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命題作文“站在高處”導寫
命題作文“站在高處”導寫浙江省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 田榮華
【文題展示】
“乘彼堍垣,以望復關”,有的人為了見到遠方的戀人而登高;“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有的人為了讓遠方的親人看到而登高;“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的人為了體驗“山高我為峰”的感覺而登高……
站在高處,有的人會悲傷落淚,如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有的人會心胸開闊,如杜牧,“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有的人會豪情萬丈,如毛澤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有的人會感受到“高處不勝寒”的孤寂落寞;有的人會顧念低處需要愛心澆灌的土地……
你登高是為了什么呢?站在高處的你,又會想到什么呢?
請以“站在高處”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點撥】
“站在高處”是一道材料式命題作文,既開放又有限制。首先要認真閱讀命題前的文字材料,第一段材料例舉了為什么而登高,第二段例舉了站在高處的所思所想,而第三段在命題前又再一次引導“你登高是為了什么呢?站在高處的你,又會想到什么呢”,因此,為什么而登高和站在高處的所思所想是構思行文時需要考慮的兩個角度。
其次須認真研究標題,找準題眼。“站在高處”屬于動賓短語,“高處”是寫作的范圍和對象,動詞“站”才是寫作的重點所在,當屬題眼。而誰“站”,為何“站”,怎樣才能“站”(站在高處所需的品格),“站”了之后有何感受、應該怎樣做……考生可根據自己已有的情感體驗展開充分的聯想和想象。此外,“站在高處”還有一語雙關之效,“高處”從字面意思來看,是指隆起的地方或位置,但在人類的文化積淀中,它還是一個帶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可以指身份、地位、權力之高,也可以指情感態度、人生境界之高。對“高處”寓意的破解是考生展現才情和個性的關鍵所在。
然而,要寫出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還要明確自己的寫作目的,旗幟鮮明地闡述觀點、表達情感,“立片言以居要”。就“站在高處”而言,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什么,贊美什么,揭示什么,呼吁什么抑或批判什么——唯有這樣,文章才有自己的靈魂,才不至于淺顯低俗、為了寫而寫。
【佳作示例一】
站在高處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210班 張譯勻
今天,是滿月,一如幾年前那一夜一樣。
我依舊站在這座石峰上,如今竟多了一份坦然,山下的狼群開始散去,遠遠的長嚎仍舊在我的耳際縈繞,似是天人永隔前的序曲。
我又一次想起了老狼王死前的那雙眼睛,澈亮澈亮的眸里,完完全全的滿足,“你以后的路更多的是責任,別忘了,你站在高處”。
自從降生在一個平凡的狼窩,我就意識到殺戮和危機,太多的狼崽需要生存,而我作為其中之一不得不摒棄同情,我學著生存,變得狡猾,變得殘忍:常常連續奔跑幾個小時只為捉到一只筋疲力盡的羚羊;常常裝死來吸引禿鷹以抵過饑餓的痛感;甚至將獠牙嵌入同伴的喉管,咀嚼流油的血骨。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想要變強,就不可以帶有憐憫,即使再寂寥的夜里,我也只會流下一瞬即逝的眼淚。
就是那一年,那個滿月,我的獠牙刺入老狼王的喉嚨,屬于我的時代開始了——我站在了高處。
站在高處,我知道了比生存更為重要的東西。我帶領著狼群不停地搬家,以配合沙漠草場的季節變化。然而,日復一日的寂寞和孤獨爬。上額頭,一路走來我放下過抑或放不下,我看破過抑或看不破,就這樣把身心都疲憊了。
“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得比你更出色。”(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這是那一刻我答應老狼王的話。
以后的無數個日夜,我都記得那一幕。我爬上至高點的那一幕,腳下,全是我的族群,他們一雙雙信任的眼神,我不能辜負。種族的負擔,似乎比沙漠里的禿鷹顯得更加難纏。
隨著族群度過寒冬的危機,繁衍的季節來臨,幼仔的增多無疑加重了狼群的捕獵任務,有時候甚至四五天捉捕不到獵物。狼崽的存活率本就不高,加上食物的短缺,自相殘殺的情況也屢屢出現。
每個月夜,我都習慣對著月亮歇斯底里地長嚎一番,像是要把心肺都吐出來一般。的確,站在高處,好累。
只是這個擔子我還不可以丟掉,因為我站在高處。
轉眼又是秋冬來回,形勢回穩。避過了酷暑,生存的幾率便大了許多。我記不清自己獵殺了多少獵物,也不知道自己的口中吮走了多少口糧,只知道我心甘情愿。
狼群的擴大使得我的氣力也一日不及一日了,有時眼睛竟也看不清獵物了,肌肉變得緊繃,時常一個動作就僵在那里半天。預感來得很快,就像月亮的陰晴圓缺,終回原點。
直到遇見那只如同當年的我一樣的灰狼時,我徹底明白,我真的老了,一場殊死搏斗,就在今天。我敗了,喉管里的血噴涌流出。
“要記住,你站在高處。”我競說了和老狼王一樣的話。
原來,這幾個字才是我活著的信仰,只是臨死前方流水一般地脫口而出。
這幾年,早已不為自己而活,比生存更重要的東西是站在高處的責任——它值得你用一切來繼承。每每站在高處我都能看見一雙澈亮的眼睛望著我前進,有了這雙眼睛,即使面臨的是不盡的無邊黑夜,我也可以無悔地前行一
孤獨和疲憊是人生給予我的考驗,責任才是生命的高度。即使我的身體已經開始僵硬,我也決不后悔曾經立下的誓言。
站在高處。
我慶幸自己站在高處。
點 評
文章最大的亮點在于作者別出心裁地以狼的視角,展開了第一人稱敘述,在三代狼王共同經歷的孤獨與疲憊、生存與責任的洗禮中,闡釋了站在高處的責任,熱情歌頌了勇于承擔責任才是生命的高度。樸實的敘述帶著撼動人心的力量,立意高遠。
【佳作示倒二】
站在高處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210班 王珊
方圓百里,一望無際的全是突凸的鋼筋建筑,沒有一座山峰可以登臨。或許這座城市能夠登高的地兒就只剩屋頂了。乘著星光攀登至屋頂,我試圖去垂直于這個主宰蕓蕓眾生的大地,滿足腳踩世界的榮光。
徒勞無功,自己還是與這個世界平行,而我只能與其面面相覷,卻無法俯視他。太陽仍舊在我頭上,日月星辰仍舊在我頭上,宇宙仍舊在我頭上。所以,我仍舊是一個活在低處的人。
曾經那樣焚膏繼晷地埋首于汪洋題海,換來的卻是試卷上滿目的腥紅和蒼白無力的分數,而周邊的人不見得有多勤奮卻每每輕松地大舉得勝。一些個夜晚我曾瘋狂地想,既然再怎樣努力也抵不過他們的天分達不到自己的期望,那么就此離開吧,去流浪去嘗試各種各樣的職業。可到底是留戀著那薄如蟬翼的友情。好幾次,我決定將一切誤解吞塞進肚里,決定在與其對峙的那一刻就轉身將臉頰上干枯的委屈揩去,但就在我鼓起勇氣展露笑臉的時候,她交結新友。而與父母的爭執也愈演愈烈。他們責備我“不懂事”,呵斥我“太好強”;而我拒不承認,用最犀利的語言、最惡毒的口氣針鋒相對。為什么,為什么我最愛的人要這樣赤裸裸地揭穿我各式各樣的缺陷呢?你們知道嗎,女兒此時多么需要被安慰被呵護被寵溺被證明?
原來,這世間的情都這樣不堪一擊——如若我天生異稟,又加之明眸善睞、溫柔乖巧,甚或長袖善舞、八面玲瓏,是不是會被掛在老師的嘴邊,捧在爸媽的心上,翩躚在友人的眼底?我向往高處,向往高處的風景:風光無限、榮耀無限、掌聲無限;可現實讓我只能蜷曲在低處,不停地向下掉,向下掉,落進無底深淵——從此佝僂著腰怯生生地穿行在校園里。
然而,一場臺風改變了一切。
這個夏天,那場名叫“海葵”的臺風幾乎裹挾著摧城拔寨的威力。鬼哭狼嚎似的咆哮一次次將我從本不安穩的睡夢中驚醒,好像是叫人清清醒醒地記住它的威力,記住它曾經排山倒海地來過。清晨,令人觸目的是馬路旁、河邊那些被連根拔起的大樹:粗壯的樹干與地平面呈現分明的角度,盤虬的根須無可奈何地裸露在空中。曾幾何時,它們高高地站立在人行道旁,從高處驕傲地俯視著這個城市的車水馬龍、朝暉夕陽。而如今……
目光觸及大樹底下周邊的草地,我驚喜地發現,在狂風和暴雨的蹂躪之下,這些草竟然完好無缺,依舊牢牢地扎根于身下的泥土,儼然一個個威武不屈的江湖豪杰。或許正因為身處低處,它們脫離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危險,脫離了“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的寂寥——只要它們細弱的根須能留存于大地的胸膛,它們便能寬和自足地兀自蒼翠,不用仰視參天的大樹和站在大樹高處的云雀,不用俯瞰比它更為卑微的生命,它們就這樣與世界平行而不卑不亢。“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哪一種生命能抵得上站在低處的草兒們?堅韌如斯,平和如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剎那間明白,用不著羨慕高處的風景,任何平凡的生命都可以高瞻遠矚,只要不懼磨礪,便可以像站在低處的草一樣——堅韌、平和卻不卑不亢!
我再一次從閣樓的天窗爬上房頂,站在屋頂的最高處,這一次我看見了緋紅的黎明,看見了一顆輕盈的靈魂。
點 評
一個沒有一座山可以登臨的城市少年,因為現實的種種困境而登臨樓頂,企圖滿足腳踩世界的榮光。向往高處是因為活在低處,學業的挫敗、友人的離棄、父母的嚴厲在這個就業艱難、學業緊張、人情脆弱的城市生活中頻頻上演,文章以小見大,折射出的是時代的影子。在這樣的時代,少年難有自豪感和自信心,然而作者宕開一筆,從長在低處的小草身上看到了平凡生命的可貴之處,從而發出了“用不著羨慕高處的風景”的感嘆,釋放了心靈重負的“我”因而靈魂輕盈。文章洋溢著濃烈的生活味,是一篇真性情的佳作。
【佳作示倒三】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210班 葛曉宇
行到山高處,坐看云起時。
我又一次站在了梁皇山上,極目而視,只見山勢險峻、峰奇石異,這就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地。
站在高處,風獵獵作響,不由想起了那個落難于此的皇家子弟,梁宣帝蕭髻。一場宮廷政變使得養尊處優的皇子倉皇之間攜家逃難,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宿命,他逃進了寧海的桐柏山,在“稍場”(一座寺院)主持的幫助下終于擺脫了追兵。年輕的梁王遭遇大難,心灰意冷,又見這里風光秀麗,便決心隱身于此。于是他留在了“稍場”,終日念經吃素。我想,當他和我一樣站在這山的最高處時,眼前早已沒有了腥風血雨的廝殺,有的只是大夢初醒、塵埃落定的清明。站在山之高處的梁王讓我心生敬仰,敬仰于他的大智大勇,梁朝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于是他選擇了坐看云起,臥聽鳥鳴;于是桐柏山從此有了新的名字:“梁皇山”。
想起了蕭髻,便也憶起了早于他百多年的同樣與高山有著不解之緣的五柳先生。我是一個生長在’城市的孩子,每每讀到先生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渴望站在高處,極且于天之盡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而當我知曉41歲的先生對頤指氣使的督郵拋下擲地有聲的一句“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便毅然辭去僅在任85天的彭澤令時,不禁為他的率性和果敢撫掌叫好——也許他早就該那樣,就像《歸去來兮辭》中寫的“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在對仕宦生涯徹底絕望之后,五柳先生選擇了將高山作為他心靈的最后一方凈土來捍衛一個正直文人的尊嚴與傲骨。景仰先生,景仰他曾經拿起又毅然放下。
山間的風帶著千年之前的記憶拂過我的面龐、耳邊、鼻尖,令人愈加清醒。站在這梁皇山上,猛地就嗅到了久違的泥土的腥甜和泉水的甘冽,那是充塞著汽車尾氣和工業粉塵的城市所沒有的。于是,又想起了那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隱居山林的北大教師夫婦。他們在1989年拋下塵間的一切遁入山區尋找心中的“桃花源”,一去便是近二十年;他們和泥筑屋、開荒蓄水、植草種樹、耕牧讀書,過著無電、無網、無電話信號、無農藥化肥的純凈日子。而驅使他們一步步遠離人群的引子只是“為了呼一口新鮮空氣,給孩子創造一個無污染的成長環境”。
北大教師,多么令人尊崇的職業啊,可又有誰知道站在大山高處的他們內心多么富有,身體和心靈多么健康?在城市,你還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嗎?在城市,你又如何去制造一個無污染的成長環境?向后退,未嘗不是一種智慧!敬佩于這對夫婦對現代文明和世俗價值觀的淡然,敬佩于他們的知行合一,敬佩于他們洞若觀火的先知先覺……
一次登高,竟跨越了千年的歷史,先賢和今人的面容一一閃過,讓我知曉:一個人需要時常來登登高,站在高處梳理繁雜的思緒,整理紛擾的欲望,仰望那些高貴的靈魂。就像終南山的隱士所言,我們走過許多的路,去過許多的地方,但你要保持你內心純凈的種子不被污染。
點 評
作者登臨家鄉的梁皇山,站在高處想到了曾隱居于此的梁宣帝、辭官歸隱的五柳先生和當代歸隱的北大教師夫婦。文采斐然的夾敘夾議中,他們的大智大勇、敢于舍棄、知行合一盡現于紙上,帶給讀者豐厚的精神食糧。而結尾處的提升“一個人需要時常來登登高,站在高處梳理繁雜的思緒,整理紛擾的欲望,仰望那些高貴的靈魂”,使得文章的境界頓時開闊起來,令人深思。
【佳作示倒移】
站在高處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210班 姜雨欣
親愛的爸爸媽媽,此時我正坐在考場奮筆疾書,因為這篇題為“站在高處”的作文,我想起了你們。在女兒心中,身為財務主管的媽媽和晚報主編的爸爸就是那站在高處的人。
爸爸,當你的文章登上報紙、雜志而被同學不經意間發現大呼“哇,你爸爸好厲害”時;媽媽,當你出差歸來送給我限量版奧地利AKC耳機引得閨蜜愛不釋手時——你們成功地編織了“曉靜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的童話。憑著聰慧和實力你們躍入了人人眼紅的上層階級,于是在親戚、老師和朋友們的眼中,你們成了多數人奮斗的榜樣,你們理所當然地站在了金錢、榮譽和身份的高處;而我,你們的女兒也理所當然地生活在了你們的光環和驕傲里,生活在榮耀和驕傲背后必須付出的代價里。
媽媽,還記得14天前嗎?那是一個周六,我雀躍地放下書包,剛想拉著你去書店,你卻利落地說:“曉靜,爸媽這次要出差兩個星期,我去廈門,你爸去廣州參加一個筆會。今天你就去戴老師家住吧,下周末也不用回來了,這些錢你先收好。”
“哦,知道了。
“你這孩子,別總叫人擔心,到老師家要聽老師的話,我們先走了。”
媽媽,你知道嗎?每當這時我都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如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于你們而言“總叫人擔心”的是總得分出一部分時間處理關于我的瑣事嗎?是不是我的沉默和完全不出現才可以成全你們站在高處的忙碌?
你們以為女兒只要住在老師家一切都會OK-當然,戴老師會幫我補習數學,他的妻子會陪著我做折騰大腦的政治作業。可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多少次我的眼睛盯著繁復的數學符號與公式,耳朵里鉆進的卻是窗外草坪上年輕的父母和孩子玩耍的尖叫聲,他們衣著隨意,素臉朝天,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時候,我情愿你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階層,而不是身處高位。
你們總有開不完的會推不掉的應酬出不完的差,于是,媽媽成了粉面含春威不露的王熙鳳,爸爸一開口便是理想與奮斗。我呢,也理所當然地成了你們的計劃產業,周六補數學,周日上英語口語,一律一對一輔導,一律中飯在老師家解決,美其名日節約來回奔波的時間。
我一再壓抑著青春期的煩躁與不安,一再盡力配合你們,做一個讓站在高處的你們不至于臉上無光的女兒。可是,我好累,好孤單。你們的眼中只有工作只有榮耀和名聲,常常在我耍小脾氣的時候,痛斥我的不懂事,而我的耍脾氣只不過是幼兒慣用的企圖吸引父母更多關注的手段。你們迫切地希望我能考個好的大學,找個好的工作,磨煉成“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好名利雙收嫁個門當戶對的如意郎君。你們一意孤行地認為只要有錢有地位有強大的交際圈就能許我一個好的前程。難得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你們卻絕不愿意放棄訓導的機會,居高臨下地講著?舀滔不絕的大道理,自以為是地灌輸著60后70后的價值觀。
許多個寄居的夜晚,會有揪心的疼痛四處蔓延,我只能蜷著腳將自己包裹得更緊。爸爸,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你知道嗎,很多時候幸福與金錢地位無關,快樂與高處的榮耀和驕傲也無關。媽媽,我有小秘密了,你什么時候能聽女兒絮叨絮叨?
點 評
一個經常被寄居而渴望親情的孩子,一對站在高處自以為是的父母,連接彼此的仍然是愛,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而怎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欣然接受呢?文章巧妙地借寫給站在高處的父母的一封信,展示了作為父母計劃產業的主人公真實的孤單、疲倦與無助,借此呼吁站在高處的父母們俯下身,顧念低處需要細心呵護的幼苗。本文語言細膩而流暢、情感真切而不失婉轉,讀來令人不勝感慨。
【命題作文“站在高處”導寫】相關文章:
站在高處作文08-21
站在高處作文06-07
站在高處作文【經典7篇】03-09
站在高處作文12篇06-07
站在高處作文(12篇)06-07
命題作文“播種”導寫08-16
命題作文“底線”導寫08-17
命題作文“考試”導寫08-17
“遲到”命題作文導寫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