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的文章
新課程方案是在學校中通過校長領導下的教師隊伍的創造性的勞動變成現實的,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學校管理者,特別是校長的管理理念及所產生的行為將直接決定新課程在學校中的實施狀況,而新課程中的新的教育理念與創新要求管理發生相應的變革。因此,學校管理者特別是校長必須正確認識新課程給學校管理帶來的巨大變化,并通過管理創新來應對變化,確立新的學校觀和管理觀,以人為本,突出學校管理為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服務的思想,尊重廣大師生,發現他們的優長,激勵他們不斷自我發展,從而保證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尊重師生,并讓他們學會自我尊重
時下,“以人為本”的管理已成為廣大校長的共識。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和教師的成長、發展為本,這是教育的根本。“以人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師生的意愿,尊重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規律,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教育論文《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那種見物不見人的管理,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新課程改革從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教學過程、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對學生主體或教師主體的關注和尊重。新課程改革基于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突出倫理政治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課程價值取向的同時,強調了個人發展的課程價值取向。這種課程價值取向的基本特點是注重課程的個人發展價值。強調課程對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適應和促進。
在新課程結構方面,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加強選擇性,以適應地方、學校、學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確保均衡性,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在新課程評價方面,不僅強調要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還強調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在新課程管理方面,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了國家、地區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的文章】相關文章:
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08-17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08-21
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初探08-14
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模型構建策略及有效教學08-02
淺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策略的轉變08-24
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探索08-23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班級管理探究08-04
新時代背景下的現代企業管理08-18
新時代背景下的現代企業管理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