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政治素質的培養在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
淺談政治素質的培養在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趙根嶺
江澤民居第三次全教會上強調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如果輕視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知識教育和人格培養,就會產生很大片面性,而這種片面性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的軌跡。”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與中國政治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密切相關的公民政治素質的培養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就政治素質的培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以及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素質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政治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依據《教育法》規定國家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基本特征的教育,使當代大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四有”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
政治民主化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經過建國后尤其是近20年的努力,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已取得長足的進步,普通公民的民主、平等和法制意識逐步增強,社會主人翁意識和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所有這些成果的取得,無疑與我們的制度建設、國民素質教育以及普法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歷史傳統和建國后長期忽略民主法制建設,我國公民總體的政治素質還不高。現實與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是很不適應的,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原則出發,我們必須對長期以來的政治教育進行反思,以適應21世紀中國和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要求。因為現在學校培養的學生將成為21世紀中國事務的管理者,他們的素質狀況關系到中國民主化的水平和進程。所以,我們目前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就必須明確政治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政治素質的培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因為從素質教育的宗旨=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說,政治素質是個人素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它既是國民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符合受教育者個體全面發展的要求,同時還符合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長遠要求。
二、 生政治素質的構成
1、政治方向。這是政治素質的核心,青年學生應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正確的政治方向應包括: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思想等。
2、政治觀點。這是政治素質的基礎。當代大學生應確立的基本觀點就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是核心,實踐觀點、勞動觀點、群眾觀點是關鍵。
3、政治方法。是指運用辯證的觀點、歷史的觀點、階段的觀點和分析社會現象的方法。
4、政治立場。此為全面政治素質立足點,立場錯誤,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培養大學生應具有的政治立場,顯然是指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站在黨和國家的立場上。
政治能力。即大學生的政治責任感,政治責任感是政治素質的動力因素,也是政治素質的根本。表現為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大學生的主人意識、大學生的憂患意識。
三、 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
對當代在大學生的政治素質的培養主要應放在“兩課”課堂上來進行,即通過較系統的政治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不僅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而且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法律意識與民主意識,使其具備基本的政治參與常識,為此,課堂教學中必須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觀念的轉變
高校“兩課”都是應努力突破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所形成的思維定勢,從思想上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角色意識、質量評價觀念、教學效益觀念。長期以來,由于“兩課”被單純地理解為思想道德教化的工具,教師的任務也被簡化為單純的說教,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家長和學生對各門主課偏愛有加,而對“兩課”不夠重視,“兩課”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承認。作為“兩課”教師,決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這樣的價值水平上,而應充分發揮自身知識結構,各方面素質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觀念、人格意志、個性發展等的影響優勢,在課內課外、課上課下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要徹底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中無視教學效率、以高投入換取高分數低產出的做法,變重教為重要、變教師為導師、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使政治道德知識的掌握與言行舉止相一致,從而使學生從漫無邊際的題海和無休止的考試中解脫出來,實現生動、活潑、自主地學習與發展。
2、 師生位置轉變
“兩課”教學中,必須變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重點以學生的“學”為重心,確實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能否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首先,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必須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都是要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把課堂“還”學生注意啟發誘導,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主動去獲取知識。還要適時地提出學生感興趣而又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及時消除教學中的疑惑。其次,必須培養學生敢疑、善疑、多思、深思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努力創造民主、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教師搭橋引路、開竅點撥,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再次,自我規范。教學只有聯系實際,才能增強感染力。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3、 教學方法的轉變
要與素質教育相適應,“兩課”必須由應試教育下的注入、封閉型向啟發、開放、效益型教學方法轉變。教師應該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確立教育目標,建立科學、高效的“課堂達標”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認真貫徹教學原則,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突出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以靈活的教學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創造生動的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需要廣大的“兩課”教師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我們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貢獻。
【淺談政治素質的培養在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相關文章:
淺談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3
淺談少先隊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03-31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08-22
淺談作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08-19
淺談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08-25
淺談班干部的培養08-25
淺談美育與道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