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生關系的轉變之見
師生關系的轉變之見西藏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第二中學 索朗次旦
教育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是教師和學生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且共同提高的活動。教育活動體現在師生的互動中,沒有師生的互動過程、沒有師生關系的構建,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動。在我區(西藏自治區)乃至全國的廣大教師在火熱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困惑、迷茫之際,我想談談本人對教育改革的一點很不夠成熟的見解:
在《國內外師生關系》一書中,有這么樣的一句話:“學校組織以及課程內容是有改變的必要,然而,探索教育問題的根源在于師生之間的‘關系’,要使任何的教育改革有效,首先必須改變師生關系。”因此,我們任何一位在一線的教師要想盡早融入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順利地實施和完成“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天職,我認為首先要從如何建立好自己與學生的關系上做好文章、絞盡腦汁才行。如若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上下了一番苦功,并且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各年齡段、不同區域甚至不同學校的實際特點,我們應該可以相信:這樣實施出來的課堂教學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成果。那么,該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最起碼要從以下幾點開始著手:
一、充當學生心中的慈母愛父和知心朋友
作為教師,我們每一天都能遇見這樣或那樣的學生家長,他們或因孩子的不爭氣而時常到教師處告狀,或因期望更高而找教師尋求幫助……可謂是每一位家長都“恨鐵不成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自己這一輩子實現不了的愿望全都希望讓孩子來完成。這樣的期望值與孩子的現有條件的不平衡,使得孩子經常受責罵,甚至受到父母的冷落。在家長處受了委屈的學生就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些許安慰、鼓勵或者肯定。每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學生時,應該起到教師多重身份的作用,因為教師不僅僅是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的慈母、愛父。我們應該盡早把“高高在上,比學生高出一等”的感覺和手上所持有的教鞭、戒尺拋去,和學生促膝交談,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去理解和激勵他們,以此消去他們心中的疑慮。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我們更要考慮好:這兩個階段的學生畢竟年紀還小,他們脆弱的靈魂比較容易受傷。因此必須記住:別把學生拒之千里之外,或者自己高高在上,而應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無絕對的優劣。一位好教師不應該去在意孩子的過去歷史或遙遠的未來,而是要專心一意地處理“現在”。這是因為,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孩子的心境。(論文范文 www.baimashangsha.com)當你每每遇到郁郁寡歡的學生時,若你向他敘述未來的前途,那不是更讓他不開心、迷茫、憂慮嗎?請想一想,一個人對眼前的現實都有些失望而一籌莫展時,還會去在意不完全確定的將來嗎?那更別說是入世未深的莘莘學子。如果我們的學生遇到同樣的難題,同樣郁郁寡歡,我們要時刻讓學生看到他的特長,以及他存在于班集體中、存在于某個生活圈中的無法替代性,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優越感,激勵他們勇往直前的信心。請記住:學生遇到困難之時,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施予援助,而不是去落井下石。
二、在學生面前時不時地夸獎其他同事、朋友乃至學生的學識
一個班集體是由幾十個學生組成的,且每一個個體都具有不一樣的個性心理。教師的任何一種舉動、言論,很有可能在學生中產生很多種不同的結果。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心中塑造自己寬厚仁愛的形象,就要做到謙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時不時會出現一些錯誤,有時也為了某種教學目的故意出一些錯誤。有些學生會發現我們的“錯誤”,并進行更正。這時,我們應該繼續裝糊涂,讓學生來發現我們的“錯誤”,同時對指出“錯誤”、更正“錯誤”的學生進行夸獎。這樣能夠在學生中間樹立自己謙虛做學問的形象。不僅是這樣,有時幾個個別學生會表現對某位教師有意見或不滿意他的教學。我們知道這種情況時,就不能跟著學生去一起表示不滿,甚至去辱罵——那樣的結果只能在極少數不夠理性和缺少主見的學生中形成一點好感,而大多數學生是不會去認同、跟隨的。這時候,我們不如去向學生陳述一些有關這位教師的優點、長處,表現出自己對這位教師的認同甚至夸贊,并耐心地教導他們:每個人都有其長處、短處,不能以偏概全,而要學會寬容。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就一定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你,也會懂得你是如此謙遜、寬容的人,從而會毫不遲疑地跟隨你。
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無論是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堂之外與學生的接觸中,你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因此,如若你想培養一群舉止優雅、謙虛好學的學生,就必須給他們當好榜樣。教師不能自吹自擂、驕傲自滿,而要明智地承認和分析自己的缺點。課堂內外,經常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潛移默化,感染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學生認可,同事刮目相看的合格的新一代教師。
三、展示自己具有較廣博的專業文化知識、較強的組織能力
美國教育學家吉諾特在“和諧溝通”的師生關系模式中認為:“教師是具有決定權的權威角色:他們創造及維持教室的環境,他們能教化學生,但他們也能誤人子弟,這就要看他們是不是有能力去建立增進良好學習效果的情趣氣氛。”建立增進良好學習效果的情緒氣氛,就需要靠廣博的專業文化知識及一定應變力的組織能力。
不管是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學生最喜歡的教師都應該是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人。無論你如何用心去教育學生,若沒有讓學生信服、能夠滿足他們求知欲望的文化知識,就難以搞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應該經常能夠在給學生講授書本知識的同時,結合書本內容進行文化知識的拓展,讓學生更多、更廣地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課外,應盡可能多地去搜集有關課程內容的各種資料,以便能夠在課堂上應急。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用心和寬容。比如:有時候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應該說“今天老師幫你,但以后你得要回答出”。這是因為,譏諷和嘲弄治愈不了學生的遲鈍而且也修正不了思考歷程,反而會滋生憎恨且招至報復。要想抵制憎恨和減少報復行為,就得在展示自己廣博的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允許學生進行各個方面的取舍,因為任何一人都不希望別人往自己身上強加任何東西。
四、讓學生愛你,愿意聽你教的課,喜歡學你講的每一點知識
對于一名入世未深的學生而言,在漫長的求學途中遇到一兩位記憶深刻的教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要遇見了,就將會是永久的記憶,也是一生的榜樣。因而,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努力地去當一名讓學生記憶深刻的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轉變某些師生間的關系。首先不應把教師自己的某些觀念、行為強加給學生。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這樣寫道:“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么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應當使人更擔心的,倒是門門成績優秀但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在各學科上是這樣,那么在其他的愛好上,我們也更應該允許學生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理解與信任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只有那些接近學生的教師,才能對學生教育做出最好的決策;否則,很多時候會適得其反,因為我們經常用教師自己的期望值來要求學生,使得學生的壓力、負擔過重,導致學生精神上的疲勞,甚至會產生反感。與其這般,不如允許學生有自己喜愛的事情去做。比如:在規定時間外允許學生踢場球、看場電影或者看一些各自喜愛的書有什么不可?難道非要把課堂變成禁錮甚至扼殺學生蓬勃思維的場所不可?
另外,我們經常看到中小學課堂上有不少教師不喜歡學生各自的觀點,總是用一刀切的方式完成評價,甚至去打擊積極主動地提出各自不同觀點的學生。這樣的結果是扼殺學生創新的萌芽,導致培養的只是一群機械地完成某種任務的人。
總之,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得到更好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教學工作中,我將時刻不忘這種關系的重要性,并且為之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教育工作會越來越得心應手,教育教學成績會越來越好。
【師生關系的轉變之見】相關文章:
一隅之見造句08-23
師德與師生關系08-13
淺談師生關系08-19
師生關系作文07-27
師德與師生關系08-17
轉變的作文05-01
轉變的作文04-07
烈馬的轉變08-16
教育產業化我之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