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對初中段體育課程教材改革與建設的初步探討
(Pu Changyi et al 卜長義 鞍山師范學院 114005 田淼 鞍山市二十七中學 114005)
Turn Teaching for Examinations into Teaching to Improve Fitness
* * *
摘要 通過對鞍山市35所中學體育現狀的調查研究,發現因個別領導的認識不足而影響學校體育工作開 展。現行體育教學大綱,體育課程缺乏系統性。應按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及各年齡段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 安排教學內容,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將應試教育改變為素質教育,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關鍵詞 學校體育 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教材改革
Abstract Form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status quo in thirty-five middle schods in Ansh an,we fornd that some leaders' poor understanding affected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ha t the present physical education syllabus and P.E. course are by no means systematia.Teaching co mtents should be arranged according to students'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t their diffe rent agers.Approriate measures mustbe taken to turn teaching education for examinations into tea ching toimprove fitness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time sports.
Key words school P.E.,teaching and studying for examinations,education to improve fitness,re form in teaching materials.
* * *
為了培養跨世紀的高智能、強體魄、強意志的人才,當今學校應重視對青少年的體育能力、技術、素質的 綜合性培養,使學校體育成為終身體育的關鍵一環。但從實施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體育的情況來看,鞍山市體 育教學明顯出現了應試教育現象,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練”,因而不能對教材進行系統、深入的 教學。另外,現有的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是不適合體育發展方向的,實驗證明,將初中教學大綱及教材,采取 重新劃分、組合,增加課時等措施,可較好體現教學方式的系統性、連貫性,為適應初中學生身體素質自然增 長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1 鞍山市體育教學概況
通過訪問調查和問卷調查反映出我市體育教學的現狀基本沒有什么大的變革,每周兩次課每學期十六周課 ,多數學校能遵循大綱和教材上課,部分學校為了迎接初三中考加試體育,不能完成大綱內容。
1.1 體育教學中的困難
當前我市初中的體育教學困難重重,部分領導認識不足,不夠重視,不太支持體育教學工作。重點抓業余 訓練重獎教練,而體育教研、教學很少有人過問。近幾年由于我國把考加試體育并計入升學總成績,又出現了 只重視體育加試成績,只抓初三的體育訓練,突出抓應試項目從而打亂了正常教學常規和計劃。大部分學校把 骨干教師放在初三,重點抓中考體育加試項目,不能實現循環教學。個別教師產生消極情緒,不注重系統連貫 教學。以加試項目的成績、帶隊成績評定衡量體育教師的工作,這就使一部分教師不執行大綱、計劃,只抓素 質項目,忽略技能類項目,不能使體育課真正達到三基教育的目的。即使是按大綱計劃進行,每個教材規定的 三至五課時所完成的教學任務也不盡人意。
1.2 現行體育教學大綱,體育課本在我市執行中存在問題
根據現行大綱精神,每個學年的每個教材只能平均上三至五課時,并且有個別教材是三個學年都有,在執 行大綱中存在如下問題:每個教材不能系統連貫教學,不能形成必要的教材銜接和動作技能的遷移;課時少不 能完成應該掌握的技術標準;不符合教學的技能積累越深、消退越慢的原則,因此不能為終身體育打下應有的 堅實基礎。
1.3 教材重新組合建設的理論依據和重新組合建設形式
初中生處于生長發育的第二高峰期,是青少年青春期的開始和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神經過程不穩定 ,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雖然能夠較快地學會技術動作,但易受干擾,不穩定,應進行反復的訓練,形成鞏固 自動化。
訓練成果的自然消退原理是積累的越深,消退的越慢,維持時間越長。用積極性的遷移使已形成的動作技 能為下一技能的形成打基礎,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的遷移。如進行完前滾翻教學再進行魚躍前滾翻教學,既提 高學習效率,又符合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
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高、體重迅速增長,超過大腦神經的調控能力,協調性出現下降的趨勢,因此應根據每 一年齡段某項素質發展最快、最適于某項教材的教學,來確定年齡段的教材(表1)。
表1 各年齡段適應發展項目、特征表 年齡段 適應發展項目 特征 6~13 協調能力最有利的時期, 性特征尚未固定對學
適應體操、技巧類 習技術有利 7~14 速度素質增長最快、 靈敏性好、反應較快
適應短跑教學立定跳遠、 跳躍能力發展突出
跳躍增長速度最快 15~16 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 運動成績提高,易
質進入敏感期,迅速提高 鞏固以前掌握技術
不易再學高難動作
教材重新劃分組合的形式見表2。
表2 教材重新組合、安排課時劃分情況 年級 學期 主教材 課時 輔教材 課時
上 技巧組合 12 滑冰 4 一年 基本體操 2
短跑 12 理論、機動 2
下 單杠 12 武術 6
排球 12 理論、機動 2
上 雙杠 13 滑冰 4 二年 跳遠 13 理論、機動 2
下 支撐跳躍 12 足球 6
籃球 12 理論、機動 2
上 跳高 13 滑冰 4
長跑 13 理論、機動 2 三年 下 鉛球 12 體操(復習) 6
舞蹈 8 球類競賽 3
(男足球) 短跑 2
理論、機動 1
1.4 實驗情況
根據以上闡述的理論依據和教材重新組合的計劃,我們從1991年8月開始對二十中的初一年級的六個 班中的三個班進行實驗,三個班為對照班。因為該校是平均自然分班,所以不存在起點上的差異。在教學中每 課時安排雙教材,每個教材上二十二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大綱上要求的內容為基礎,首先解決大綱內容 。通過實驗,技巧類女生能夠完成遠撐前滾翻,魚躍前滾翻,肩肘倒立,單肩后滾翻,頭手倒立和側手翻。男 生在掌握女生教材的基礎上,一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前手翻。短跑教材學生能夠掌握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 跑,車輪跑及短跑的全程跑和跨欄跑的半程欄。通過一學期實驗,教學成果較好。在第二學期的教學中,用耐 力跑和短跑作準備活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并且單杠、排球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單杠能完成單、雙腳 蹬地翻身上,單掛膝擺動上,騎撐單掛膝后回環一周半成單掛膝懸,騎撐前回環,后擺轉體90度下,實現了 超綱教學。排球學生能夠掌握傳、墊、扣、發的基本技術和簡單的位置輪轉“中一二”進攻,“心跟進”與“ 邊跟進”防守,并且在年組比賽中實驗班取得前三名,同時抽查上學期的技巧動作組合,學生能順利完成。在 學校達標測驗中實驗班成績均突出,得到了校領導和區領導、教研員的肯定。在二年級的教學實驗中繼續用耐 力跑作準備活動,立定跳遠作素質練習,學生雙杠能夠完成支撐擺動轉體180度成分腿坐,雙杠前滾翻,前 后擺挺身下。跳遠能夠掌握蹲距式和挺身式跳遠技術,支撐跳躍能夠掌握分腿騰越,屈腿騰越,斜進助跑直角 騰越,跳箱前滾翻等技術動作。籃球掌握各種移動,運、傳、接球,投籃技術,攻、防集體配合,競賽等技術 。
根據初三年齡段的特征,不宜學習新的高難動作。鑒于學生身體素質迅速提高,力量素質發展較快,因此 安排跳高、長跑、鉛球、舞蹈及復習項目。跳高學生基本能掌握跨越式和背越式跳高技術,能完成400米至 1500米的中長跑,有60%以上的學生能夠達到優秀,百分之百合格。鉛球能夠掌握原地、側向滑步、背 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并且力量素質得到快速發展,男生的引體向上大幅度提高。初三的女生喜歡上舞蹈課并且 有一定的自我表現的能力,學生積極主動與教師配合,能夠完成教材上的韻律操組合及一部分自編韻律操組合 ,使一部分學生有能力完成簡單的自編集體舞,活躍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女生上舞蹈的同時,男生上足球, 提高足球的競技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找教師指導他們的比賽、訓練,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自覺性,解除 心理負擔及時復習前兩學年段的部分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連貫掌握大綱內容,并能完成一部分超綱內容,為 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完成初中段的任務。
1.5 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上級有關部門按大綱檢查四大計劃執行情況,評定考核學校體育教學情況,而改革組合后的教學進度與之 矛盾,考核項目不相符。
不能把小學到高中段連貫起來,雖然初中段的簡單的重新組合取得一點成績,但如果有關部門能把教材系 統組合,制定計劃,相信會取得更大的效果。部分家長和個別領導、教師不支持,持懷疑態度,不能從應試教 育中解脫出來,怕影響中考體育加試的成績。
2、結論
1)在教材實驗改革過程中,學校從領導到教師,教委從體改處到教研中心,必須統一認識,逐步完善改 革目標,使教改得到各級的支持,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協調家長及班主任關系,明確教育改革目標,實現培養跨 世紀人才的愿望。
2)徹底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實現素質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克服突出訓練、只抓升學考試項目、忽 略三基教育的弊端,真正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使學生的基本技術、技能、素質得到系統、連貫的教育和培養 ,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3)實驗表明對現行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重新劃分、組合,按年齡段安排最佳教材,符合青少年的生 長發育規律,符合教學過程中動作技能形成過程。
4)通過扎實系統的基本技能和理論教育,提高了學生體育素養,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學生能夠 獨立組織各種類型比賽,培養形成良好集體主義觀念。克服了應試教育的弊端,促進了文化課成績的提高,該 屆學生重點升學率、綜合升學率均居全市之首,消除了應試教育者們的心理負擔。
【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教師中心稿)08-17
試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中中學管理誤區08-17
變“理論”為“理念”08-17
變“課堂”為“展現自我的舞臺”08-17
校長要變聽課為“品”課08-17
變“征”為“買”,改革征地制度08-17
變“教師改”為“學生改”08-21
強化家庭素質教育為孩子鋪就成才路08-15
變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