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而知識的獲得是能力培養的前提,在教學中往往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因此,有必要把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統一。現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離不開知識能力、技術能力,而知識能力即學科內知識的交叉與關聯;應用能力即人們常說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包括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而技術能力即實驗能力,也就是創造性設計、驗證理論實驗,這也是創新能力培養中最難、最關鍵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能力培養,而忽視學科特點的創新能力培養是無目的地培養。因此,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學科特點。
二、知識發生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知識發生過程包括科學概念的形成過程、科學原理的建立過程、科學問題的解決過程、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而教學過程恰恰是知識發生過程的重現。如摩爾根的染色體理論的建立過程,眾多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林德曼對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探索過程等。知識發生過程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失時機的啟發,運用恰當的語言點拔。比如我們在講水分代謝時,滲透作用概念的建立是一個難點,在給學生演示滲透作用時,在讓學生觀察的同時,讓學生思考“漏斗液面上升,此時水分子的運動有什么特點”,通過分析、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此時水分子既有進,又有出,后來把這一問題遷移到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兩現象,使學生真正透徹地理解了什么是滲透作用,并能很好地運用這一理論解釋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并了解這一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理論指導意義。
三、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只有實驗與理論相結合,才算真正完成了教學任務。在實驗中,不但重視驗證課堂所學理論,更重要的是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設計新實驗,解決新問題。
如高中生物學《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中,分離葉綠體中色素所用方法為紙層析法。該實驗的難點是劃濾液細線。學生畫的線條不齊、不細。針對這一問題,可讓學生思考能否找到一新的方法取而代之。通過學生的積極討論,學生用粉筆代替濾紙同樣取得了滿意的實驗效果。通過這一實驗,使學明確解決任何問題,都有很多思路和方法,看你怎樣去實踐,實踐出真知。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目前教學改革的一重大舉措,也是培養具有新思維、新觀念、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淺談少先隊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25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淺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08-25
科學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施策略08-24
淺談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08-25
運用多種思維,培養創新能力08-24
淺談語文思維能力培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