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課前調查為高中政治課堂探究添磚加瓦
讓課前調查為高中政治課堂探究添磚加瓦作者/王青蓮
一、調查的課前預設
1.明確目標,確定調查方向。課前調查是為課堂探究做準備的,而課堂探究的目的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指南針,所以在布置調查前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研究教學目標,明確本堂課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分別是什么,為調查的布置找到正確的方向,實現調查與目標的一致性,讓學生在調查中理解知識、收獲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避免課前調查和課堂探究流于形式。
例如:《經濟生活》的“多彩的消費”一課中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框題,內容包括“消費心理面面觀”和“做理智的消費者”,對于這一知識學生十分容易掌握。因此在上這一內容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預設調查方向,如調查你身邊同學的消費行為、自己家里的消費行為、爺爺奶奶輩的消費行為、叔叔阿姨輩的消費等等,在調查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對自己調查的消費行為進行對比,自然就能感悟出什么樣的消費是合理的,什么消費是不合理的,從而使調查的過程同時也成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過程。
2.分工合作,資源多樣化。每堂課所設計的課堂探究是多樣的,那么所需要的素材也是多方面、多樣化的,或者一個探究所需要的素材也可能是多樣化的。而學生課外可以利用的時間又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分工合作。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調查研究、分工合作、歸納總結能力,增強團隊精神;也有利于課堂可以利用的課外資源最大化,使我們的高中政治課程資源豐富多彩。
例如:《經濟生活》的“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課中的“宏觀調控的手段”這一內容,本身包括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三個部分內容。宏觀調控的對象是市場,而市場本身存在的需要調控的問題又是非常廣泛的。所以在上課前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三個小組,分工是這樣的:第一小組,收集當前CPI走勢的有關數據,并分析這一變化對人們的生活會帶來什么影響。假如你是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你將采取什么對策?第二小組,“當前食品市場現象大掃描——收集當前食品市場中的不良現象,如地溝油等”,針對上述現象你分別有什么高招?第三小組,收集珠三角各地房價的走勢情況,針對房價,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學生通過調查、探究的方式不僅輕松理解掌握知識,并且還能體驗得出“作為企業不僅要追求利潤,更要注重自己的社會責任,要誠信經營”的結論,進而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3.研究學情,著眼學生實際。新課改后,我們的政治知識更注重與生活結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我們在調查預設時關注學生身邊的素材、并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素材去進行調查,這樣學生收集材料時更方便、積極性更高、理解起來更簡單、也更能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我們的課堂探究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反之,如果調查的問題過于復雜和難以理解,那么將會出現這些情況:首先是學生從調查中找不到成就感,積極性、主動性不夠,影響調查的效果。其次,學生調查出來的結果偏離課堂所需的要求,使得材料和探究不對口。因為調查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在預設調查問題前一定先要分析學生的情況,自己的學生收集哪些方面的材料方便、熟知、感興趣等,從學生的實際而不是從教師的實際去確定調查課題。
例如:經濟生活的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中的“解決公平問題”的措施,其中的“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這一措施,如果光靠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素材積累很難理解。通過研究學生的情況,我采用了課前調查、搜集材料的辦法幫助課堂知識的理解。課前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①近幾年東莞市經濟發展狀況的材料;②近幾年東莞的外來務_丁人員的收人情況、生活水平情況,對比調查得到的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通過調查和數據的對比很快得出結論是:近幾年東莞市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也有一定增長,但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增長遠遠低于經濟的增長速度。在學生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自然就會生成一個疑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呢”?再帶著這個疑問進入課堂探究,這樣就能引出“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這一措施,幫助學生在體驗中理解了這一疑難知識點。
4.注重調查的時政性。調查的預設盡可能與當前的時政熱點相結合,這樣在豐富課堂探究的同時也讓學生養成了關注時政熱點、分析熱點、解決熱點問題的好習慣。而且探究當前的事物能增強學生調查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高調查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課堂實效,也符合政治學科通過探究解決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特點。
二、調查的課堂運用
1.注意取舍,靈活運用。課前調查的主體是學生,而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包括對即將要上的課堂內容的預知能力可能與教師的課堂設計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會使得課前調查出現意外。這就需要教師提高這方面的應對能力,既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能讓不符合本節課課堂探究要求的調查占據太多的課堂時間。教師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提前準備好意外出現的“備用胎”,這個“備用胎”可以是教師自己提前調查好的數據,也可以是一段情景材料,也可以是問題材料。
例如:在講到《經濟生活》第五課第二框“勞動和就業”這一知識時,我布置了調查東莞市當前就業現狀,并調查這一現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但是從學生的調查情況來看,發現他們把調查的重點放在了當前東莞市居民的生活現狀,明顯偏離就業這一知識的探究,這個時候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調查結果,并告知學生:這個調查結果如果用于第三課“生活與消費”的課堂探究的話是非常不錯的,接著把自己準備好的一個情景材料投影出來,引導學生進入探究,從而彌補了調查意外所帶來的不足。
2.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課前調查是以學生為主的,課前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課堂教學,理解和運用知識才是我們調查的最終目的,那么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合理引導,抓住恰當的時機架起一座由調查到教材知識的橋梁,讓調查環節的“張”和課本知識的“收”有效結合,從而使學生在調查中提升能力,在課堂中運用課外的體驗感悟、理解知識。
例如在講到《文化生活》第八課“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時,我布置學生調查父母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內容。當學生把調查后的結果在課堂展示完畢后,我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生活內容,接著提出設問:兩者對比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通過問題的設置,使學生的思路由課前的調查自然地過渡到我們當前文化生活的現狀、文化生活可喜與憂慮的表現等知識的探究中來了,從而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第八高級中學)
【讓課前調查為高中政治課堂探究添磚加瓦】相關文章: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08-17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初探08-02
讓自主探究充溢課堂08-08
高中政治綜合探究課的教學思考08-14
創建農村家長學校,為構建和諧村莊添磚加瓦08-12
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弊端與有效性探究08-01
營造探究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