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讀教學必須糾正的幾個誤區
閱讀教學必須糾正的幾個誤區江蘇 新沂 ●伏香玲
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閱讀課堂逐漸熱鬧起來。但這一表象的背后,也存在著學生語感的積淀、知識的掌握、技能的訓練、情感的熏陶走過場等華而不實的現象。本人認為,要想真正提高語文閱讀課教學的實效,必須糾正以下幾個誤區。
一、重閱讀感悟輕語言訓練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如若在閱讀教學流程中為了追求學生的自主實踐之表象而一味地訓練朗讀感悟,不滲透語言訓練,不結合詞句理解,那情況會如何?我們看下面的教學片斷: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感受到了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是一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人。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請自由讀讀、找找、畫畫、想想。
生:自由準備后提出并朗讀了“理直氣壯”那句話。
師:從他剛才的朗讀中,你們感受到藺相如的勇敢與不畏強暴了嗎?我們該如何讀?請再自由地讀讀、揣摩揣摩。
生:朗讀時要強調“理直氣壯”“撞碎”“柱子”等詞,語氣要激昂,有氣勢。
師:正確,誰再來試試。
生:被指名朗讀。
師:讀得很到位。來,大家一起來理直氣壯地讀一遍。
終于,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自主朗讀、揣摩、品析、比較,讀出了老師所期望的那種感覺。也遵循了學生的自我原則:自我選擇、自我理解、自我讀悟、自我感受。有人說,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說明學懂了,對字詞句理解了。我看未必如此。關于朗讀,葉圣陶先生曾講:“把文章讀得爛熟,結果毫無所得,甚至把頭腦讀糊涂了,這樣的人古今都有……所以,認為一味地讀具有魔法似的作用,未見得妥當。”強化朗讀感悟固然重要,但在情感熏陶中,在朗讀感悟中不滲入巧妙的語言訓練,大半學生對于文本內容所蘊涵的語言規律則可能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從“以學生為本”的角度思考,重朗讀感悟、輕語言訓練有失偏頗,屬華而不實之舉。
二、缺乏適度的課堂延伸和拓展
閱讀教學的內容,遠非課本上一篇篇課文可以限定。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自然是在課堂,部分教師把語文學習的過程單純理解為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造成重課堂教學輕課外延伸的現象。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不能只在課堂,課堂學習的時間畢竟很短,學生學到的語文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靠課外的練習或實踐去鞏固和提高。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語文學習,來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應注重向學生的生活實踐延伸。上過閱讀課后,我們可放手讓學生拓展,提倡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鞏固課堂學習的成果。(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如學了《北大荒的秋天》一課后,有的教師帶學生參觀校園,指導學生“抓住特點”觀察秋天的景物,并嘗試運用“先概括再具體”的構段方式去寫一寫校園里的某一處景物。學過《航天飛機》,我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閱讀課外書,向家長和教師咨詢等,去搜集整理有關航天飛機的資料,再抽時間組織大家一起交流。這樣的語文實踐讓學生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培養了他們的分析能力、搜集資料以及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勿縱容個性輕文本
文本作為作者獨特思想和體驗的載體,它的價值和內涵的發掘,在我們教學中占據極其重要位置。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語文教學中文本的價值取向和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在觀摩《落花生》一課上,有這樣一個片斷:
師:你喜歡做花生還是喜歡做桃子、石榴這樣的人?
生:我喜歡做花生這樣的人,因為它實在……
生:我喜歡做桃子、石榴這樣的人,不但好看,也有用……
結果“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針鋒相對,整堂課雖然學生積極參與,情緒高漲,但學生得不到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創造。但是尊重并不等于縱容。在強調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時,不要忘了文本是語文教學根本。使學生相應地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我們要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坦然地面對學生,平等與學生交流,給他們以正確的感染和熏陶。
四、一些學習方式的運用流于形式
要正確看待 “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教材在編寫中很注重學習方式的運用,注意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去親自探索、操作實踐、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從而更好地了解語文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但是在一些課堂上可以看到“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的運用只流于形式,實質上沒有得到扎實的訓練,體現不出教學的價值,徒然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對這些學習方式的利用,要保證切實可行,不是教材的關鍵處,不在教學的難點、要點上,不是為解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探究”“合作”“實踐”等方式就沒有必要盲目套用。
五、否定傳統語文教學的合理思想和精辟見解
教育改革、課程改革是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要求和趨勢。我們要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冷靜地看待今日的課改。新課程改革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全盤否定,而是要繼承并發展優秀的教學傳統。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強調多讀書精讀書;“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表明溫習的重要性、新知與舊知之間的密切聯系;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課堂學習中教師要懂得引導的藝術;其他的諸如“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邊讀邊思并養成隨時批注的好習慣……這些舉不勝舉的優秀的教學傳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注重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引導,保證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大家要合理借鑒,實實在在地把它們落實到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去。
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學習中收獲更多,是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期待著更多的同行參與探討。
(新沂市城西小學)
【閱讀教學必須糾正的幾個誤區】相關文章:
淺議閱讀教學中的幾個誤區08-17
當前農村小語教學必須走出幾個誤區08-17
農村小學實施計算機教學必須走出的幾個誤區08-17
學校管理中的幾個誤區08-13
高考語文命題必須走出誤區08-17
合作學習中的幾個誤區08-17
閱讀教學中必須滲透德育08-07
閱讀教學中必須滲透德育08-17
談如何走出閱讀教學的誤區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