。貼近士兵的生活,就是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點對準士兵的現實生活,關注樸素平凡的生活細節,聚焦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從士兵的現實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汲取新鮮營養,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氣息。
3.培養士兵的自我教育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極其復雜的,它不僅要解決士兵知與不知、能與不能的矛盾,而且還有信與不信、愛與不愛的矛盾。如此諸多矛盾的解決,單靠外部的理論灌輸是不夠的,歸根結底還依賴于士兵的“自我”作用,依靠士兵的具體實踐活動進行自我教育。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士兵自我教育是士兵自覺解決思想矛盾,促使自己的思想行為從“現有”到“應有”方向發展的推動力,也正是這種動力使士兵的思想行為不斷地邁向更高的層次。指導士兵進行自我教育,首先就要培養他們自我教育的意識,激發他們自我教育的動機,只有當他們有了自我教育的意識和動機時,他們才會積極發揮主體性作用,主動參與教育過程,達到“不教育”的目的。自我教育分為個人的自我教育和群體的自我教育。個人自我教育的主體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個人自我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自我總結、自我管理等。群體自我教育是指在軍營內部的互幫互教,是士兵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動。(教育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一個士兵在幫助和教育別的士兵的時候,自己也受到教育,而且是一種廣泛的、經常的自我教育。群體自我教育的形式也有很多,例如:集體討論、批評和自我批評等。
4.隱性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
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需要多管齊下。雖然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二者各有各的優勢和局限,并且二者恰好可以實現功能的互補,因此,為了提高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應該把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在政治導向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灌輸”式教育卻容易導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隱形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可以避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可能導致各種思想泛濫,多種文化并存,難以把握主流價值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隱形思想政治教育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偏廢任何一方,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政工干部要加強對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更新教育內容并提高其教育的針對性與感染性。另一方面,政工干部要充分開發運用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士兵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式教育,以彌補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二、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潛隱性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士兵在心理上并未察覺的無意識教育。它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區別在于教育過程的隱蔽性。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并不像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樣直接和外顯,政工干部并非滔滔不絕地向士兵灌輸理論知識以及講道理,而是把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帶有目的性、強制性的要求隱藏在士兵訓練、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使士兵在從事這些活動時,不知不覺地進行自我內化,并潛隱地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行為,不知不覺地接受政工干部所倡導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的要求。
2.超時空性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非封閉式的教育。它不像傳統“灌輸”式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面對面的以嚴肅的、自上而下的上政治課的教育方式對士兵施加直接的影響,而是打破了傳統的規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集中統一教育的封閉式教育模式的限制,利用潛存于訓練場、會議室、宿舍、營院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士兵在部隊生活所有時空范圍內時時處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跨時空的教育,不僅可以使政工干部隨時隨地開展這種教育活動,也是士兵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
3.滲透性
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運用目的明確的理論宣傳、做報告等形式,對士兵進行直接的灌輸與啟迪,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總是把道理和觀點隱藏得十分巧妙,通過多種方式滲透附著于士兵所處的具體環境、文化、活動等載體之中,把教育意圖滲透到士兵的思想之中,使士兵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受這種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從而使得士兵主動接受了教育的內容,避免了因強制性所引起的逆反心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4.自主性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以士兵為主體的自主性教育。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士兵看不到居高臨下的權威式的訓導,更沒有意識到自己處于受教育者的地位。由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是以一種隱含的暗示的方式呈現出來的,這就避免了直接的、明顯的外部強加的意圖而使士兵產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同時,教育角色意識的淡化使士兵感到自己不再是被動的教育客體,而是自愿、自主的教育主體,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完全是士兵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的結果。它使士兵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受教育內容并將所學內容在無意識中接納并內化,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5.持久性
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從政工干部或是士兵方面來說,都貫穿和滲透著理性與非理性因素的統一。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側重于理性的灌輸和啟迪,這當然是必要的,但這些理性的觀念如果缺乏意志、信念、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強化和固化,則又常常容易被淡忘與流失。但是,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政工干部將事先設計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附著于具體環境、文化、活動的載體之中,這些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便會隨著不同的載體順著每一名士兵的感覺、心理的發展和概念、推理的提升以及經驗、理性的總結等,入心入腦,使士兵自愿、自主地接受。這些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又會通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士兵的內心深處積淀下來,固化起來,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持久的作用,這種作用甚至將伴隨士兵的一生。
參考文獻:
[1]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劉振忠。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學[M].濟南:黃河出版社,2001.
[4]劉建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王幸生。軍隊政治工作學[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6]康士建。論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1.
【試論軍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特征】相關文章:
試論隱性德育課程02-27
試論顏元的體育思想和實踐02-21
軍隊黨員思想匯報08-06
試論加繆存在主義思想的人道主義內涵02-20
試論19世紀中期清朝軍隊的演變02-27
試論長征精神的內涵08-16
大學英語隱性課程的內涵與開發利用08-18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08-16
試論李鴻章的對日外交思想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