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調適工作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調適工作王瑤,蒲長永
。兾骺萍即髮W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021;陜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西安710021)
摘要:高校特困大學生問題已成為高校和社會共同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熱點問題之一。本文對這一特殊群體所表現出的各種心理特征進行歸因,并加以剖析,旨在幫助貧困生擺脫心理問題,以一種健康的心理去學習與生活,同時也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做好特困生工作提供實踐。
關鍵詞:高校特困生;心理特征;調適
特困生是指那些家庭月收入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居民平均經濟收入和生活平均最低水準線,本人在校難以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大學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并軌制度的全面推行,高校中一個特殊群體——特困大學生群體正在形成。就我校而言,在校大學生特困生人數約占在校生總數的5%-7%左右,大部分特困生主要來自老少邊窮地區,60%左右來自農民家庭。造成這種特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災害,家庭變故,因病及職工下崗待業等等。高校特困生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心理上也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往往心理上還要承受著比一般大學生更大的壓力感和挫折感。(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如何掌握特困生心理特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有針對性的做好調適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特困生的心理問題表現
特困生的成長有著特殊的家庭環境。他們中有的身處貧困地區,經濟不發達,總體生活水平低,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撫養能力差;有的過早失去了父親或母親,更有甚者失去雙親;有的父母中有一人下崗或兩人下崗,又有的家人生病,需負擔醫療費用而負債累累;有的是遇天災人禍或意外事故等等,每個特困生的背后都隱藏著許許多多的辛酸與艱難。一個人未成年前,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作用是不容低估的!疤乩А钡沫h境使特困生更懂得自尊自愛,比同齡人更早地感悟了自立自強的深層內涵,獨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斷性、適應能力方面都略顯優勢;特困生逆境成才的強烈愿望,激發了他們的奮斗精神,增強了憂患意識,在拼搏中,跨入了高等學校的大門。在此同時“特困”的環境又使他們產生了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沖突,自尊心與自卑感的沖突,獨立意識和依附心理的沖突,追求上進與自我消沉的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特困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這使我們不得不正視特困生的心理問題。
。ㄒ唬┳员靶睦
一個人的自卑感往往是強烈的自尊心長期沒有得到滿足或受到強烈的挫折后的反應。因此,在特困生中出現自卑心理狀態是正常的。
自卑心理主要來源于五個方面:1.家庭生活上比較困難,經濟上比較拮據的自卑;有部分特困生不希望同學知道自己家庭困難,盡一切可能籌措學費和生活費。2.高中時是學習尖子,自我感覺尚可,在強手如林的大學學習中處于不利地位時,往往難以承受。3.進入大學后接觸到現代高科技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工具或更時尚的文化消費,使他們一時難以適應種種差異并以此產生的自卑。4.對低年級特困生來說,他們發現自己在人際交往、社會活動、業余特長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學而產生自卑,而對高年級特困生來說,他們發現自己在就業前比別人缺少“資本”而產生自卑。5.個別同學的言行,一個輕視的眼神,一句冷言冷語,都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長期存在就會形成退縮性人格或抑郁性人格,極個別的甚至導致絕望輕生。
(二)抑郁心理
特困生由于經濟上的重負導致心理上的重負,從而產生壓抑、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變故或父母離異所導致的特困生,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對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時,不能較好的調整心態,而是怨天尤人,恨命運不公,有時過于敏感,稍有爭執便暴怒,破壞了同學之間的交往關系;有的則終日少言寡語,封閉自我內心,回避社交活動,陷入了無法自我疏導的矛盾中,逐漸形成抑郁心理,終日情緒消沉,積極性不高,缺乏年輕人的活力和朝氣。
。ㄈ┳晕曳忾]
高校特困大學生大多數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村,成長環境是造成部分特困生產生自我封閉心理的客觀原因,南于從小生活在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中,加上交通不便,文化滯后,思想保守,人際關系簡單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使他們自然產生訥于言語,羞于交往,缺乏嘗試勇氣的“恐懼”心理。當他們考入大學,來到繁華的大都市,看到城鄉的巨大反差,看到經濟、知識、文化等等方面與大都市的差距后,便陷入了無奈、苦悶、羨慕、嫉妒的矛盾之中;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作祟,加劇了部分特困生的“恐懼”心理,他們往往為了掩蓋矛盾,逃避現實,把自己封閉起來。為了掩飾自己經濟—卜和心理上的貧困,不愿意主動-勺他人交往,更不愿別人觸及自己的內心世界,久而久之,就產生遠離集體、自我封閉的心理和行為,回避交往,來維護一時的自尊。但對特困生的日后發展是更為不利的。
二、把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做好調適工作
特困生身負經濟、心理的雙重負擔,堅持學習和生活,付出了其他同學的幾倍努力,充分表現了這類學生的獨立性,成為高校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對特困生心理呈現出來的種種特點,應當充分認識,積極尋求特困生心理調適的有效途徑。
(一)健全幫困體系,從源頭上解決特困生的后顧之憂
多年來結合我校的實際,不斷健全幫困體系,通過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的幫困工作,建立起以銀行貸款為龍頭的解困體系。通過銀行貸款,解決了特困生學習和生活卜的主要問題,同時學校還建立了獎學金制度(其中有一部分特困生的獎學金)、勤丁助學制度、特困生困難補助制度、社會資助和師生、學生互助等資助體系,同時各院系對特困生臨時特別困難以及生病住院等特殊情況下使用的困難學生基金,都在一定程度—卜緩解了特困生來自經濟方的壓力。
。ǘ⿵娀駧屠前盐仗乩睦碚系K調試的重要環節
大學生活是影響每個特困生成長的主要環境和階段,學校在培養特困生健康心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具有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無法相比的優勢。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面對主體學生的廣義的思想政治工作外,對特困生而言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困生的思想動態,通過觀察他們外部的言語、表情和行為的變化,掌握其思想脈搏,善于捕捉異常行為之前的一些異常情緒,及時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同時做他們的良師益友,使其對我們產生信任感,消除心理屏障,在心與心的交流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2.因勢利導地發揮人的自尊心的積極因素在工作中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幾句鼓勵的話語,關心的行動,就可以使他們克服心理上的消極因素,逐漸增強自尊、自信、自強的健康心理。同時要積極樹立他們身邊的在逆境中發奮成材的典型,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和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自強自立,樹立戰勝艱難困苦的信心和決心。3.要充分看到特困生對自身、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較一般學生較強的特點,我們應該根據這一特點,教育特困生勇于面對自身的困難,在克服困難中成長起來。
。ㄈI造關愛氣氛
在硬件投入的同時,要營造關心愛護特困生的良好氛圍,廣大教師、學生要充分地理解特困生所處的處境,給特困生營造一個寬松、充滿親情、友情和關愛的大家庭。教育非特困生加強人際交往的品德修養,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寬容他人,以誠待人,以心換心。每個學生都應主動地幫助特困生解決困難,盡自己的一份責任,獻—卜一份同學的真誠,鼓勵他們多與特困生交朋友。同時在大學生中進行消費行為引導,樹立盲目消費、攀比消費可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自強自立光榮的優良風氣。通過多種形式,讓全體學生認識到勤工助學不是單純為了解決經濟困難,它有助于培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有助于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人格的完善和發展。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鼓勵特困生參加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文娛活動,在活動中感到黨的溫暖,師生的關心和呵護。這樣的環境,有助于培養其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友愛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以增強其心理自我調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ㄋ模┘訌娦睦碚{試,增強特困生的心理素質
加強特困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有助于減輕他們的心理重負,幫助他們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定勢和情緒狀態。要深入細致地分析特困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教會他們善于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自我調節,塑造健康人格。對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人手:1.建立特困生心理檔案。對特困生實行個性跟蹤,有利于因材施教。2.針對特困生共同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定期不定期地開展系列心理講座輔導。3.對特困生定期進行心理咨詢,使心理咨詢中心成為特困生的“愛心之家”有助于維持心理平衡。4.給特困生創造條件并指導他們加強心理完善的訓練,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采取積極態度主動實踐、完善自己。實踐證明大部分特困生經過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的實踐,心理素質提高很快,隨著思想上的不斷成熟,心理上的成熟也大大加快。幫助特困生加強自我修養,找準發展目標。在學校幫困體系中,更應注意引導每個特困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加強思想修養,努力改造世界觀,找準發展目標,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升華。實踐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和諧統一。
特困生是高校學生中一個動態的群體,是心靈特別敏感的群體,是特別需要關愛又易于自我封閉的群體,是承受巨大壓力而又有理想,有抱負的群體。如何為這一特殊的群體創造條件和機遇,給他們的心靈撐起一片綠蔭,需要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探索,細心的關愛和辛勤的澆灌。掌握特困生心理特征,做好調試工作,這是一件偉大而艱巨的任務。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調適工作】相關文章:
特困生的故事08-13
心理疏導和調適教育工作總結08-24
特困生申請書11-11
體驗課程改革,主動反思調適08-17
兩個特困生的故事08-15
小學特困生申請書08-11
一切為了特困生08-17
特困生補助申請書01-30
高中特困生申請書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