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德論文:論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路徑選擇
師德論文:論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路徑選擇
楊振榮
摘要: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科教興國的重要戰略舉措。現時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雖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仍存在敬業師表意識欠缺,師生關系冷漠、敬業精神不足,團隊精神欠佳、功力思想抬頭,腐敗現象滋生等問題。新時期高校應該從教師的自我提升、學校管理和社會環境影響三個方面來探索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路徑。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 問題 路徑選擇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師德水平,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指出高校要把學習貫徹《規范》作為加強高校使得的首要任務,“與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自律與他律并重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教師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高校如何貫徹落實《規范》要求、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成為新時期高校和高校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與要求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品質和規范的總和,是職業道德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應該以什么樣的思想情感、態度作風、行為準則去調節在教育過程中與其他參加者之間的關系,處理教育勞動問題,以做好教育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把高校教師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歸結為六個方面:1)愛國守法;2)敬業愛生;3)教書育人;4)嚴謹治學;5)服務社會;6)為人師表。
新時期高校教師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應做到以下具體要求:
1.熱愛教育,為人師表。高校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敬業、勤業。自踏上教育崗位之日起,就應該為自己確立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自己永不枯竭的前進動力。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感化教育學生,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2.自信自強,不斷創新。高校教師只有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的思想視野,才能吸引學生,才能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這一神圣職責。這就要求高校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改變傳統的機械式灌輸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化,另一方面還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全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3.團結合作,廉潔從教。團結合作是調節高校教師與教育集體相互關系的基本道德要求,高校教師應意識到自身的勞動成果既有個體性又有群體性,要把個人的能力與團體的智慧結合起來,同事之間彼此尊重、相互協作、團結一致,以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另外,高校教師還要拒絕誘惑,廉潔從教,真正做到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提出的要求:廣大教師要“淡泊名利,志存高遠。”
二、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教師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傳遞著和創造者,學校和教師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巨大的輻射影響作用。抓好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升高校教師自身職業道德修養,不但可以讓教師以自身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來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高品質人才,還可以通過這些品學兼優的畢業生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種子撒向四方,使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和高尚的道德傳統得以傳承和發揚,這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高校的教學體系包含三個最基本的要素:教師、學生和教育環境。其中高校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高校教育最終會取得什么樣的成果,能否把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取決于教師的知識才干和專業技能,更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所產生的直接影響。教師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響、教育學生的感化過程,是其他方式所無法代替的,其作用的巨大是難以估量的。甚至可以說高校教師師德的優良直接關系到高校育人質量和教育的成敗,因此,高校為確保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必須加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
(三)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科教興國的重要戰略舉措
高校承載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歷史和現實任務,是科教興國這一戰略舉措的重要支撐。教育部《關于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世紀之交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關鍵時期。在科教興國的戰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歷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因此高校應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培養一支既有淵博專業知識又有高尚道德品質、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一流的師資隊伍,這對于完成高校所擔負的重要歷史和現實任務,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
三、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師表意識欠缺,師生關系冷漠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本是本是教師最神圣、最基本的職責,同時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然而,有的教師對此卻缺乏正確的認識,不注意自身修養,師表意識淡薄,不夠自尊自愛,未能對學生起表率作用。有的教師甚至把教書與育人截然割裂開來,只注重講授專業知識,不管學生綜合素質;只看重學生考試分數,不管學生思想政治表現;不少教師以單純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不去主動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師生關系異常冷漠。
(二)敬業精神不足,團隊精神欠佳
高校中部分教師意識不到教書育人工作的神圣,僅僅把自己的工作當做一種謀生手段,在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有的教師上課照本宣科、作業批改不認真、課后輔導也敷衍了事,只注重課時的數量,從不關心教學質量;部分教師則缺乏團結協作精神,在申報課題、評職稱等關乎個人利益的活動中采取不正當手段競爭,只注重實現自我價值,不注重同事間的相互尊重與合作,甚至嫉妒同行,對其排擠、打擊。這些都嚴重破壞了教師間關系,難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三)學術風氣浮躁,學術道德下滑
高校教師學術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職業操守的優劣。在學術功利化思想的影響下,不少高校教師出現了學術風氣浮躁、學術道德下滑的情況,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學風浮躁。在急速的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過程中,個人思想意識受到強烈沖擊,個別教師出現了心態浮躁、爭名奪利、治學不嚴謹等問題。二是學術不誠信。個別高校教師在學術上缺乏誠信意識,制造泡沫學術,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
(四)功利思想抬頭,腐敗現象滋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少高校教師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獻身教育、教書育人的道德準則淡漠了,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精神減退了,在工作中將狹隘的功利原則放在了首位。高校中教師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錢分交易”、“導師經濟”、“注水文憑”等更是屢見不鮮,這些典型的教育腐敗行為,嚴重影響了教育的公平公正,背離了高校教師的道德底線,損害了他人利益,敗壞了高教教師的聲譽。
四、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路徑選擇
(一)教師自身對其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和強化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高低在根本上取決于高校教師對其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認識和修煉,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最終還是要依靠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第一,要培養以“熱愛”為前提的責任感。首先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一個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事業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次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教書育人便應該一切以學生為本,想學生所想,做學生所需,把學生成長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二,要塑造以“專業”為核心的職業形象。教師職業形象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直觀體現,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
(二)高校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激勵和監督
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既需要教師自身主動培養,又需要外界進行監督引導,內、外動力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成效。高校是其教師的管理者,因此要從制度層面發揮其提高師德的作用:首先,健全教師師德考評制度。師德考評制度是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考評結果與教師職稱評定和晉升等個人利益直接相關,有效的師德考評機制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其次,加強教師師德激勵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能激發教師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最后,完善教師師德監督機制。完善師德監督機制,是解決高校師德所存在的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高校教師師德的重要途徑。學校要對教師的招聘、教學、考核和評價等環節進行適當的監督,及時發現顯露出的師德問題,并依照規則處理那些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
(三)社會環境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塑造和影響
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既需要教師與高校的努力,也需要社會環境的支持。社會應當通過社會輿論來促進教師職業道德提高。社會輿論是重要的監督力量,合理的社會輿論環境能夠從外在促進教師提高其職業道德修養。因此,一方面社會要形成“尊師重教”良好風尚:另一方面高校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建立良好的社會認同,使高校教師的整體職業道德形象在良性的社會輿論環境中得到塑造和優化。
參考文獻:
【1】譚軍華,高校師德建設現狀的調研與分析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2(09)
【2】李東坡,淺談新時期高校教師師德建設【J】.教育探索.2011(03)
【3】龐賀峰,論新時期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策略及意義【J】.學理論.2011(15)
【4】吳先峰.加強高師院校師德建設【J】傳承.2008(08)
【5】廖善康,譚促倫.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傳承.2011(15)
【6】常江.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途徑【J】.法制與社會.2009(05)
(作者單位:福建醫科大學)
【師德論文:論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路徑選擇】相關文章:
商務誠信論文:塑造商務誠信的路徑選擇08-08
論新時期的工商聯工作08-12
論地方稅制改革的路徑依賴08-07
論地方稅制改革的路徑依賴08-07
新時期加強居委會建設的思考08-12
新時期加強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之研論08-15
新時期加強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之研論08-16
會計論文:論會計職業道德08-17
論新時期班主任的教育理論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