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也談中小學生的課業“減負”
也談中小學生的課業“減負”
裴智敏
垣曲縣垣曲初中山西運城043700
“加強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是一個我們喊了多年的話題,也是各級政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解決的問題。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開全開足課程;增加音、體、美課時比重;增設校本課程;保障學生每天活動一小時;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嚴禁教師有償補課等等。但是,有一個長期困擾我們的根本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這就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問題。
具體表現略舉如下:
學生的書包依然過重 筆者發現,眼下小學生書包大多都在十多斤乃至數十斤,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一手拎著書包,一手拉著孩子的現象屢屢皆是;中學生的書包已經變成了書箱,他們的書桌內塞得滿滿當當,書桌上摞放著厚厚的各種書籍、資料,腳下往往還要放著一個放置書本、作業的紙箱。在這種環境下學習,缺乏愉悅感,實難提高成績。
學生在校時間仍舊過長 中學生沒有雙休日,也不能完整享受國家法定節假日;每天要上11-12節課,每周上課大多在60節以上。下面抄錄某校一作息時間表:
6:50--———————————— 起床、早飯
7:10—————————————7:20預 備
7:20—————————————8:00早 讀
8:00—————————————8:10預 備
8:10—————————————8:55第一節課
9:05—————————————9:50第二節課
9:50—————————————10:20 課 間 操
10:20————————————-11:05 第三節課
11:15————————————-12:00 第四節課
12:00————————————-13:40 午飯、午休
13:40————————————-13:50 預 備
13:50————————————-14:35 第五節課
14:40————————————-15:30 第六節課
15:30————————————-16:00 課 間 操
16:00————————————-16:45 第七節課
16:55————————————17:30 周 過 關
17:30————————————-18:30 晚 飯
18:30————————————-18:40 預 備
18:40————————————-19:25 晚自習一
19:35————————————-20:20 晚自習二
20:30————————————-21:15 晚自習三
明眼人不難看出,學生在校時間大大超出國家的規定。這樣的時間安排,導致很多學生早上不吃早飯,下午也不回家,只能在校門口一些流動攤點上吃到一些垃圾食品,嚴重影響學生身體健康,有悖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宗旨。
作業繁,考試多,檢查頻 目前,各學校除了所謂的“統考科目”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都設立作業本,還有各種名目的“目標檢測”,(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導與練”,“作業手冊”,政府“免費作業”,各種“填充圖冊”,“實驗報告”等等,音樂、美術、校本、勞技、信息技術等課也均有作業,還有日記、寫字、摘抄、改錯等本子;此外,堂堂清,周過關,月考,期中、期末兩次統考必不可少。周周檢查,月月考核已成慣例。學生疲于完成繁多作業和考試,教師奔命于應付各種檢查與考核,教學質量實難提高。
經濟負擔有增無減 國家實行義務教育,免除小學及初中階段的學費和課本費用,意在減輕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負擔。然而,名目繁多的教輔書籍卻經各種渠道大量地涌入學生手中,學校每學期統一為學生購置的教輔書費大都在200以上,還有教師暗示、家長自愿、學生自主購買的教輔用書,也都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再加上社會上一些名目繁多的補課班、輔導班、培訓班等又嚴重加深了學生的學業及經濟負擔。
上述現象的存在,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考試評價機制所致。盡管《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反應學生水平”;“加強形成評價”;“采用多種形式評價”等等。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仍然習慣只注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仍然只注重于以學生的學業成績考核學校,教師的績效工資的發放,獎金的評定,職稱的晉升等等,都與學生的成績(分數)密切掛鉤。這就導致了學校、教師特注重于學生的學業成績分數,自然就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另外,社會習慣勢力也是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一個誘因。社會評價一所學校、一個教師的優劣,往往是看一所學校考入高一級學校、重點學校的人數,一個教師所任學科的均分、尖子人數的比量等等。這也就導致了學校、教師狠抓成績,死揪學生,無端增加學習時間,無形之中就又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其次,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是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又一因素。傳統的“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思想,各類考試機制的存在,都誘使學生家長特別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補課、家教、“嚴管”,想盡辦法,用盡手段,以使自己的子女學習成績優秀,出人頭地。最終吃苦的又是學生。
再次,社會環境也促使學生增加了課業負擔。在如今“升學容易就業難”的社會背景下,家長、學生都希望能升入名牌學校,進入熱門專業,以期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學生就要挑燈夜戰,拼命學習,熟背課本,廣覽資料,努力爭考好成績。不經意間加重了負擔,損害了健康。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家庭、學校、社會是壓在學生頭上的“三座大山”,是減負的最大障礙。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的政府部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考試制度,要采用靈活有效的選拔機制;我們的主管部門,要出臺有效的監管措施,嚴禁教輔資料的泛濫;我們的學校及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我們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我們的下一代生活在溫馨和諧的藍天下,讓我們的接班人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的事業能夠后繼有人,蒸蒸日上。
【也談中小學生的課業“減負”】相關文章:
也談責任08-17
也談讀經08-16
也談參與08-17
也談“終端促銷”08-06
也談“終端促銷”08-06
也談估算教學08-05
也談語文積累08-20
也談“學雷鋒”08-06
也談學科整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