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主合作探究——試論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美術學習方式的轉變
摘要:美術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教學過程活動化的基本屬性是主體參與、合作交往、發現探究。素質教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為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主旋律。這三者之間有所不同,又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 自主 合作 探究 學習方式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目前美術教育在國際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視,就是因為它是國民的教育,能夠促進國民素質的全面發展。“一個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沒有空氣便沒有呼吸,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無法生存!倍鴮W習方式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的顯著特征。因為只有改變學生的美術學習方式,我們才能夠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關于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指的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學習策略即學習一系列步驟。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驟稱之為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劃分,學習方式有不同的類型:從主體發揮的作用看,可分為被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從學習合作程度看,可分為個體學習和合作學習;從學習的深度看,可分為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從學習范圍看,可分為單一學習和綜合學習;從學習途徑看,可分為媒體學習和實踐學習等等。
二、美術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突出接受與掌握、強調知識與技能,冷落了發現與探究、忽視了情感與體驗,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和技能準確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練,考試時用固定的技法把對象表現出來,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這樣的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侵蝕。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
(一)、教育理念的轉變是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基礎:
在舊教育支配下的“改革”也只會是形式上的和表面上的。筆者在理論學習中感觸頗深:,我們要變“教美術課本”為“用美術課本教”,從“書中學”到“做中學”,變“教書”為“鑄魂”,變“行為”為“素養”,積“文化”為“品格”。
。ǘ、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學習方式轉變的核心:
傳統的教學重視的是怎樣使學生得到知識和技能,教師清楚自己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樣教,而學生卻不清楚自己要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創造性就很難發揮。筆者認為,“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權利的下放”,可以使學生真正得到發自內在的精神解放,可以得到更為廣泛的創造和實踐的學習空間!
1、營造民主平等的美術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美術課堂教學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應該比知識性學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親和力和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雅的舉止、動聽的琴聲,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的美,進而喜歡美術老師——親其師則信其道,并且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在教學中筆者進行了如下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創設美術情境法:創設美術情境是促進學生愛學的有效手段。如:在講授七年級教材中的《色彩的搭配》時,我運用了實驗導入法:課前準備好裝有三原溶液的杯子和幾只空玻璃杯,上課時,演示把紅色、黃色溶液倒入同一個杯里,這時杯里呈現了橙色,同樣做另外兩個實驗。這樣很好的復習了小學時的色彩理論知識。由于學生沒有見過這種實驗復習法,覺得新奇有趣,注意力特別集中,事半功倍。
(2)、開展競賽法:在教學中,開展一些比賽,給大多數學生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和成功的機會,以此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定期開展“繪畫比賽”,“手工展覽”,評選小畫家、小巧手,舉行“攝影欣賞”、“名家名作欣賞”,擴展視野,提高欣賞能力。
2、創設主動開放的學習空間,下放學生學習的權利。
教師應尊敬學生、啟發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隱藏的獨特性,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獨立性。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所認為的: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筆者在遵循教學共同規律的同時,提出讓學生展現自己個性的幾點做法:
(1)給學生選擇美術學習內容的權利:“教材無非是例子”在教學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我擴充了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積累,比如:低年級通過畫報等方法體驗美術的美;中高年級通過寫美術日記學習自己喜歡的畫種體驗美術的美。
(2)給學生選擇學習伙伴的權利:實踐證明,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伙伴可以有效的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在《生動的小泥人》這一課中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合作效果比老師規定的要好得多。
(3)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權利:問題,往往是學生獨特的感受,最能進一步發展生的個性。我允許學生課堂上隨時提問,尤其在他們創作過程中;課后,及時輔導學生。
(4)給學生參與美術評價的權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評、互評及對美術教師做出的評價都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鼓勵學生更多的看到別人的長處,策略的提出問題更是培養學生虛心好學品質的絕好機會。特別是美術具有非語意性,不同的評價更會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三、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
美術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教學過程活動化的基本屬性是主體參與、合作交往、發現探究。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為美術學習方式轉變的主旋律。這三者之間有所不同,又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充分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美術學習方式,對美術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
筆者認為,在美術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即目標盡可能讓學生明確;知識盡可能讓學生發現;過程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內容盡可能讓學生選擇;方法盡可能讓學生掌握;疑難盡可能讓學生探究;檢查盡可能讓學生自查;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學生能描述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自己創作的教師不示范。
(二)高效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每一個學生應在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并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沖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
筆者認為通過教學實踐認識到:合作學習既有小組活動,也有個人活動;合作學習并非只有一種模式可以選用,也并非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適合于合作情境;而且合作過程中也不排斥競爭。
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合作對于七年級的學生有些困難,于是我從教學環境入手,嘗試每節課以學生自由分組變換不同的小組成員。如在《大家動手做條龍》一課中,首先組織學生分組,由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安排龍頭、龍身和龍尾的設計,組員按各自的分工進行剪切、穿插,當時上課的場面令我很興奮,孩子們的創作想象非常豐富,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有的用穿葫蘆的方式表現龍身的起伏變化;有的則用上插旁安來強調龍身的凹凸;有的用繪畫的方法展現龍鱗;有的則用鏤空……我發現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遠遠超過我對他們的認識。通過合作式的學習,學生會主動的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激活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以充分發揮。
(三)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美術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能力的發展”。探究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實踐性、體驗性、問題性和開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為前提的。在探究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會加速探究的進程。可以這樣說,探究學習是以自主學習為前提的,以合作學習為動力的一種學習方式。美術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
當然,探究學習在目前還有許多困惑:如何認識在中小學開展探究學習?如何尋找探究學習的資源?如何在教學中把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結合起來?如何進行探究學習的評價等。筆者認為,通過探究學習,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探究意識,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從而讓學生形成尊重事實、堅持真理、敢于懷疑等科學素養。
總之,讓我們迎著素質教育理論的強勢東風,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識、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新課程絢麗多彩的“教學景觀”。
參考文獻:
柳海民:《中學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5
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杜 威:《民主主義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施永忠:《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分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教育》,教學月刊,2003,10
崔云道:《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河南教育,2004,1
【自主合作探究——試論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美術學習方式的轉變】相關文章: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究08-17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索08-17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索與實踐08-07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觀滄!08-16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和指導08-02
以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08-15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觀滄! (網友來稿)08-16
信息技術環境下后進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探究02-21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