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教學應與德育相互滲透
體育與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務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結合點。毛澤東早年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來,體育與德育從來都是在教育活動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體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以上所說更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活動。我國的學校德育大致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質教育包括有諸如不怕吃苦、勇敢堅強、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等等品質。這些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在學生身上顯現出來,教師應該利用時機,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這種自發(fā)意識加以引導,使之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的穩(wěn)定的品質。同樣,也會有部分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暴露出缺乏某些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的現象。這一切,都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情況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學生在體育課上既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我在教二年級學生上籃球課時,要求每個學生拍球。絕大多數學生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并且積極參與其中,但也有一兩個女生在進行這項活動時,顯得表情緊張,在輪到她們的時候總是退到別的同學后面,甚至干脆對老師說不想參加這項活動。一問原因,才知原來是“害怕”,不敢拍球。針對這一情況,我沒有強迫她們必須完成項目,也沒有任由她們不做這個項目,而是耐心地先讓她們雙手抱住籃球,然后舉到胸前雙手放開,讓球自動落地。經過幾次這樣的反復,她們不再像開始那樣害怕,并且能夠主動地用雙手拍球。事后我分析,之所以那兩個學生開始不敢拍球,是由于缺乏自信,害怕失敗,但在老師的一再鼓勵和引導下,終于親手嘗試,并且獲得成功,她們的這一心理障礙自然也就排除。這堂體育課,顯然達到了既使學生鍛煉的身體,學會了一種技能,又使她們形成良好品質的目的,體現了體育與德育互相滲透的原則。
遵守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既影響到是否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又關系到學生能否安全地上好一節(jié)體育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差,而且身體脆弱,加之安全意識薄弱,這就使得在給他們上體育課時,教師一方面要組織紀律,以便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又要時刻注意,防止有意外事情發(fā)生。在一次教二年級學生跳遠的課上,我發(fā)現有的學生兜里裝著鉛筆、水瓶一類東西,這是很危險的。于是,我及時把這些東西收上來代為保管,并再三叮囑以后體育課上不要再帶此類東西。在教授跳遠技巧時,二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后面的學生經常會相互之間打鬧;在跳遠練習時,一些學生因為老師講述時沒有注意聽,而造成跳遠姿勢不規(guī)范等情況。針對于此,在上課之前,我總是要先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告訴他們不遵守紀律的危害。多數同學能夠做到聽從勸告,注意約束自己不隨便說話打鬧,并專心聽講。而對于那些“頑固不化”的學生,我沒有簡單地用罰站、斥責或趕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從教材中找來一些游戲,而這些游戲又與紀律約束有關的,要想在游戲中取得勝利,必須所有人遵守紀律,遵循規(guī)則,這樣一來,那些“頑固分子”能夠主動“遵紀守法”,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來完成整個游戲,并取得很不錯的成績。事后我想,之所以他們能取得好成績,完全是由于他本人的天性使然。而他們的不守紀律,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這一原因造成的。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有利有弊,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此話誠然。少年兒童的心靈的本質都是美好、純潔、善良的。在一次上二年級體育課時,我要求所有學生完成50米跑,并兩人一組,看誰先跑到終點。本來這個項目是由學生們積極要求老師去做的,可輪到一名學生跑時,他卻無動于衷,任老師怎么喊口令、吹哨都沒有反映,只是我行我素地立在那里,甚至還和周圍同學聊天。當時我很氣憤,走到那個學生面前,準備好好教訓他一頓。結果我剛要開口,在他身旁的幾個學生則用充滿童稚的聲音對我說:“老師,他的耳朵聽不見,你剛才的話他都不知道。”這使我頗感意外,我仔細一看,果然在那個學生的兩只耳朵上各戴了一個類似于助聽的設備。我這才恍然,明白剛才他為什么那么 “我行我素”了。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周圍的學生都要求我不要讓那個學生跑步了,我問為什么,他們回答:他的耳朵不好,跑步會影響他的耳朵的。其實學生們不必這么要求我也會對那個學生以照顧的,但學生們還是向我提出了要求。我在一瞬間,忽然想到,學生的這種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yōu)秀品質,完全也可以在體育運動當中去體現,并得到鞏固。于是,我當下提議全體同學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關鍵就是看同一組的隊員是否能配合默契,并互相幫助。但這個“訣竅”我并沒有對學生們說,目的就是要看看,這些學生們是否真的具有互相幫助的好品質。游戲開始后,有的小組一陣手忙腳亂,不知該從何做起,而有的小組則已經摸到頭緒,并有條有理地進行著。于是我對那些忙作一團的小組提示,要他們學習做的好的小組。結果,很快那些落后的小組領悟到了游戲的竅門,最終所有小組都成功的完成了游戲,雖然各小組有先后、好壞之分,但他們每個人畢竟因為這個游戲懂得了互助的意義,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這就已經足夠了。
體育運動必然涉及到體力的消耗,上體育課自然不會輕松如“閑庭信步”,因此具備“肯吃苦”的品質對于體育課,尤其是體育訓練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我在擔任二、六年級體育課的同時,又擔任著學校籃球隊的教練任務。由于種種原因,學校的籃球訓練相對于同一地區(qū)其他學校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建隊時間晚,訓練時間有限。于是,在我擔任籃球教練之后,為了迎接不久即將舉行的全鄉(xiāng)籃球比賽,我不得不適當地增加了隊員的訓練強度。這對于每一個籃球隊員來說,無疑都是一種考驗。籃球隊平時專門的訓練不是很多,隊員們最經常做的就是十幾個人在一起打比賽,很不正規(guī),這樣下去籃球隊很難出成績。于是一到籃球訓練時,我總是刻意地減少讓他們在一起打比賽的時間,而是著重訓練他們的基本功,如傳球、彈球、三步上籃等動作。起初隊員們練習很認真,但時間一久隊員就產生厭煩的情緒,總是要求打比賽。我把這歸結為隊員“不肯吃苦,害怕吃”,不愿意持久地機械練習基本動作。對此我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要求他們樹立肯吃苦的意識,并幫助他們認清只有練好基本功,才能在將來的真正比賽上取得好成績,為自己為學校爭光的觀念。在這當中,我又加入了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隊員們心勁陡增,練起基本功來也更加賣力,再沒有人發(fā)練基本功“沒勁”、“累”之類的牢騷了。
體育和德育分屬不同的教育領域,但它們之間有很多互相補充、互相影響的地方。體育能給德育提供理論實踐的場地,德育又能指導體育促進體育的更好發(fā)展。關于二者的相互滲透課題,大有文章可做。本文只是針對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及聯系筆者教學實踐,淺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該課題的真正內涵還有待于方家認真挖掘.
【體育教學應與德育相互滲透】相關文章:
小學體育教學德育滲透之我見08-15
略論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19
淺議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19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23
小議物理教學中德育的滲透08-15
淺談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08-18
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08-20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18
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藝術簡論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