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意外以誠待 靈動引導無障礙
課堂意外以誠待 靈動引導無障礙——以《祝福》教學為例作者/黃雙毅
【案例主題】
課堂教學是一種動態的、生成的過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會有無法預料的“課堂意外”發生。一個富有教育氣度、教育情懷和教育智慧的教師,要善于運用厚實的專業功底挖掘“意外”的課堂資源,掌握靈動的引導技巧,化“課堂暗礁”為教育推力,變“課堂意外”為教學亮點,這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素養。
【案例描述】
這是《祝福》教學的最后一課時,前面兩節課已經分析了人物形象,討論了小說主題,本節課是學生質疑和討論階段。學生探討魯四老爺書房描寫的作用,筆者原以為這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無非是環境描寫的作用。可是學生這次的問題出乎筆者的意料。
學生甲問道:“老師,請問魯四老爺書房的墻壁上有一副對聯,半聯是‘事理通達心氣平和’,另外半聯已經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但是課文沒有說那是什么,您能告訴我那一半是什么?作者沒有寫出來是否另有深意呢?”
我一聽口了!備課時注意到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作用,但是卻沒有想到要去尋找另外半聯內容是什么,更沒有想到沒有寫出另外半聯有何深意。
我微笑著示意她坐下,盡快使自己鎮定下來,我說:“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讀書讀得這么細膩,想得這么深入,真是難能可貴!同學們,你們誰可以替老師回答這個問題呢?”教室一片寂靜,馬上就有人交頭接耳起來。在學生討論的時候,筆者快速地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平地驚雷”。一個大膽的設想馬上形成。
“同學們,你們覺得另外半聯是作者不知道還是故意不寫出來呢?哪位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筆者再次笑著把問題拋給學生。
“老師,另外半聯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作者是知道的,故意不寫,應該是要暗示魯四老爺這人有問題。”學生乙猜測著。
“很有見地! (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 這幅對聯是在魯四老爺書房的,說明魯四老爺是很熟悉的,書房的對聯應該是他用來勉勵自己的。那么,同學們,你們來分析一下,寫出來的半聯內容是什么?魯四老爺是否有用它來勉勵自己?齊讀這半個對聯三遍,再思考。”
讀完后,學生甲好像很興奮地站了起來,說:“我知道了,老師!這對聯是用來反諷魯四老爺的。這對聯要求做人耍事理通達,處事要心氣平和。可是魯四老爺把祥林嫂作為一個男工做事,給的是女工的錢,這就事理不通達;魯四老爺知道祥林嫂是逃出來的,被抓回去后就罵‘可惡,然而……’看出他根本就心煩氣躁。”教室響起一片掌聲。
“太好了!你聯系了課文分析,有理有據!我贊同你的觀點。這對聯是有深意的。魯四老爺把它掛在書房,可見他極為熟悉。但是他不但沒有做到,反而背道而馳,可見那對聯是用來裝點門面的,作者寫出來是為了諷刺他的虛偽。那么,為什么沒有把另外半聯寫出來呢?”
教室一片靜默,然后學生開始竊竊私語。
“想想看,是作者不懂得另外半聯,還是故意不寫?”筆者看到學生苦思冥想便輕聲地問。
“魯迅是偉大的作家,應該不是不懂,我認為是故意不寫的。”學生丙低聲回答。
“如果是魯迅不懂,那么他為何不查不問就發表了這篇作品?如果是作者知道,那么沒有寫出來是否有深意呢?”筆者慢慢地問。
“魯迅是故意不寫的。我相信魯迅的學問,更相信他的謙虛好學的精神。”學生丁語氣很堅定說。
學生紛紛點頭贊同。
“那么,為什么不寫呢?請同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筆者提議。
討論聲由高漸低,筆者請學生發表意見。
“也許沒有必要。半個對聯就已經可以諷刺魯四老爺的真實面目了。”學生戊說。
“也許不寫比寫了更好。但是我說不清為什么。”學生已說。
學生庚補充:“沒有寫出來更會讓讀者注意這個對聯,更想知道這對聯的含義。這叫欲擒故縱。”
學生辛說:“也許可寫可不寫,干脆就不寫了。”
學生壬認為:“也許另外半聯是大家都知道的,沒有寫出來也可以。”
筆者看時機成熟了,就總結說:“各位都能深入思考,理由也很有代表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應該說沒有誰是一定錯誤的。我談談我的看法供各位參考——另外半聯不寫出比寫出了更好。”筆者頓了一下,眼睛掃了一遍全班學生——他們都凝神屏氣地看著筆者。
筆者接著總結說:“首先,不寫出,可以強化魯四老爺性格上的自私偽善。書房的對聯脫落了,一般人會馬上重新掛上,但是他沒有。從對聯脫落的細節中更可以看出,他根本不在意這對聯,也就是根本不在意這對聯的什么通達什么平和。其次,只寫半聯,另外半聯也大體可以知道,那么以此對聯諷刺他偽善的作用已經達到了,無須再寫。再次,只用半聯就達到諷刺作用,其諷刺意味就更加突出。第四,只寫半聯更可以突出這個書房的迂腐感、陳舊感和破敗感,從而凸顯主人的迂腐守舊。對聯本是成對出現的,這里只有半聯,破敗感油然而生。第五,對聯只剩半聯客觀上確實更令人關注,更引人深思其中意味,諷刺和批判的效果更佳。第六,只寫半聯是因為另外半聯已經脫落了,暗示著理學禮教將會倒塌瓦解,象征意味很濃。”
學生都豁然頓悟的樣子,一臉的輕松。
“同學們,在此我要向各位說聲——對不起!還要說聲——謝謝你們!”這個時候,筆者終于把剛才被“將”了一“軍”的真相和盤而出,真誠地向他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掌聲雷動,筆者幾乎熱淚盈眶,真想說聲——坦誠真好!
接著,筆者又試著為“事理通達心氣平和”對出另外半聯——“品德端淑性情謙順”,并倡議全班同學也來對此對聯。學生群情激越,無不殫精竭慮奮筆疾書。“志向高潔眼界曠遠”、“夢想繽紛為人誠摯”、“人品端正胸襟浩渺”、“名利淡薄志向高遠”……一句句原汁原味的麗詞華句讓筆者激動不已,也受益匪淺。
課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才知道那對聯是宋代朱熹的:“品節詳明德行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把此聯放在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魯四老爺的書房里面,非常恰當,極具典型意義,筆者后來向學生補充說明這些,并讓他們比較自己的對聯時,學生又是一陣激情四溢地歡呼聲,為他們,也為筆者。
【案例反思】
要盡力避免“課堂意外”,就要持久地、有效地加強專業知識修養。北師大肖川教授認為,教師的專業成熟包括專業眼光、專業品質和專業技能,這要求教師不斷讀書來自主發展和自我反思探索,還要在備課時充分考慮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相應準備。
要有效化解“課堂意外”,就要掌握教育應變技巧。冷靜地做出判斷,從容地引導學生,師生一起交流、討論,既贏得時間又集中智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教學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地做出相應的變動。”這是教師面對“課堂意外”時應有的教育意識和教學原則。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營造和諧探討的氛圍,點撥有價值的探究方向。
要充分利用“課堂意外”,就要坦誠面對我們的不足。教育者要擁有現代教育的人文情懷,踐行教育的人本原則,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帶領學生跨越“教學暗礁”。遮蓋掩飾、敷衍了事、打擊壓制、裝腔作勢,都是不可取的。《禮記》有言:“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一個參與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中正視自身的不足,赤誠相待,積極參與,共同成長。
總之,用教育氣度面對“課堂意外”,用教育情懷看待“課堂意外”,用教育機智化解“課堂意外”,我們就能化“課堂意外”為教育契機。讓“平地驚雷”轉為“潤物無聲”,讓“冰泉冷澀”變為“行云流水”,讓“舉步維艱”成為“閑庭信步”。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藍園高級中學(362321)
【課堂意外以誠待 靈動引導無障礙】相關文章:
讓細節在課堂間靈動08-13
動態生成——讓課堂輕盈靈動08-05
有效對話:讓課堂充滿生命的靈動08-16
“讓學”,語文課堂靈動而美麗08-15
靈動課堂培訓心得體會08-25
靈動與沉穩08-15
活用生成性資源還學生一個靈動的課堂08-05
怎樣才能使你的課堂靈動起來08-08
引導與構建小學數學和諧課堂論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