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改革初探
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改革初探馮 芳(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杭州310018)
文摘編號:1005-913X( 2010)12-0017-CA
摘要: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雖起步較晚,歷史較短,但是由于國家重視,政策鼓勵,操作規范,發展十分迅速。《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基于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從理論結合實際的角度出發,對該課程教材的選擇、案例教學法和互動教學法的應用、模擬實訓等教改方法進行了梳理,以期使該項課程的教學能緊跟時代步伐,提高畢業生專業素質。
關鍵詞:高職;國際貨運代理實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3.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0)12-0017-02
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蓬勃發展,現今已成為一個粗具規模的新興服務產業,由此引發了對于貨運代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作為高職院校,有必要對《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從理論結合實際的角度出發,以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為支撐,針對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人才需求,對該課程重新進行構架,以此實現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產業第一線,培養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一、《國際貨運代理實務》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是眾多專業(包括國際貿易、物流管理)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同時也是商務及物流專業學生學好其他課程,如進出口業務與報關、貨運代理專業英語、外貿函電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國際貨運代理亦為許多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如國際貨運代理從業資格證書、單證員證書等。
該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貨代的主要環節和各種操作規程。同時讓學生了解國際倉儲與養護、國際物流、國際貿易運輸地理、國際貨運法規的相關內容。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操作性并重,面向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需要做到按需施教,講究實效,既保持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方法的科學性,更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強調以實例為引導、以實訓為手段、以實際技能為目的,突出實踐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為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打造了堅實的基礎,并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培養出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基層和業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國際貨運代理實務》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專門人才。專業人才的培養新模式、新規格和新的人才,給職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國際貨運代理實務》這門課程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具有貨運代理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的能力。學生應具備基礎的物流管理人才應有的能力和素質,還應具有應變等綜臺能力。
縱觀當前《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的職業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材編排問題。當前市場上關于《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的教材編排把知識體系過于模塊化,內容大同小異。且偏向理論,對實踐環節設置不多。學生對于進出口貨運代理業務的操作過程缺乏體驗的機會,導致學生對貨運代理業務的流程了解不深。另一方面,教學方法傳統,手段單一。目前,很多教學方法都還是以傳統理論教學方法為主,這遠遠不能滿足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更難以達到解決貨運代理業務的實際問題和提高學生綜合業務水平的目的。因此,對《國際貨運代理》的教學進行改革就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國際貨運代理實務》教學改革的方法
(一)教材的選擇
在高職《國際貨運代理實務》教材的選擇上,應選擇在內容上更貼近工作實際,案例更具典型性,更詳盡地展示貨運單據樣本以及國際貨代企業各部門操作流程的教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觸到實際業務,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
目前,國際貨運代理方面的教材眾多,但是絕大部分的邏輯結構遵循“國際貨代基本知識一海運貨代一空運貨代一鐵路貨代一國際多式聯運一代理報檢報關”。這種邏輯結構屬于模塊化結構,雖然內容容易理解,但當事人身份相互套用,而且在內容上與《運輸管理》、《國際貨運》等課程交叉重復,從而不利于實操型國際貨運代理人才的培養。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精神,高職高專院校要積極構建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鑒于此,作為高職《國際貨運代理實務》的教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應以國際貨運代理的職業特點、職業場景作為參照體系,對貨代職業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從而梳理出“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工作流程為主線、以工作崗位為載體”的基本框架,并通過設計適合于教學的學習場景使其具體化,形成課程內容。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實用性,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國際貨物代理實務》是一門實操性極強的課程,要想讓學生掌握該課程要求的職業技能,掌握具體的業務操作,就需要大量貼近實際、生動新鮮的教學案例和文件式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余應多關注該行業的現狀、發展,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經典案例。通過這些真實的案例呈現,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接觸到具體的業務,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鍛煉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部分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通過掛職鍛煉的形式深入到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在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的同時,還可以搜集到一些真實的案例,用于教學。
此外,在國際貨運代理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會經常涉及到一系列的單據,比如在國際貨物海運代理搡作過程中,會涉及到托運單、訂艙單、訂艙確認書、海運提單等幾十種單據。假如僅憑口頭講解不僅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此時如可借助多媒體(范文先生網 www.baimashangsha.com)或投影儀等現代教學手段,把各單據的式樣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將有著非常直觀的感受。這要求授課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留心收集各種單據,特別是填制完整的業務單據,以便輔助教學活動。
在《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獨唱”,而是和學生一起討論思考,學生在課堂上也不是忙于記筆記,而是共同探討問題。由于調動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容易開闊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互動教學法的應用
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教學。其意在增加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式教學既不是課堂簡單設問、提問、答辯,更不是課堂教學之余留下十分鐘等待學生提問題、教師釋疑解難,而是從根本上確立改革開放、教學相長、激活思路、講究藝術、提高效果的教學新觀念,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水平、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加深學生對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涉及眾多的業務流程,如進出口業務流程、國際海上貨運代理業務流程及單證的流轉.航空運輸的貨運流程及單據的流轉、鐵路貨運的貨運流程及單證的流轉及國際倉儲業務流程等。當前大多數教師基本采用語言描述和簡明的圖表將業務流程和單證流轉過程一一演示,讓學生了解各個業務環節的流程、工作步驟,掌握整體業務的流動態勢。但是,這些業務活動涉及者、參與者較多、環節較復雜,涉及的單證也多。對于那些沒有接觸實際業務的學生仍然很難分清大量的參與業務單位、所用單證、作業場所等。此時倘若教師考慮采用互動教學法,不但能使學生得到職業化的訓練,還能使學生對整個業務流程有更感性化的認識。此種教學法教師只是互動活動的設計者,學生是主要參與者,大家要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四)模擬實訓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國際貨物運輸代理行業業務范圍日趨擴大。長期以來,國際貨運代理等實務性較強的課程教學和培訓一直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造成學生理論性不強,缺乏實際操作能力的弊端。為更好地適應我國加入WTO后對外經濟貿易事業的發展需求,縮小和國際貨運代理同行的差距,提高我國貨運代理行業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全面提高實際運用能力,熟悉貨運代理過程中的操作流程,除了運用以上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還可借助教學軟件,采用模擬業務環境下的模擬實訓進行教學。
鑒于在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中,許多領域的工作需要借用電腦來完成。而當前已有很多軟件公司將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所使用的軟件為藍本,開發了許多貼近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教學應用模擬軟件。這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條件,可以安排學生在學習相關國際貨運代理理論知識之后,模擬貨運代理員、托運人、承運人、報關員、報檢員等,運用教學軟件完成客戶管理、海運集裝箱進出口業務、空運業務、報關報檢業務、船代業務等。學生通過反復操作,可以迅速掌握貨運代理業務各項工作的程序。同時采用模擬教學軟件,學生在計算機上填寫業務中所需單證,如場站收據十聯單、提單、航空運單等,可以反復練習這些單證的正確填制方式,達到仿真的效果。
總之,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與其他院校的教學目標不同,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的。“培養善于干活,動手能力強,能工巧匠型的大學生”是《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一直堅持的教學理念,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應綜合考慮知識、技能、態度和素質四個能力要素的融合,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考核等教學體系和環節。
【高職院校《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改革初探】相關文章:
淺析高職院校秘書實務課程教學改革08-26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院校《報關實務》課程改革探索08-04
基于SEO的高職《網頁制作》課程改革初探08-17
高職院校《工程財務》課程改革的探索08-05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08-18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08-18
高職專業改革與建設的核心是課程開發08-17
國際貨運代理協議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