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論文]淺論網絡環境中的教與學
論文提要:
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是大家共同面對的一個課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現代教育所需,教師要面對現實,迎接挑戰,轉變觀念,投身于網絡教學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滲透網絡思想,注意傳統教學與現代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提高效率,提高學生興趣,教養學生創造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也要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培養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想盡辦法獲得知識的意識。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所重點中學,在區內外享有盛名,校領導在狠抓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的同時,頗有遠見地在校園內配置了校園網,使學校成為全區唯一一所配置校園網的中學。作為二中的一名物理教師,我在使用校園網的過程中,深深感到網絡環境中的教學對傳統教學的沖擊,下面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體會。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和信息產業飛速發展,在我們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需要獲得和處理的信息越來越多。這對教師和學校中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及校園網來應付和處理大量的信息,并能獨立選擇和評價信息質量,從而更高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將成為老師、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教學中必須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及校園網上豐富的資源,是我們推進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作為一名教師,要敢干面對現實、迎接挑戰、更新觀念,從過去那種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筆”的單一授課模式中解脫出來,改革教學方式,掌握計算機,了解校園網應是教師必備的條件,是時代所需,也是工作需要。要想適應現代教學,必須轉變觀念,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行動的動力源泉。
為了更好搞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我家里專門買了計算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使用,同時學校為了推廣使用校園網,對教師進行培訓,我也是每課必聽,利用所學,制作一些物理教學軟件,大部分是先在家中作好,再復制到辦公室計算機上的校園網中,自己上課時調出來,很方便。且也提供給同組的老師使用,別的物理教師也把自己的課件放到校園網中。與同行交流,聽取別人意見,不斷修改補充,使課件更加完善,這樣工作效率倍增。自己利用課余時間已經自學了3dmax.2.5、幾何畫板、AUTHORWARE5.0等制圖軟件,但其中我比較偏愛3dmax2.5,因為它功能強大,是三維造型,更具使用價值,現在我已經制作了不少課件,如“力的合成”、“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碰撞”、“簡諧振動”、“電磁感應”、“光學”......節假日也利用計算機游覽INTERNET網,訪問一些教育網站,包括舉辦本次研討會的主辦單位“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的網站:http://www.nrcce..com 看一看有什么重要信息;全國的同行們正做什么?也 查看一下網上優秀的物理課件。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所下的功夫是值得的。每當看到學生們津津有味地欣賞自己所做的課件,入神地聽老師講解,學習物理興趣越來越濃的時候,作為一名教師由衷地感到欣慰。萬事開頭難,但只要你跨出這一步,前面的路就會很開闊。
中學物理教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學科的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培養探索自然科學的能力,即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培養21世紀人才尤為重要。21世紀將是一個信息時代、網絡世界,不懂網絡將寸步難行,更會束縛學生能力的發展,只有懂得網絡才會主動獲取信息,提高自己成功的機會。因此在利用校園網教學的同時,教師應滲透一些簡單的網絡思想,培養他們的網絡意識,這不僅是出于對學生未來發展的考慮,也是為讓學生更有效地使用校園網打下基礎。我有時在講課過程中有意識說一下課件的制作過程,如何從校園網中調出來用的,也講一講校園網的構件和使用,學生們往往對這些都很感興趣,表現出很高的熱情,這正是學生真正參與進你的教學過程的表現,有的同學下了課后躍躍欲試,都想親手試一試,親自操作一遍,但出于保護設備的目的,我一般不讓他們隨便動,但學生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旺盛的求知欲,教師理應是給予表揚和肯定的。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最主要途徑,在有限的時間里,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地將大量信息傳遞給學生,改變以往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培養。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花較多時間寫板書,特別是上課時寫例題、畫圖用的時間較多。如在高三年級講“滑塊與小車相對滑動”專題時,得畫許多物體運動過程示意圖,找位置關系,教師累,學生也覺得繁雜,但如果相對滑動過程用計算機課件演示的話,過程就很清楚,只需將課前制作的文本、公式、圖片等資料顯示出來就行,且可以通過各種控制器,使過程緩慢演示,反應慢的同學也可以反復看,這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接受起來很輕松。特別是針對難以理解或難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過采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十分直觀形象地解釋、演示出來,被學生充分理解,做到難點突出,達到理想的教學較果。如:“力的合成”、“干涉、衍射”......。用多媒體課件模擬物理現象、過程,可變抽象為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有助于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抽象思維的能力。如:高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簡諧振動”這一節時,往往感到吃力,似乎聽懂了,但一做題盡出錯,原因是振動問題綜合性強,彈簧振子振動過程中,變化快、變量多、較難掌握。通過演示“簡諧振動”課件后,使振動過程放大、放慢,學生們得以仔細觀察多個量的變化,而且在課件中不同鮮艷色彩的箭頭把各個的大小、方向、變化都顯示出來,教師邊操作邊講解,明顯感覺到講起來輕松,學生聽起來也輕松,課后的測驗,成績遠遠地優于前幾屆學生。
尤其是在復習課中,多媒體課件的較果更加明顯,它可以做到重點突出,在短時間內系統地重復彼此有關的物理現象,使學生回憶快,記憶牢固,如在復習“圓周運動”過程中,可把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衛星運動及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可以討論小球脫離軌道的條件及各種圓周運動問題中的最值問題。復習“碰撞”問題時,可以用課件來演示各種碰撞,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擴大了學生們的知識面,使物理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
要想通過校園網上好物理多媒體課,備課是基本環節,備課質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授課的成敗,傳統的備課方式,圍繞著教學大綱、教科書、參考書形成教案,基本上是文字工作。將計算機技術帶入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時,備課觀念需要更新。首先,你得合理科學地組織教材,相關的知識要盡可能聯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體系,知識要聯貫,思維性要強,更多的精力應放在如何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規律上。同時由于大量的教學內容,以計算機、圖、文、聲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以書面處理文字的工作明顯減少,伴隨而來的是了解計算機、網絡、平臺、鏈接、端口......等內容。要對校園網中資料庫的東西了如指掌,現有的盡量不要自己重復再制作,盡可能從資料庫中調用,尤其是練習題,課前選好后,可直接調用。備課過程中更多的是思考、設計課件應用和制作腳本,以最佳的表現形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引入,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中適時地利用多媒體傳遞信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輕松、交互、動態、開放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授課過程中注意力不應全放在機器上,而置學生于不顧,因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該停就停,該慢就慢,改變過去那種對學生主體地位不夠重視的狀況。
如何聽好多媒體課,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應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傳統的教學養成了學生聽教師講,一字不漏記筆記的習慣,這些對于容量大,思維性強的多媒體課來說,是不適應的,我想學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課前要預習,明白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難點心中有數,這樣聽課會順利些。
2 觀看課件時盡量少記筆記,多動腦,積極思考,時刻注意把自己預習掌握與所播放 課件相聯系,思維要跟上教師。一般教師會留時間讓學生作記錄的。
3 注意力要集中,不受環境、燈光、某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的影響。
4 利用課余時間,有條件的同學,可自己設計一些與課程有關的小課件,放到校園網中與其它老師和其它同學交流,這樣可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性。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教學技術也應及時作出相應的改善,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造就優秀的新世紀人才,是刻不容緩的事,網絡教學、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目前正處于發展狀大之中,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網將實現全區、全國的聯網。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只有不斷奮進,努力進取,才能跟上時代潮流,為我國的教育事業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
【[信息技術論文]淺論網絡環境中的教與學】相關文章:
教與學中融入的愛08-20
職業教育中的教與學08-18
淺談信息技術課的教與學08-18
信息技術教與學個人心得06-08
大學教學論文:教與學的理解和體會08-24
網絡營銷中的動態定價論文04-23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07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論文04-12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15
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教與學的關系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