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
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江蘇 邳州 ●張 永
在新課程改革推動下,高中政治教學改革邁入了快車道,新的教學理念、經驗成果異彩紛呈,為教學成效的提升增添了強勁動力。但是,在轟轟烈烈開展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也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對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或者誤區具有清楚地認識,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改進,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高中政治教學存在不足以及改進措施進行分析。
一、新課程改革中高中政治教學出現的幾個誤區
在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中,部分教師由于對新課程改革理念領悟不深,導致在貫徹落實過程中,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滿堂灌輸”變成了“馬放南山”
新課程理念要求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點主要是針對以往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將學生當做被動接受知識對象這樣的狀態而言的。但是,部分教師在理解這一理念的過程中,片面認為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就是完全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出示了探究題之后,一放了之,要求學生按照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討論。實際上,學生受自身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社會閱歷等方面地限制,并不能獨立或者通過合作完成所有的內容理解,這種粗放式的教學模式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自主模式。
2. “越俎代庖”變成了“袖手旁觀”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中,許多教師直接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學生沒有充足的思維與探究空間,整個教學活動都是教師一手包辦,走上講臺一直講到下課,部分教師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同時,反而成為了教學活動的旁觀者,顯得無所事事,對于整個課堂的節奏進度、氣氛沒有做到有效控制,結果從原先越俎代庖的單向教學模式一下變為放任自流的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啟發引導作用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3. “拓展不足”變成了“本末倒置”
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內容較多,與學生的生活以及社會實際緊密相連,在一些熱點、難點內容的理解上面,許多教師還是采取口頭說教的方式,影響了教學成效。新課程教學改革中,部分教師立足于教學過程枯燥、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現狀,將主題活動引入課堂,通過討論、辯論、交流等方式,將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能夠對活動的次數、時間進行統籌考慮,一節課設計活動過多過濫,導致學生忙于參加活動。結果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反而未能達到相應要求,教學活動看似轟轟烈烈,實質本末倒置,教學成效相對不足。
4。 “手段滯后”變成了“演示形式”
在過去一段時期,多媒體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并沒有得到高度普及,部分教師不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手段,也有的教師對信息化手段存在認識上的片面性,沒有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在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中,許多教師意識到這一點,將多媒體手段有效運用起來,提高了教學成效。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過于迷信信息化手段,每一個教學環節都使用一下,教學手段的演示占用了課堂較多時間,教學生動性、形象性是提高了,而學生思維深入性、廣泛性卻受到了限制,教學過程變成了演戲過程,學生從聽講角色變為了看戲角色,多媒體手段淪落成教學表演的一種道具。
二、正確領悟新課程理念,有效開展高中政治教學
針對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中出現的誤區,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師都應當具有清醒的認識,在教學中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研究,優化薄弱環節,促進教學成效提高。
1. 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關系
學生應當成為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主角,凡是能夠要求學生通過思考以及合作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盡可能放手讓學生去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需要越俎代庖,更不能運用直接給予的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同時還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始終掌控教學節奏進度,該提示的時候提示,以師生互動、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開展高中政治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知識性目標與能力性目標的同步實現。
2. 處理好“自主探究”與“難點點撥”的關系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空間,通過搭建自主學習載體的方式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許多教師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成效非常顯著,將教學目標設計為研討題,要求學生同桌相互討論,或者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實施合作研究,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獨立思維和合作探究的作用。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能袖手旁觀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局外人,而應當牢牢把握主動,在學生或者學習小組中間進行查看,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哪些難點問題,進行針對性點撥。對于學生遇到的普遍問題或者大部分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在班級進行集中講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重難點點撥相結合的原則。
3. 處理好“直接運用”與“獨立設計”關系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只要運用恰當,對于教學成效提高幫助較大。教師首先要控制使用頻率,一節課使用一到兩次較為適宜,每一次的時間不宜超過兩分鐘,發揮多媒體課件在政治教學中的信息補充、氛圍營造方面作用。在保持科學頻率的基礎上,還要保證在最為關鍵的環節使用,教師所使用的課件,可以是出版社的成品課件,還應當逐步過渡到教師自行設計、制作教學課件,能夠運用設計軟件將相關的數據、圖片、錄像資料整合起來,制作成高中政治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活動開展,教師自主設計的課件,能夠提高針對性,實際運用成效更加明顯。
4. 處理好“活動促進”與“畫龍點睛”關系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主題活動是活躍氛圍、深化理解的重要載體,但是這樣的形式并不是適用于每一節課,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實際工作需要靈活掌握。既要讓其在重難點突破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也要保證使用的最佳效果,在最為需要的環節、最為需要的內容、最為需要的時刻運用,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等主題活動,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當前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中,因為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領悟不準而出現一些誤區,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對照自身教學活動,進行一次認真地“回頭看”,查漏補缺,糾正偏頗,科學組織政治教學,促進教學成效提升。
(江蘇省運河中學)
【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08-19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的教學改革08-02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幾點體會07-30
新課程背景下探究性物理教學的幾點思考08-02
關于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08-17
對新課程背景下數學總復習的思考08-05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08-21
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現象的思考08-08
實施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