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作者/溫日明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師組織下,學生間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學習成果的過程。合作學習的目標指向全體,特別是對中后進學生最為有效。它是實現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的有效途徑,并且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研究將會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同時又為培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諧共處、通力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訓合作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出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一開始實施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時要么七嘴八舌亂講一通,要么干脆不說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意見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成或反對。我們也經常看到課堂內出現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形式。但由于學生合作意識薄弱、合作技能較低,往往導致合作活動的形式主義。因此,要想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要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任務,根據不同成員的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難度的任務;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角色;指導小組成員如何向同伴提問;指導小組成員如何輔導同伴;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共同討論;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交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自己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碰到分歧或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歸納小組成員的觀點。
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師應當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平等對話。當合作學習小組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可以適時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筆者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安排了一次合作學習。教師在參與某一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時,發現學生理解“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有困難,便提供給學生一份資料,(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讓學生借助資料共同探討;教師參與另一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時,發現學生對“伯父嘆氣”那句話理解有困難,便進行了適當的點撥:人的行動往往與他的內心活動有關,伯父這一嘆氣,你們能揣摩一下他的想法嗎?教師這樣指導,沒有給學生提供現成的答案,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的指導,應當循序漸進,專門訓練。教師在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活動時,也應當相機指導些技能和品質,我們要有意識地長期培養、潛移默化。長期培養僅僅依靠課堂訓練也是不夠的,應重視學生課后小組合作學習的延伸。
二、把握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不可濫用。開展合作學習,不能單憑教師的意愿,想什么時候合作就什么時候合作。教師應當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把握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
1.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學習愿望的時候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有一名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文,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我覺得課題中的‘借’字用得不恰當。因為‘借’要征得別人的同意,用后要歸還,可課文中的箭既未征得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所以課題中不能用‘借箭’而應當用‘騙箭’。”這名學生的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議論起來。教師感到這名學生提出的觀點很有價值,同時覺察到同學們有合作學習的愿望,立刻抓住時機,安排學生在小組里相互討論,相互辯論。
2.當需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的時候
例如,我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弄清狼是怎樣找碴的,狼為什么要找碴。當學生通過自讀,明白了狼找碴是為了吃掉小羊時,我及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狼不找碴也能把小羊吃掉,但它為什么還要找碴兒呢?這種問題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就事質疑,具有一定的難度,能夠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當學生的思路不開闊,需要相互啟發的時候
例如,我在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是寫葉圣陶先生幫“我”修改作文的事,為什么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課題?請了兩個學生回答,但思路都不開闊。針對這種情況,我安排了一次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里相互說一說,相互啟發,相互補充。
4.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討的時候
例如,我在教學《白楊》一課時,有的學生認為應該這樣分段,有的學生認為應該那樣分段,意見很不一致。教師沒有簡單地下結論,而是安排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里共同探討,相互交流,弄清課文的結構,感悟分段的方法。
5.當學習任務較大,需要分工協作的時候
例如,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對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人建議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建圓明園,你們認為這樣好嗎?結果一部分學生認為好,一部分學生認為不好。我抓住這一時機,把認為好的學生作為正方,把認為不好的學生作為反方,在課堂上展開辯論。為了在辯論中取勝,正方和反方分別組成了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并對每個小組成員進行了分工,從不同的途徑去搜集證明自己小組觀點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去證明自己小組的觀點。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盲目濫用。因為并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像內容簡單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識密集的內容,更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教師慎重考慮。首先每一個合作內容的確定都是一個問題情境的選擇,這個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必須是一個新情境,他們不能立即解決,但他們可以憑借以前的知識經驗起步;其次,這個內容的表達易于學生通過言語來交流;還可以對一些值得爭辯的問題通過合作競賽的形式去解決。總之,合作學習必須根據需要進行。
為了不使合作學習趨于形式,收到實效,“合作時間”的安排也是很關鍵的。合作時間可長可短,我們可以把一課甚至幾課的時間都讓學生進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學習;也可以在課堂內讓學生就一個問題進行短時的討論、爭辯。但是,每次合作學習,教師一定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發表意見,充分表達思維活動的過程。教師要深入其中。
三、在課堂內進行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
1.創設情景、呈現問題
這是進行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教師首先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一起來呈現問題。教師加以具體化、系統化,明確學習目標。
2.組內合作、解決問題
根據所呈現問題的性質、難易程度,師生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讀書找疑互相質疑合作解疑”在組內開展合作學習。組長協調好組內成員的學習活動,鼓勵各成員積極參與。梳理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重點討論,達成共識。
3.組間交流、教師調控
在組內合作的基礎上,各組將討論的過程及解決的問題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組間再質疑。教師善于調控,對一些普遍問題可適當提供變式(或材料、或觀點)幫助學生解疑。
4.引進競爭、鞏固合作
對同一問題的理解,或解決的方法,或學習效果在組內進行交流時,可通過組間競賽展開。鞏固了合作學習,增強了合作意識,調動了學生尋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積極性。
小組合作研討是本模式的中心環節,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關鍵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據實際需要將模式靈活變通和優化組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在組內、組際間展開討論、交流,使人人都能貢獻思維成果。
四、合作學習的評價
當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應當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情況和合作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進行評價。合作學習的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強化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行為,促進學生今后更加有效地合作學習。對合作學習的評價,要以小組評價為主,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質量,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過程和效果,并對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使小組成員同合作學習小組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評價方法首先從是否真正合作來判斷,使小組成員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或學習的具體任務均有認同感;成員之間能夠積極、相互依靠;小組中的個體責任能夠明確并能得到落實;小組合作中成員能夠運用一些基本合作技能,如聽取別人的發言,能夠向別人求助,能夠向別人建議,能夠和別人協調活動等。其次從合作學習具體操作上判斷看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正常確定,是否很有必要;小組的劃分是否是以合作而分組,為合作本身而培育小組;小組合作中是否有糾正“合作的問題者”,合作的“小權威”是否被遏制;對學習滯后者是否有具體的幫助;在合作中合作意識,交往技能是否得到培育。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積極引導學生吸收、內化。教師之間也應經常性地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術探討,只有不斷地探究學習,發掘潛力,調動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境界。
(作者單位:546100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實驗小學)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合作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08-01
小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運用初探08-20
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08-17
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08-11
合作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8-23
合作學習模論式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8-03
“累進式”學習策略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8-17
“發現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8-17
教學檢測中合作方式的運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