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編寫
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編寫一、教科書的編寫原則
1.教育性原則
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首先要遵循教育性原則,即遵循《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材編寫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這一原則是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課程改革目標"提出來的。《綱要》明確規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以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全面貫徹《綱要》的培養目標方面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培養學生熱愛集體、關心同學、遵守紀律、遵守規則、交流與合作、公平競爭意識、堅強的意志品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首先要突出教育性原則,要使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2.健康性原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而《課程標準》提出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健康發展。因此,健康性原則就是要求在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時真正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理解《課程標準》提出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注意不同水平階段教科書內容之間的聯系;教科書內容的選取要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有關知識和方法,并使學生懂得如何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來增進自己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健康。總之,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編寫要把增進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健康發展作為最終追求的目標。
3.興趣性原則
《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編寫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并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表現和創造的欲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是由獲得知識技能并在情感體驗上得到滿足而產生的。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是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力。因此,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強調興趣性原則,其基本思路在于要改變過去過分強調運動技術內容系統性的做法,要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運動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基礎上,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閱讀和學習體育與健康教科書,使其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這是因為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有別于其他課程的教科書,即使其他課程的教科書編得不那么有趣,學生也必須去學,而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如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不可能主動去學,畢竟體育與健康教科書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供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的。
4.發展性原則
《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編寫要滿足學生終身體育的需要,注意選取對學生終身體育具有重要影響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活動內容,以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設計、自我鍛煉、自我評價的能力。"在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過程中貫徹發展性原則時,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加以考慮。
(1)把體育的知識與技能看作是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全面健康發展的載體,改變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做法,強調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體驗和判斷教材內容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教科書的內容必須精選。要精選那些確實是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使學生不斷地提高和發展。
(4)給學生提供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徑。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和途徑的一般規律是:明確學習目標→認識自己當前的經驗和水平→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要點(或問題)→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反復練習并獲得樂趣→感受自己對教科書價值的理解→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提高學習和鍛煉的效果并獲得相應的方法→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和鍛煉→學習和鍛煉的遷移。
(5)在教科書中滲透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應用要靠方法引路,因此,教科書中要提供一定數量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踐中去,同時留出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創造、研究、探索如何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的體育活動中去。
二、教科書的內容構建
根據教材多樣化的原則,初中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內容的構建要求在符合國家《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體現出不同個性、不同體系、不同特點和不同風格。由于教科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主要依據,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科書的內容必須反映國家的意志以及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的體育教科書大多是圍繞運動技術項目、發展身體素質或發展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等內容來編寫的,這是競技體育思想的反映。過去把教科書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只能按照教科書規定的內容進行教學,這不僅禁錮了教師的創造性,也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傳統的教科書內容繁、多、深、舊,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特征,從而使體育教科書成為學生最不喜歡閱讀的課本之一。因此,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內容的構建應充分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極大地開發體育的功能,并要呈現五個學習領域的內容,因為五個學習領域目標的整合充分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總目標。構建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內容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
編寫體育與健康(小學稱體育,下同)教科書,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體育經驗和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實踐中,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延伸和擴展新的經驗,引發學生主動探究體育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把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能力的培養和情感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能真正從體育與健康教科書中獲益。
2.認真研究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構建方式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目的的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與競技體育完全不同,因此,教科書的重點不在于說明體育項目和體育動作的具體做法,而在于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鍛煉身體的方法、簡單的原理。因此,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精選與學生身心健康緊密相關的、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對學生終身體育具有重要影響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活動內容,不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突出內容的實用性、活動性和興趣性。
3.啟發學生用體育與健康知識指導自身體育活動實踐
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在強調實踐性特點的同時,不能忽略基礎理論知識對實踐活動的指導意義。體育與健康課不是純生物學意義上的肢體活動課,編寫教科書要根據《課程標準》以及新的課程觀,綜合地編排運動技能的內容,使學生在獲得運動技能有關知識和練習方法的基礎上,獲取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有關知識,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體育活動對于增進人的整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在教科書中無需呈現大量的動作要領說明,無需呈現復雜的技戰術內容,因為這些內容主要是在體育實踐課中進行學習的,在教科書中過多地描述這些內容只會使學生失去對體育與健康教科書學習的興趣,最終只能"紙上談兵"。在發達國家的體育教科書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運動技能的內容(特別是動作要領)。這不是說在體育與健康教科書中不要反映運動技能的有關內容,而是更應該強調對學生進行運動技術學習和體育活動實踐的有關知識和方法的指導,更應該強調學生在體育實踐課中不易學到的一些知識(如與運動有關的一些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知識,科學鍛煉的理論與方法等),這樣才能發揮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作用,才能使學生達成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
4.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體育與健康課程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使學生得到充分和全面的發展,因此,在編寫教科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科書的內容要喚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和運動興趣,特別是在教科書有關內容中應滲透一些促使學生不斷感知自己進步、提高和成功的知識。
(2)教科書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想像和創造的空間,引導學生思考各種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學會自我鍛煉、自我調控和自我評價的方法。
(3)教科書的敘述方法、設計、版式、插圖等要為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和實踐提供必要的啟發和指導。
5.教科書的內容要有較大的彈性和選擇性
教科書的內容應加大彈性和選擇性,給教師和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可以提出各種建議性和示范性的內容,以便于學生和教師結合實際情況自主地選擇。
6.教科書的行文要適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征
教科書的內容表述要適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征,既科學嚴謹,又生動活潑,盡量簡潔、通俗易懂,有利于學生閱讀和思考。切忌用成人化的內容、成人化的描述和成人化的格式去編寫教科書。
【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編寫】相關文章:
《珍貴的教科書》08-15
《珍貴的教科書》說課稿08-23
語文 -珍貴的教科書08-15
5《珍貴的教科書》08-15
體育教案-《體育與健康》08-16
《珍貴的教科書》課后反思08-17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08-15
5《珍貴的教科書》|人教版08-15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設計08-15
教科書《梅花》的教學設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