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論文:簡約課堂煥發新彩
小學數學論文:簡約課堂煥發新彩莊綿綿
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錢頭小學(362200)
常常有這樣的感受,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我們會思考很多:教學情境如何別出心裁,教學手段如何豐富先進,教學環節如何緊湊,教學語言如何精雕細琢。這樣的課堂表面看很完整,很豐滿,但許多時候,教學效果并不比一節簡單的、樸素的家常課效果好。細細想來,原本簡單的數學課堂都是因為有了這些而千頭萬緒,其實,把復雜的數學知識教得簡單明了,讓數學課散發特有的“數學味”才是數學教學所應追求的境界。
1簡樸的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在生動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于是,在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再借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細細品位有些情境,總讓人產生異樣的感覺。
案例:“有趣的圖形”教學片斷。
在“有趣的圖形”教學中,有位教師先用課件出示了一副美麗的森林場景圖,然后師生之間展開如下的對話。
師:同學們,在美麗的森林里,住著三個可愛的好朋友。大家想認識他們嗎?
。ㄔ趯W生不知教師所指何物時,課件演示:草地上跳出一個“長方形”、荷葉上蹦出一個“正方形”、樹枝上冒出一個三角形、林陰路上跑出一個圓形來……課件演示的同時,教師還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旁白描述)。
師:大家喜歡這些圖形嗎?
生:(集體大聲地)喜歡!
反思: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為什么要從森林里跑出來呢?學生真的喜歡這些莫名其妙的不速之客嗎?這樣的情境除了外表華麗花哨、吸引無意視線外,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誘導學生的探究欲望是毫無裨益的。情境是聯系生活現實與數學邏輯之間的重要橋梁,是將凝固的課程知識轉化為鮮活的生命形態的重要載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依托情境的創設必須達成以下三個目標: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激活探究的積極情感、提供學習的智力背景。鑒于這樣的考慮,教師在預設課堂情境時應避免步入形式化的傾向,特別關注那些對學生而言是富有現實意義的,同時又與教學內容具有關聯的問題事實。把這樣的問題事實借助適當的載體呈現課堂現場,便能構建一種真實開放、動態生成的問題情境。
2簡潔的環節安排
為了上好一節課,我們會絞盡腦汁搜集許多資料,點點面面考慮很多,恨不得將所有的好的設計都能用上,設置了過多的教學環節,學生在這個環節還沒來不及回味便匆匆地趕往另一個環節,整個課堂教學成了趕場子的表演。這除了能表現教師的“做秀”水平之外,還能帶給學生什么呢?
在設計《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我刪繁就簡。
2.1復習引新,從找數量關系入手,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2將復習題稍作改動成為例1,接著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方程,檢驗,寫答案,自主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環環相扣。
2.3放手讓學生探索例2,相信學生,讓學生想、說、做、議。在這個環節中,教者要盡量少干預,以調控者身份出現,完全讓學生自主嘗試,自由討論。
2.4抓住解題關鍵,讓學生練找等量關系式,以突破重點、難點。最后,安排了一道“請你做小設計師”的開放題,體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教案設計基本沒有多余環節,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主動地探索、積極地嘗試、大膽地交流,在本堂課中使學生有所感悟、思考,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簡明的教師語言
數學本身缺少生動的因素:沒有催人淚下的情感,沒有優美動人的詩句,教師語言的作用就日益突顯,它猶如一根魔枝,調控著數學課堂,因此如何提煉數學教師的語言,使其簡約而又充滿魅力是我們的不懈追求。
3.1此處無聲勝有聲
教師的每一個期待的眼神、會心的微笑、贊許的點頭都會使學生受到一種情的熏陶,愛的鼓舞,無聲語言有時會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無聲勝有聲”,課堂上老師總是用親切的目光去捕捉學生的視線,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更要來到每一組學生中間,俯下身子、傾聽發言、參與研究、成為小組一員。在看似不經意間,教師以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給學生傳遞著豐富的信息,無聲語言給課堂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3.2真情告白暖人心
作為一名教師,要真心地面對每一位學生,欣賞每一個學生。面對學生錯誤,要寬容地引導,讓他們愉悅地起立,體面的坐下,面對精彩的發言;要由衷地贊美,送上掌聲:“我終于找到了知己”、“你真有數學天賦”、“你的發言太精彩了,讓我們大開眼界”、“謝謝你”……這些發自內心的贊美,會在學生心頭激蕩,勉勵學生更加熱愛學習。
3.3該出口時就出口
課改強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要改變教師“一統課堂天下”的局面。然而由于理解上的極端,不覺間教師“談講色變”,教師少講,甚至不講,從教師的“一言堂”走向學生“一言堂”的極端,放自任流,其結果可想而知。其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明確規定:“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通過“過于”一詞我們不難發現,新課標對“講授”并非完全否定,只不過要把握講的時機,講的數量,注意講的藝術,“該出口時就出口”,要大膽地講,要精要地講。
案例2:教學“認識角”的片斷。
教:你能給尖尖的點和直直的兩邊取個名字嗎?
師:拿著你創造的角,請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告訴大家?
生1:頭上是尖尖的,刺到手上手有點痛(邊說邊比劃)。
生2:頭上很小、很尖,旁邊是平的直的(邊說邊比劃)。
師:你能給尖尖的點和直直的兩邊取個名字嗎?
生:點叫角的頂點,兩邊就叫角的邊。
師:真好!與科學家取的名字一模一樣……
反思:教過這一內容的老師都知道,角的頂點和邊很明顯,可以由老師直接說明叫什么名稱,何必浪費時間叫學生取名,這個名字學生是怎么知道的呢?難道是探究出來的嗎?這個名字還需要探究嗎?值得探究嗎?如果這樣反而有欺人之嫌。其實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參與探究(師:請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告訴大家),然后大膽地采用講授法(師:我們把頭上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邊上直直的線叫角的邊,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符號,來告訴別人在指哪個角)。
這樣做,省時高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效果良好。教師在這里運用講授法,可謂用得恰到好處。其實概念、名稱等陳述性知識完全可以用講授法,而那些有一定的思維含量、有利于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的規律性學習材料(并且學生有探究這個材料的能力),可讓學生探究性學習,要因“材”施教,別趕時髦!
4簡明的練習設計
在鞏固練習階段,我抓住重點,從練說等量關系式,到找出等量關系式,將方程補充完整,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最后,安排了一道開放性的題目“請你來當設計師”:如果20年后你買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使用面積比建筑面積少12平方米,請你從下列瓷磚種選擇一種你認為合適大小的面磚,(每塊1平方米、每塊0.64平方米、每塊0.36平方米)算一算需要多少塊面磚才夠鋪?進一步使學生體會數學、生活的聯系。“說不定,20年后還真有這么一天,需要你像今天這樣算一算呢!”讓學生覺得:我現在學的知識20年后還能排上用場呢!這種練習形式學生樂于接受。學生在雙基訓練的時間該說的說了,該練的練了,該評的評了。從課堂作業反饋來看,課堂教學效果挺好。
總之,簡簡單單教數學,實實在在學數學是新課程、新時代對數學課堂教學本質回歸的熱切期盼,簡約教學,以彰顯數學課堂本色!
【小學數學論文:簡約課堂煥發新彩】相關文章:
讓課堂煥發審美的光輝08-16
讓課堂煥發生命的色彩08-17
讓課堂煥發生命力08-17
讓小學科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08-03
淺談如何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08-05
增效減負,讓數學課堂煥發活力08-15
巧建交流舞臺煥發課堂活力08-14
讓語文課堂煥發光彩08-01
讓課堂綻放簡約之美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