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德論文: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師德論文: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鐵一中的教師,通過兩年來的工作實踐,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在對學生的實際教育中,我既體味到成功的喜悅,也充滿著無限的困惑。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含義。下面就我的一些教育的心得略加整理,作為我以后工作的借鑒,也算是接引后學的破鏡。
一:言傳身教
學生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他們對老師有特別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他們的影響極大。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的好壞與道德素養的高低在素質教育中顯得極其重要。要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教師必先以身作則。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不端正,不能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盡管他有許多學問,其教學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老師“不做警察,而要做學生的良師”,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要時刻牢記校訓的“責任,榮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深刻的影響學生的成長。
二、給學生愛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學生也不例外。作為教師就應懂得這項育人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防采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法來評價和鼓勵學生;多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然后多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我也曾嘗過“贊美”的甜頭。有一個學生轉入了我所帶的班級。他上課心散,不愛發言,對學習缺乏信心,對父母親、老師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于是,我就多方了解得知,原來他的父母關系不和,于是我找他談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處境,贏得他的信任,他終于愿意說話了,人也自信多了,跟同學相處和諧了。甚至還直接跟我說“老師,只有你才能關心和理解我,我一定要爭氣,決不辜負你的希望”。
當然贊美不等于對學生不嚴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評。這樣,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會使他們精神脆弱,聽不進批評,一聽批評就消極或暴跳如雷。那樣實際上是害學生,是“捧殺”。教師要掌握理智的這把尺度,批評是為了讓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只不過要掌握得適當罷了。
三、心理健康
課堂上,教師不只是教書,還要育人,要經常教育學生不講假話,做一個誠實、有用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調節學生情緒,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教師才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總之,教師懂的教育科學,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個別特點,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克服偏愛、偏見情緒,積極感染與調節學生情緒,形成對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消除學生反感、抵觸心情,形成學生良好的心境,激發學生積極地認識周圍的美好事物、自覺培養健康的情感與意識,力爭使學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與心理上的滿足。
四、以德育人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其實,這正是師德的作用。要成為一名合格教師,就要樹立好良好的道德觀。對學生的教育也應采用多種方法教育學生講道德、講文明;培養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從小就學會尊重他人,愛護他人;學會分清“是”、“非”的觀念。對學生大力弘揚祖國的民族精神和傳送祖國的優良傳統,培養他們從小就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理想。
五、師生平等
學生由于年齡關系,在一些老師眼里,常常是“人微言輕”,個人的意志往往不能得到應有的體現和發揮,因而常被“大人”們忽略了,以為他們人小,連起碼的人的尊嚴也沒有了,可以任人“宰割”了。更由于“童言無忌”,好于直言,急于抒發,在不恰當的時候發表了些許意見,就常常被斥責為“胡扯”、“調皮”、“不乖”、“好表現自己”等;以至于動輒橫遭貶斥,受辱罵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其實,知識這個東西從來都沒有誰能夠“獨霸”,專門擁有。只不過大人們由于經歷多、學習多,知識量也就多些;而學生們因年齡小等問題,知識的擁有量少些罷了。但是有一個事實也是不容置疑的: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因此,我們的祖師爺孔老夫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曾明確地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師”。不管怎么說,小孩子也有堪為人師的長處;也不管怎么說,大人們也有向小孩子學習的時候,更何況在當今的信息技術社會,電腦、電視、廣播、網絡等傳媒的大量涌現,學生們的學習也不再局限于課堂,他們所擁有的信息知識,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所難以想象的,我們還能再以知識的擁有者自居嗎?如果作為老師的我們仍然執迷不悟,仍然整天煞有介事地擺著一副“師道尊嚴”的臭架子,動輒“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我教,你學,你必須聽我的”,或者擺出一副貌似嚴肅的“尊者”面孔,手持教棍,高興敲誰就敲誰。這樣一來,固然,我們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保持了自己作為為人師者的“風范”,但是我們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就隔了一層“墻”,阻礙著我們的教育,影響著我們的教學。
所以,教育也需要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們,這因該是一個教師最大的樂趣。我們必須放下架子,以一種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感,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努力構建師生良性的交流互動平臺,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不愧為人師。
【師德論文: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相關文章: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04-07
師德師風優秀征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精選61篇)05-16
英語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演講稿08-02
黨員教師征文:身正為范 不忘初心08-24
師德論文精選08-24
師德論文 談“師德修煉”05-25
老子為師之道08-04
以書為師作文03-07
師德教育論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