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圈養”、”放養”的新用法
“圈養”、”放養”的新用法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翟會鋒
“圈養”本是農業這個行當中,飼養動物的專業術語,是指利用圍欄或圈舍飼養動物。與“圈養”桐對,“放養”則是指利用自然環境飼養動物。這兩個詞一般用于把具有經濟價值或需要保護的動物放到一定的環境中,使它們繁殖,從而獲取更高的經濟回報或達到更好的保護的目的。它們語義的適用范圍當然以動物為主,不能用于人。
我們利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研究中心的語料庫(網絡版)對現代漢語中這兩個詞的使用情況進行了搜索,搜索的結果為“圈養”201條用例,“放養”314條用例。這些用例中,“圈養”只能用于動物,“放養”主要用于動物,有時也用于植物,二者能用于人的僅有1例。
“圈養”用于動物的例句,如:
(1)房屋大多是木頂、竹頂或草頂的三層小樓,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
(2)據專家介紹,圈養大熊貓被認為是“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的三難動物。
(3)野生中國虎零星地分布在華南地區的深山老林中,大約60只被圈養在全國各地的動物園里。
(4)瑪曲縣的牧民定居工程也要馬上啟動,將逐漸實現牛羊的圈養,以減少游牧對草地植被的破壞。
(5 )1979年,長興農民將捕捉到的11條揚子鱷集中圈養,創建了長興尹家邊揚子鱷保護區。
(6)肉鴨由放養粗喂改為圈養精喂后,出棚時間縮短到45至50天。
“放養”用于動物的例句,如:
(7)美國有人在農田中放養豬,田里的毒蛇便明顯減少了。
(8)女貞樹上可放養白蠟蟲,生產白蠟,所以又稱“水蠟樹”。
(9)當蝦苗長到0.8—1厘米時,移入蝦塘放養。一般到11月起捕時,體長可達到14厘米以上。
(10)從4月中旬開始,淀區群眾在淀里廣泛放養烏龜、鯰魚、青蛙、野鴿子等具有較強生命力的魚類和鳥類。
(11) 1991年冬,他開始領全家在本村山坡放養山羊,當年放養山羊21頭。
“放養”用于植物的例句,雖有,但不多,如:
(12)第三級將水放入氧化塘,塘內放養吸污的水生植物,對水再次過濾。
(13)人工放養各類沉水草和浮水草,恢復太湖靠水草自我凈化功能。
(14)把太湖劃分為滬、杭、蘇、錫、常、湖(州)六個保護區,建成放養常年生水草立體型氧化凈水區。
“放養”和“圈養”用于人的例句只有1個,筆者專門查找了出處,如下:
(15)魯冠球快言快語:“他是圈養的,我是放養的。”他指的是,馮根生領導的是國營大企業,他辦的是鄉鎮大企業。大家一聽大笑。魯冠球繼續說:“他是圈養的,有人喂食,但被人管著,吃不飽,也餓不死,自己不大會尋食吃。我是放養的,自己找食,吃得飽,但有時可能餓死。”(《人民日報》1992年4月24日《多跑市場——魯冠球和馮根生一席談》)
在這個例句中,把人擬作動物,這是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段。文中對魯冠球說的“他是圈養的,我是放養的”作了進一步的說明與解釋,顯然,說話人怕聽話人不明白他運用的這個修辭手段,才作了進一步解釋。
以上表明“放養”與“圈養”用于人是非常罕見的,是為了語言表達上的詼諧幽默,偶爾一用的修辭手段。
“放養”與“圈養”真正用于人,表示一種培養人、關愛人的方式,則是新近的事情。下面我們就媒體上用于人的“圈養”,按照時間先后列舉如下:
(1) 2005年2月2日:(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圈養放養如何養》,《長沙晚報》。
( 2) 2006年12月18日:《圈養教育到底該怪誰》,《揚子晚報》。
(3) 2008年4月17日:《“圈養”學生究竟是誰的過錯》,《江南都市報》。
( 4) 2009年11月26日:《我們的孩子為何會被“圈養”?》,《濟南時報》。
(5) 2010年7月8日:《中國人只適合圈養?》,《南方周末》。
( 6) 2011年11月4日:《“圈養”學生是因噎廢食》,《工人日報》。
(7) 2012年3月5日:《我們終會被網絡“圈養”?》,《羊城晚報》。
從以上用例不難看出,“圈養”從零星地用于教育、培養孩子的方式,擴大到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熱詞。
相對于“圈養”,“放養”更強調讓生命體處于一種本真的生活狀態中,在現實的生活中磨煉,從而長大、成熟。“放養”與“圈養”是兩種相對的生活狀態,在日常語言生活中,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形影相隨。再舉幾例:
2011年10月25日:《你敢對孩子“放養”嗎?》,《番禺日報》。
2011年12月11日:《80后婚姻中的“圈養”和“放養”》,《今晚報》。
2011年12月16日:《“圈養”“放養”哪個是中國式家庭教育樣本?》,《天津日報》。
2012年2月1日:《哈佛嘉興小子是如何“放養”的》,《南湖晚報》。
由于“圈養”模式的先天不足,“放養”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與“圈養”相比,“放養”在2011年后才大量用于人。
“圈養”與“放養”原本是動物飼養方面的專用詞,只用于動物,不用于人,偶爾用于人則是一種修辭手段。2005年后,這兩個詞開始用于人,并成為紅極一時的熱詞。它們詞義的演變符合詞義引申的一般規律。詞義的引申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隱喻,二是轉喻。隱喻是靠事物間的相似性建立聯系進行詞義引申,轉喻則是靠事物間的相關性建立聯系進行詞義引申的。對動物的“圈養”與對人的“圈養”具有相似性,都是把動物或人保護起來,進行飼養或培養教育。同樣,對動物的“放養”和對人“放養”,則都是把動物或人放到沒有人為因素干預的環境中,讓其通過自身的努力而長大、成熟。正是這種相似性,使這兩個詞的引申具有基礎,在條件適宜時,就大量用于人。
那么,什么是適宜的條件呢?這要從獨生子女這種社會現象說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開始顯現獨生子女教育問題,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圍繞著一個小孩轉,關懷、愛護無以復加,“圈養”兒童這一社會現象初露端倪。2000年以后,隨著對這一社會問題的反思,“圈養”一詞開始用于兒童的教育和培養模式。由于社會對兒童教育的高度關注,“圈養”問題最終成為熱議的焦點,于是“圈養”一詞就成為一個高頻詞。“圈養”兒童本身是一種“過分”的溺愛,一種“錯位”的關懷。因此,2010年以后,“放養”兒童成為一種勢不可當的呼聲。于是,“放養”也逐漸成了一個新熱詞。
【“圈養”、”放養”的新用法】相關文章:
我縣山羊養殖發展走圈養之路的思考08-15
《新國標標點符號用法》操作要點解析08-16
for的用法03-18
動名詞用法08-24
新《守則》新《規范》新在哪里08-17
新音樂—新詮釋08-17
談分隔號的用法06-04
would rather 用法淺析08-17
新的校園,新的環境作文03-14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