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語文復習低效原因探析
高考語文復習低效原因探析作者/張俊
常規的語文高考復習都是按專題復習的模式推進,字音、成語、病句、文言文,一直到作文,一輪復習好了,再來二輪復習甚至還有三輪復習。每一專題復習的模式大致都是按照考點解讀、高考示例、方法總結、考題精練的步驟進行,日復一日,在自己圈定還自認為不錯的這個復習圈子里繞來繞去、翻來覆去,有時還為自己總結出來的一些解題方法自鳴得意,興奮不已。但每年高考下來對照看一下,似乎用處不大,于是乎我們便習慣性地去抱怨高考的某些題目超綱了,指責高考沒有按照我們的復習思路去命題,甚至有人指責前兩年江蘇高考語文考了字形、文學常識是考錯了。2011年還出現了江蘇全省語文均分低下的狀況,究竟是高考命題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復習出了問題。筆者認為這種狀況的出現在于高考語文復習效率低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重題海戰術,輕教學行為
大凡經歷過高三語文復習的人都知道,整個高三語文復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做題講題的過程。做往年的高考題、模擬題,然后對各類題型的答題模式再進行總結,再接著用反復的單項訓練或綜合訓練進行鞏固,于是乎一個個知識點就這樣被攻破了,復習任務也就完成了。對于語文識記類的基礎題,這種方法也許有用,可對付閱讀鑒賞類的題目,用處可就不大了。2010年江蘇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考的詩歌是《送魏二》,好多學校高考前都做了以這首詩歌為材料的鑒賞訓練,但講題時純粹是為了考試,只是去講題,卻沒有把詩歌本身作為一個教學文本來看待,沒有花時間去認真地解讀這首詩歌,結果到高考時題目變化了,學生還是做不出來。文本不解讀好,任何方法都是徒勞。
語文學科跟數理化不同,高考復習不應只是做題,再說整日被考題狂轟濫炸,誰還會對語文感興趣,語文能力和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是單靠做題就能實現的。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有沒有盡心盡力地去教好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篇課文的閱讀價值,有沒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讀好讀本、用好選修教材。否則的話也不至于在2011年高考時我們的理科生會不知道魯迅先生的《藥》、會不知道夏瑜,要知道魯迅的《藥》是出現在蘇教版必修二的讀本教材上。多花一點時間用來教學,若能把必修課本及讀本、《史記》、《唐宋八大家散文》上八十四篇文言文認真教好、學好,筆者可以武斷地說高考遇到什么文言文都能應付得了。高三語文復習,以題海戰術來替所有的教學行為顯然是錯誤的。我們可以用一半的時間用來教學,一半的時間用來做題熟悉命題風格特點,真正能提高學生語文水平還是教學。
二、重答題技巧的訓練,輕閱讀積累和文本解讀能力的培養
每年高考結束后,好多學生都會說題目不難,也知道怎樣去答題,就是文章看不懂。所謂的文章看不懂,其實說的是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太差和閱讀積累太少。筆者曾經以學武術來比喻我們的語文高考復習,學武術需要練招數,需要練內力,沒有內力只有招數那是花拳繡腿,沒有招數只有內力那只是武夫蠻力,兩者都不能置敵人于死地。答題技巧的訓練便是語文高考復習中的招數,閱讀積累、文本解讀便是我們語文高考復習中的內力,兩者缺一不可。
遺憾的是,平時的高考復習最看重的便是解題技巧那些招數,最容易忽視的便是閱讀積累這個內力。曾經看到許多高考研題專家對各類閱讀的主觀性試題答題模式加以研究,在高考復習講座上大講特講,學生奉若神靈地傾心記錄,曾經看到有學生在高考前拿著老師總結的答題技巧的講義視為珍寶地高聲熟讀,對其各種招式佩服不已。但筆者曾經做過統計,單單現代文閱讀中的作用題,高三一學年就得訓練上百次,學生熟記的解題要點是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分析,解題術語有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承上啟下,總結全文,點明主旨等,這也是老師最熱衷于講、學生最熱衷于學的內容,可最后高考下來,新的語境一換,這道作用題學生又能得多少分呢?
比如:2012年江蘇高考《郵差先生》第14題:“作品敘述舒緩,沒有太強的故事性,這樣寫對表現小說的內容有什么作用?”請問答案中有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嗎?有那些我們老師引以為自豪的解題方法技巧嗎?沒有。這就說明,與其這樣花大氣力去總結答題方法技巧,還不如多花點時間來研讀文本本身,認真地把每一份試卷中的古詩、現代文當做我們教材中的文本來解讀、來教讀。有時候試卷中的文本材料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除了關注考題外,我們要善于從這些文本挖掘出有用的教學資源或訓練資源。語文的閱讀文本是活的,過分的重視答題技巧的訓練,相信答題模式的效用,那只是一種舍本求末的做法。文章看不懂,模式再簡單易行也不管用。難以想象一個缺少閱讀積累和文本解讀能力的學生,在考場上面對生冷的文本和全新的考題,會有自己的思考。
三、模考試題誤導,復習目標缺失
高考語文復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做題,可反思一下我們平常做的是一些什么題。歷年的高考題是經典題,是我們高考復習的指南,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做。除了歷年的高考題,我們再視為第二經典的就是全省各大市的模考題,尤其是當年的本市的模考題,由于受階段利益的驅使,更使得廣大師生對之頂禮膜拜,敬若神明,甚至有時左右了高考某一階段甚至全階段的復習目標和復習方向。比如2011年江蘇各大市模考題沒有考到字形,于是我們也就不復習字形,可最終在高考時卻考了字形,雖然題目不難但卻造成了全省高考語文復習的空白。
往年的高考題已是陳題,下一年再考的可能性不太大,這是一個常識。再看看我們的模考試題究竟考了些什么,對我們語文高考復習起了什么導向作用。某些調研模考試題中基礎知識的的偏、難、怪,引導了我們師生也在復習過程中追求基礎知識的偏、難、怪,并以此作為拉開均分差距的一個考點,成為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比如某大市調研模擬考試時,總喜歡考一些多義成語的不常用義,以此來迷倒一大批學生。考“平易近人”有形容文字淺顯之意,考“龍飛鳳舞”有山勢蜿蜒雄壯之意,考“不翼而飛”有形容消息傳播迅速之意,考試的結果可想而知,絕大部分同學都在這些題上載了跟頭,而命題者卻洋洋得意。我們的考生于是乎在成語復習時也就在多義成語的偏、難、怪上下足工夫,可我們高考考的卻是“不恥下問”、“弄假成真”、“無所不為”這些常見成語的常見義。再比如詩歌鑒賞中的表現手法題,我們平時的模考試題中可謂考得學生眼花繚亂,暈頭轉向,總計下來有幾十種,可江蘇自主命題九年來,就只考了“借景抒情”、“對比”、“比喻”、“借代”等幾種常見常用的手法,其中“借景抒情”就考了三次。模考將我們引導到偏、難、怪的復習道路上,我們的復習還談什么高效,與高考的方向偏離了,我們的復習還談什么有效。模考的另一誤導作用就是機械套用上一年甚至前幾年的高考陳題,用以往的高考陳題來指導我們的語文復習備考。
近兩年江蘇高考的閱讀探究題考到了探究深刻意蘊和情感傾向,于是乎全省大市的模考試題無一例外地考到了探究深刻意蘊和情感傾向,連考題答案的語言組織也都模仿了高考題答案的答題語言,于是乎我們探究題復習的方向也無一例外指向了探究深刻意蘊和情感傾向類考題,但恰恰相反的是,2012年江蘇高考現代文閱讀探究題考的卻是探究作用類,我們的復習又撲了個空。高考復習中,我們總是拼命地沿襲陳題、相信陳題、相信模考題,并一味地跟在后面盲從,很少有人研究考試大綱,研究新課改,自己去命幾道題,自己去規范自己的語文復習方向。
語文高考成績日趨低下,并不能責怪我們的高考,高考的題目其實出得挺好的,我們沒有理由對它說三道四,唯一應該反省的其實還是我們的高考語文復習方式。我們的語文高考復習應該回歸到它本來應該走的道路上來,回到語文復習的“源”上來:少一點功利的應試心理,多一點實實在在的閱讀積累;少一點技巧的耍弄,多一點情感的熏陶;少一點抱怨指責,多一點腳踏實地。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高考復習變得高效有用,也才能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有實力去應對高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立發中學(226601)
【高考語文復習低效原因探析】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08-21
小學閱讀和寫作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07-25
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原因與對策08-17
羊舌氏興衰原因探析08-17
高考語文復習模式芻議08-08
淺談高考語文復習法08-08
提高化學復習質量探析08-07
高考語文復習教學計劃02-24
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