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職教論文>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時間:2023-03-05 08:14:31 職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閭振華楊立靜王燕平
    [摘要]隨著我國環保事業的深入發展,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高技能專門人才需求更加旺盛。本文提出“一含培養目標、三個教育平臺、五個課程模塊”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期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閭振華(1965-),男,四川成都人,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與環境教育;楊立靜(1965-),女,河北秦皇島人,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與環境化學。(河北秦皇島066004)王燕平(1966-),女,四川樂山人,自貢市環境監測站,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四川 自貢643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研究項目“高職高專環境類專業人才培養與環境政策人才需求關系研究”(項目編號:S2080323)和“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課程改革與課程銜接研究”(項目編號:S208032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0)36-0146-02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國民對環境質量、生態效應倍加關注,使得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高技能專門人才需求旺盛。目前,全國已有二百多所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環境類專業。作為培養環境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應本著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崗位需要為目標、與時俱進的辦學原則,加強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深化產學研合作辦學,形成了“一個培養目標、三個教育平臺、五個課程模塊”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正確定位人才培養方向,明確培養目標和規格
    根據高等職業的特色和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特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應把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為環境監測、污染治理一線培養實用型專業人才上。
    在高職三年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還要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能力,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面向環境保護第一線,掌握環境監測、污染治理技術必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力爭學生畢業后,能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環境管理與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工作,以及地質、水利、冶金、化工、煤炭、食品、純凈水等企業的化驗分析工作,還有室內環境檢測分析與污染治理工作、污染治理工藝設備的操作管理與維護工作、環境保護工程的施工與項目的管理等工作。
    二、構建“三個教育平臺”,形成“五個課程模塊”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是污染監測能力和污染治理應用能力,課程的設置也應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專業組的教師們應積極與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環保產業公司等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化學檢驗工、污水處理工、污水監測工、水環境監測工等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三個教育平臺”、形成“五個課程模塊”。
    “三個教育平臺”是公共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和職業訓練平臺!拔鍌課程模塊”是綜合素質能力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職業訓練課程模塊和綜合能力訓練課程模塊。
    公共基礎教育平臺主要是綜合素質能力課程模塊,由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法律基礎、職業生涯規劃、環境素質教育、應用文寫作、英語和計算機基礎等課程構成。
    專業教育平臺主要分為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和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兩部分。其中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由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基礎技能訓練課程構成,專業核心課程模塊由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核心技能訓練課程構成。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主要有無機化學、儀器分析、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環境微生物學、化工工藝等,專業基礎技能訓練課程主要有綜合基礎化學實訓、分析化學實訓等;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環境監測、環境水監測項目分析等,專業核心技能訓練課程主要有環境監測綜合實訓、環境綜合實驗、室內污染檢測與治理技術實訓等。
    職業訓練平臺主要分為職業訓練課程模塊和綜合能力訓練課程模塊。其中職業訓練課程模塊主要有污染源核算、樣品前處理技術、數據處理與統計基礎、工業安全與危險化學品管理等。綜合能力訓練課程模塊主要有入學教育、公益勞動與社會實踐、金工實習實訓、環境工程專項技能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三、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師資培訓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職業教育研究者提出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為高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培養“雙師型”教師逐漸成為高職院校辦出水平與特色的關鍵。建設高質量、有特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也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我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堅持“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原則,積極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l)積極從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環保公司等企事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改善學校師資結構,加強“雙師型”隊伍。(2)通過進修與專業相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現有專業教師全是碩士及以上學位。(3)通過短期學習班進修,豐富和充實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4)選派中青年教師到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環保公司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參加實訓鍛煉,學習實踐經驗,使他們成為有一技之長的“雙師型”人才。(5)聘請環境監測、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關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理論與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操作能力。(6)在專業組教師間開展聽課活動。要求專業組長每學期至少聽本專業三位教師的課,每位教師至少聽本專業兩位教師的課。教師們相互學習、互相討論,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7)通過承擔院級、市級、省級科研課題以及參加與富士康集團的環?蒲虚_發合作項目,通過“產、學、研”教育模式進行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8)通過組織、參加學院級、行業級、國家級的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四、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高等職業院校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所以我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通過“實驗”“實訓”“實習”三個環節,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增強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1.充分利用學院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和環境監測實訓室的資源。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設有基礎化學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室、水質分析監測實驗室和大氣監測實驗室等。充分發揮學院實驗中心的作用,在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的同時,拓展新思路,強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與課外實踐的探究性,探索“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2.利用校外實訓基地。為了使學生得到一線的實際訓練,學院與周邊地區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環保公司、港務局等企業單位建立了密切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設立多個穩固的實訓基地,定期讓學生去實習基地感受真實的職業環境,加深了對本專業的了解,養成了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3.利用實習環節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先后派學生去污水處理公司、室內空氣檢測公司等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專業組繼續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通過頂崗實習,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業能力。
    4.組建“環境監測技能”社團,組織開展化學檢驗工,環境監測方面的技能大賽活動。通過組織、參與技能大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實現與職業標準的銜接。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進學生技能的培養。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在校期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學生可參加相關化學檢驗、空氣監測、水質監測、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崗位資格證書的資格考試。為此,應把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的內容納入教學計劃或課程內容中。
    2.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高等職業院校中,培養人才是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學改革是各項改革的核心,提高質量是永恒的主題。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組的老師們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所授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實驗課程的視頻材料以及flash動畫等。在理論課和實驗課程的教學中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3.改革考試方法,促進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全面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在考核方式上應該多樣化、靈活化;應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并重考核。對于有實踐課程的基礎理論課程,采取“20%平時+30%技能+50%試卷”形式進行考核。對于專業性強的專業課程采取寫論文、案例分析、撰寫報告、工藝設計等形式進行考核。對于實踐性強的課程,以能力和技能考核為主,采取“20%口試+50%操作+30%實驗報告”形式進行考核。通過改革考試方法,促進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六、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的培養
    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素質養成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配備高素質的專業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教育工作。各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由專業組的教師承擔.主要負責學生的日常學習和對專業的了解溝通工作。在黨團建設方面,定期舉辦有意義的活動,深入開展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班級圍繞國家的形式政策、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舉辦主題班會活動,解決學生思想上、學習上存在的一些困惑。此外,專業教師每學期都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讓學生了解專業、熱愛專業,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作風。
    經過五年的專業建設和改革實踐,我院已有300多名環境監測與治理專業的畢業生走上了工作崗位。從畢業生反饋的信息分析,一次性就業率、用人單位滿意程度、職業素質、學生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等都很高。但高職人才培養是在不斷創新中發展,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辦學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的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的高技能人才。

    【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相關文章: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探索08-18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求職信12-16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求職信06-20

    關于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探索07-23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求職信3篇07-28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求職信(3篇)07-28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管理與探索08-05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就業簡歷模版08-06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求職信(集錦3篇)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第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少妇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欧美精品无人区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