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西方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
學習西方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
讀了《課堂提問的藝術:發展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美]丹東尼奧(Dantonio , M.)等著,宋玲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很有啟發。特別是在概念教學中使用這樣的提問辦法更有效。
作者指出,教師在課堂提問對話中常犯的毛病:
1、提對答案有誘導性的問題。(如,“老實說,你怎么會認為***會同意你的觀點呢?”);
2、接受教師本身認同的不具體且不具挑戰性的觀點;
3、只發展爭端的某條孤立線索或問題的某個方面;
4、把自己的觀點插入討論中(如,“我認為你們都 忽略了第6頁的重要信息”);
5、評論學生的回答(如,“簡,非常棒!我以你為驕傲”,或者“瓊,我認為你最好重新考慮你的答案。你忽視了一些東西”);
6、最后一種方式是試圖達成小組的一致意見(如,“多少人認為成為優秀者的渴望和做個普通人的意向是或不是同樣的強烈?”)
提問要有核心問題,這與我前幾年所主張的教學要有核心目標,十分一致。
我們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圍繞核心問題展開。在圍繞課堂核心目標提問時,我們易出現兩大問題:
一是提出的封閉性問題多。封閉性問題提問的句式通常是"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可以嗎"。如果還原成英文句式就是“are you”“do you”“can you”。如,有位同事曾問“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啊?”學生想都不想說“是的”。有一個學生說“不是”。我下課與這學生討論,他還講了他的道理。
最出名、最夸張的封閉式問題,就是普通被教師用來強調課堂重點或用來結束課程的問題:“你懂了嗎?”通過這樣的問題措詞,我們對學生的理解了解了多少?我們認為他們準備說什么?我們希望他們說什么?最常出現的一種場面就是在我們問這個問題時,學生們都低著頭,靜靜地坐著,盡量回避目光接觸。我們為什么接受他們的沉默?為什么要用這個問題助長沉默氣氛?最好的情況是,“你懂了嗎?”這個問題是在向學生彰顯老師最后說的那件事很重要;最糟糕的情況是,它是在向學生傳遞這節課已經結束的信息。沒有了。
二是在學生回答切中要點或答非所問時,一般情況下直接肯定或否定了,或者對錯誤回答置之不理,然后給出答案或指出為什么錯了。如,“英國工業革命后,農村人口減少,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城市化進程加快。”老師就肯定說“對了”。如果跟進兩個三個問題,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會更有益。“城市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兩個結論的得出,依據的材料應該有差別的。
這說明我們在設計問題是缺乏后續問題,沒有及時調整學生思考的方向。而且多數時候,我們對錯誤的答案關注的時間要多于引導學生去正確分析、思考問題。
如何提高我們課堂提問的藝術,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學習西方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相關文章:
《教育新理念》學習心得05-19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05-15
法治理念教育學習心得04-06
蒙氏教育理念06-07
課程理念學習心得04-23
《教育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5篇08-24
《教育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09-20
高中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08-24
學習蘇和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8-24
西方語言學習培訓機構口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