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辦學體制改革要深化 校董會是個好形式
春暖花開時節,沐陽各地的學校董事會陸續度過了自己的兩周歲生日。該縣的校董會一般由鄉鎮黨政領導、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當地關心教育的有聲望的社會名人、企業領導人、專業戶等組成,其職能是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按教育規律規劃、督查學校教育工作,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幫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協調學校與社會各方面的關系。
兩年來的實踐表明:校董會是群眾性助教興學的好組織,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它對于調動社會力量改善辦學條件,更是功不可沒。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對學校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標準建好農村中小學,沒有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參與是無法實現的。校董會正是推動民眾助教興學的一支重要力量。
張圩鄉原有1000平方米校舍屬危房,因鄉財政困難無錢維修,嚴重影響了正常教學。校董會成立后,深入村組農家,發動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渠道,迅速籌集了大量資金,各校危房逐步得到維修,校容校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青伊湖鄉戚莊村小學校舍破舊,道路泥濘,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校董會成立后,在董事們的努力下,群眾辦學熱情高漲,全村1500人,每人平均捐資40元,為村小建起了18間新教室。?同時,村里集中200名勞動力無償為學校挖了魚塘,鋪成一條400米長的石頭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群眾不斷高漲的致富欲望和缺文化、缺技術的狀況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因此,群眾中蘊藏著極大的助教興學的積極性。但是,群眾對加重農民負但、損害農民利益、亂收費等現象也深惡痛絕。讓群眾區別助教興學與各種不正之風,解除思想疙瘩,便成為獲得群眾支持的突破口。校董會由各界人士組成,在這項工作中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賢官鄉1995年改善辦學條件工程中有幾十萬元資金缺口,鄉里準備發動群眾捐款集資,但部分群眾認為這是在加重農民負擔,思想上有抵觸情緒。校董會成員逐村宣傳《義務教育法》等有關法規文件,解釋改善辦學條件與加重農民負擔的本質區別,深入細致地做群眾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群眾被發動起來了,紛紛表示:為了自己的孩子讀書成才,花錢辦學理所應當。就這樣,不到一個月時間,通過全鄉捐款集資,就解決了資金缺口問題。
校董會的人員優勢還表現在聯絡各界人士尤其是本地在外地工作人員甚至海外人士積極參與辦學桑墟鄉1995年決定為中學興建教學樓,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校董會除了發動本鄉干部捐款捐物外,還廣泛宣傳發動,征得在外地工作以及僑居海外的桑墟老鄉的大力支持,很快籌足資金,建起了教學樓。
對于社會反應強烈的熱點問題,校董會也能主動過問,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指針,對學校工作加強指導與管理,起到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紐帶作用。
校董會還對發展校辦產業、增強學校自我發展能力起著促進作用。各鄉鎮校董會大力促進學校“校園科教示范田”有“植樹辦學綠化工程”,盡可能投入資金興辦校辦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校董會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助教興學的群眾組織,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較長時間內將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著眼發展,我們認為發揮校董會作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慎重確定成員。校董會成員應認真物色,慎重選擇,民主評議推薦。要把真正有能力籌集資金、支持辦學、協調關系、辦事公正、德高望重的人選進來。鄉人大可以對校董會成員的工作進行檢測評估,成績卓著的可以表彰獎勵,辦事不力或有不法行為的,可在群眾評議的基礎上予以撤換。
二、建立工作制度和約束機制。校董會要建立嚴格有效的工作章程、制度,以保證工作的開展和權力的施行,同時,也應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約束機制,保證放權后的學校校園、校產不受侵犯,校長的法人地位和管理學校的權力不受干涉,教師的地位、工作和人身不受侵害。
三、加強校董會的自身建設。人大應定期組織校董會成員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定期向他們通報教育改基信息和動態,定期研究探索本地辦學問題及相關對策,用黨的方針政策指導校董會的行為。
【辦學體制改革要深化 校董會是個好形式】相關文章:
隊會是展示少先隊活動的最好形式08-17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08-22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心得體會11-22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情況匯報08-24
教育要拋開形式,重抓根源08-21
仿寫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08-17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心得體會(精選12篇)08-30
好兒童 要謙讓08-17
還是要提倡“三好”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