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高職院校構建英語文化村的探索與研究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高職院校構建英語文化村的探索與研究李春輝,王立研
(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應用語言系,浙江杭州 310020)
摘要:高職教育強調要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教學和訓練,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因而探討實訓教學是高職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實訓可以提高學生實際使用英語的能力,而現階段在高職院校中,大學英語實訓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探討在高職院校構建英語文化村。探討文化村的設施建設、教材編寫以及對實訓教師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建構主義;文化村;實訓
高職教育強調“要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教學和訓練,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傳統英語教育教學模式在培養目標上存在統一模型化的傾向;在培養人才途徑上,忽視實踐的作用。這極大地壓抑了學生追求自主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實訓的必要性
實訓課程建設對提升學生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高職院校進行英語實訓的必要性在于以下三點。首先,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英語水平與能力就是其中重要的指標之一。作為教師,我們要重新審視“大學英語”課程在學生培養中的定位,積極探索、思考和實踐“大學英語”課程的實訓教學的創新和改革。其次,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要求和需求有所提高且更為明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語言特長的員工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在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語言+技能型”的畢業生需求量逐年增加。第三,英語的應用能力是通過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來培養的,但語言知識和技能還必須用于實際交際才能轉化為實用能力。實用能力對于接受高職高專教育的學生來說更加重要。他們更希望看到學習的“即期”實用效果,并把所取得的即期實用效果轉化為進一步的學習動力。因此,為體現“培養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的方向和目標,應該使學與用更緊密的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因而貫徹學用結合、學用一致的原則,改變英語教學脫離實際的低效率局面尤為迫切。改革中,我們應始終思考和關注的問題是:課程改革必需與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時效性。課程的教學問題,不單單是教學理念的問題,也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問題。課程改革不是以加大課時或教學內容為目的,而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為根本。
二、高職大學英語實訓現狀
(一)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尚未形成體系
在高職高專教育中,大力搞好實訓教學已經達成共識,各校也都在實踐和探索之中。近年來,教師正在轉變教學觀念,從有效推動和促進學生主體性實踐活動人手,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在高職高專教育中,大力搞好實訓教學已經達成共識,一線教師也都在探索實踐著。但從真正意義上說,實訓教學尚未形成體系,尚未把實訓做到實處,并未完全達到實訓的目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實訓情況與課程的性質和要求存在很大出入,學生在語言綜合運用上的表現很難讓人滿意,問題頗多。(論文范文 www.baimashangsha.com)根據筆者近幾年的教學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實訓過于形式化,實訓效果遠不能達到《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英語課程的規定和要求。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高職學校大學英語實訓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職大學英語實訓模式單一
根據筆者初步調查發現多數高職院校實訓形式分為兩類。1.利用課內時間增加聽說訓練。多數教師應采用多種輔助教學手段,例如錄音機、幻燈、布景道具,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將圖文、音像、動畫等豐富多彩的教學背景資料用直觀、立體、動感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或者教師在課堂上創建情景,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雖然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這些模式更加生動有趣、教學形式動態逼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增加了學生在課堂內使用英語的機會,更大限度地調動眼、耳、腦、口等感官。但這種情景不夠真實,而且由于課時有限,授課班級人數較多,很難達到滿意的實訓的效果。2.校外集中實訓。每個學期學生有2-3周的校外實訓,即到企業頂崗實習。在這種模式的實訓中,學生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帶來真切體驗。但是校企合作受到地理位置,交通方式,及學生時間的限制。單單2-3周的時間里,學生不可能在聽說方面有突飛猛進的進展。
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構建英語文化村實訓基地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學習是一個能動建構的動態過程,是學習者本人,在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在真實的情境里,以協作會話的形式自覺主動地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可見真實情景在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建構主義教學觀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主動構建,這為我們研究高職英語實訓提供了有利的理論依據。由于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得到了當代最新信息技術成果的強有力支持,這就使建構主義理論日益與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
(二)構建英語文化村實訓基地
1.英語文化村實訓設施建設。構建英語文化村,即采用真實環境中工作崗位,組織學生進行實戰演練,從而掌握職場活動所需的英語語言能力。如在課堂實訓中,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設置職場模擬情境,讓學生沉浸于使用英語的職場環境之中。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夠有機會鍛煉,所以課下學生可以去英語文化村中練習。英語文化村是一個集生活、文化、學習、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項目。英語文化村包括種體育俱樂部、健身房、咖啡吧、超市、書吧、影院,購物中心、郵局、銀行等。學生在英語文化村要用英語參與解決崗位問題和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交際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組織協調發展,調動學生之間的學習興趣,提供原汁原味的地道的職場情境英語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職場英語交際功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英語文化村是鍛煉學生能力的極好場所,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練兵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大學英語以英語文化村實訓基地為依托,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和工作環境。一方面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英語交際溝通的經驗,精熟會話技能,掌握語言規律,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使學生既能體會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另一方面使學生在校內就能夠有機會身臨真實的職業場所,體驗職場活動,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實施,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文化、鍛造職業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英語實訓教學是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特色、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讓學生能夠有效并快樂地學習和實踐英語而設計的。通過在英語文化村實訓,學生能夠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并且在英語環境下進行具體的活動。
2.英語文化村實訓教材建設。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重要載體。高質量的實訓教材不僅是集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于一身,更重要的是能夠做到“行之有效”,結合不同的學生特點、滿足不同需求,師生通過對教材的研習能夠達到最佳教學和學習效果。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承擔著傳授英語知識、訓練學生英語基本能力、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任務。要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使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關鍵是要從社會人才需求的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英語教學改革,加強英語實訓教材建設。實訓教材的內容貼近社會實際,有現實意義,有趣味性,有感染性,易喚起學習者的共鳴。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有效的情境語言實踐活動。學生學習和訓練的教材,內容和形式必須與文化村的各項互動相結合,反映時代文化、精神和理念,編寫符合當代語境特色的、適合提高學生各方面語言能力,能夠真正適應時代的需要的實訓教材。通過實訓,學生一畢業就具備直接從事工作的能力高職英語實訓教材應建立新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職業能力模塊訓練,加強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加強應用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知識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訓中體驗工作流程,在模擬實踐中掌握各項專業技能,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為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基于高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編寫英語實訓教材的過程中也應考慮到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問題。選材大多應是可操作性材料,集可聽性、可說性、可讀性、可寫性和可用性的典范材料為一體,才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3.加強實訓教師隊伍建設。在“大學英語”實訓中,教師的角色應根據實訓的具體形式與不同內容適當予以變換,即由“老師”轉換為“項目負責人”。在實訓過程中大學英語實訓教師不再僅僅只是布置“作業”或“習題”,而是派送“任務”或“項目”,讓學生“做事”,引導學生學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合作完成合適的任務,使其在觀念、態度、心理、知識、技能等方面符合職業規范和標準。學生開展英語實訓更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工作態度、規范工作行為”。但是教師在實訓教學中不是唯實踐而實踐,唯能力而能力,而是真正實現理論為實踐服務,為工作過程服務。在英語實訓課程設置、實訓項目研發、實訓技能的拆解與重構過程中,教師的“雙師”特征尤顯重要。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水品,做好學生實訓的輔導員。
總之,在高職院校構建英語文化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學生步人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化村為提高高職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綜合發展提供有效的外在環境。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高職院校構建英語文化村的探索與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院校《報關實務》課程改革探索08-04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管理與探索08-05
基于建構主義的初中作文教學探索08-20
高職院校學校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研究08-26
高職院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構建08-24
有關高職院校學生柔性管理的研究08-13
高職院校營銷實踐社團的建設研究08-15
高職院校營銷實踐社團的建設研究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