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美術論文]美術教育中的游戲與教學的優化整合
在談及兒童美術教育時,一位臺灣學者曾經感慨地說:“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兒童極 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 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痹趯W習和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 精神、將轉變了的教育觀念轉化為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這一棘手的問題。然而, 當我們運用“游戲與教學優化整合”的整體改革思路思考美術教育時,我們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價值定位
一個兩歲左右的兒童,用筆在紙上涂鴉,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亂畫線,完全是受其內在自發動機的驅使,滿 足視覺和動作上的需要。幼兒從涂鴉起就開始創造一套滿足自我表現需要的符號系統。只要成人不去干預,他 們會十分自然地運用自己創造的符號系統,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現自我,完成皮亞杰所說的同化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游戲。因為這種自由制作過程沒有強制的目的和社會實用價值,重過 程而不重結果。兒童作用于美術材料的過程,就是將自身的經歷和體驗重新組合,并賦予新的意義的過程。而 兒童的美術作品則是兒童自我的一個部分,表現了他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然而,還應該看到,美術活動除了對兒童的一般發展具有教育意義外,還對兒童發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作為一種審美活動,美術活動不僅在現實生活層面上,而且在對美的追求的層面上,能使幼兒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幼兒的情感律動,給幼兒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 美術教學能使幼兒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經驗,能帶給幼兒經過修正的、理想化的現實,使幼兒能按照教師給予的 形式美原則指導下的技能和方法進行作業。
我們在給美術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定位時,更多地注重前者。我們認為,在幼兒階段,兒童有十分強烈的內 在表現自己的愿望和動機。滿足幼兒美術游戲的需要,讓幼兒自主地進行創作,這對于培養幼兒健康的個性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也沒有放棄后者,我們認為,美術的技能學習是幼兒美術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 師應尊重幼兒的現狀,從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發,去確定略高于幼兒基礎的教學要求,而不可機械地按照 教學進度去勉強幼兒。這樣的價值定位,使我園的美術教育有了基本立足點。
讓幼兒把美術活動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在美術活動中,需要兒童的想象和創造。兒童美術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滿 豐富甚至離奇的想象力。作為美術教師,萬不可用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去要求幼兒模仿,這樣做勢必會 壓抑幼兒的創造性。
以前,我園教師教幼兒畫畫,往往先自幼兒出示一張范例,然后向幼兒交待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什么東 西畫在紙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師預先規定的方案做,至多只允許在內容上稍有變化。例如畫頭飾,給幼兒 示范的是小雞、小鴨、小貓、小狗4種,讓幼兒任選一種, 但是必須按教師示教的方式畫,不允許幼兒超出此 范圍。改革后,同樣是畫頭飾,教師給幼兒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圓形、三角形、半圓形、矩形等,啟發幼兒可 以用這些“零件”組裝成各種畫。教師雖然也向幼兒出示了許多幅“零件拼裝圖”,但是更鼓勵幼兒根據自己 的意愿和喜好去創造,這樣的活動效果就與以前大不相同。每個幼兒都畫出與別人很不一樣的頭飾,如房子、 汽車、葡萄、螃蟹、太陽等等。我們體會到這一變化的最大特點是,兒童把美術活動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 教師要他做的事。
過去,教師們常發現不少幼兒一筆畫錯了就不想畫了,或者重新換紙再畫,或者對教師說:“我畫錯了! ”“我不會畫!”如果教師在此時批評或責備了幼兒,那么其手腳越來越被束縛,越來越不敢畫了,F在,放 手讓幼兒自己畫畫,錯與對的界限變模糊了,幼兒再也沒有拘束和壓力,不僅敢畫而且愛畫了。教師看到一個 幼兒在一個螃蟹的標本旁畫螃蟹,她先畫了一個圓,又在圓的周圍畫了8個扁扁前橢圓,這8個橢圓的位置顯然 與標本不一樣。這時,教師沒有立即去糾正這個錯誤,在她畫完時,教師對她說:“你畫的是個?,是嗎? ”那個幼兒點了點頭,又在那個“?钡倪吷吓d致勃勃地畫螃蟹了。這次,她吸取了經驗,比上次畫得像多 了。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由創作,這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師在指導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指導中都有所得。
我們認為,在美術活動過程中,美術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兒將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觀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轉變為表現的媒介,沒有它,這種轉變就不可能發生。這就同語言一樣,人不可能不用語言或運用自 己不懂的語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指導和幫助幼兒探索和駕御美術材料。但是,由于每個 幼兒的發展水平各異,興趣亦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們改變了以往“統一教材、統一要求”的做法,對不同的 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
例如,為了讓幼兒練習畫垂直線和水平線,我們設計了“為小動物造籠子”的美術活動。以往的教學,要 求全體幼兒在一個小動物前各畫6條橫線和垂線,形成一個封閉的籠子。這種做法, 使已會畫的孩子興趣索然 ,依樣畫葫蘆般地再畫一遍;而對那些還沒有很好掌握畫水平線的幼兒,常常把線畫斜了,或者不是畫不到邊 ,就是畫出了頭,幾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F在我們因材施教,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教學 要求。對已會畫籠子的幼兒,我們啟發他們畫更漂亮的籠子(如圖一);對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先幫助他們“ 釘”個框架,讓他們用連接短線條的方式去替代用長線條畫籠子,使他們在練習中獲取成功,求得經驗(圖二 )。
【[幼兒美術論文]美術教育中的游戲與教學的優化整合】相關文章:
優化美術課堂教學能力論文11-02
美術教育學論文11-04
優化美術課堂教學能力論文5篇11-03
淺談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08-25
游戲教學在幼教中的應用研究論文08-24
幼兒美術教育心得05-31
美術教育學論文7篇11-05
美術教育教學反思04-09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論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