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論文]培養學生信息能力,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娃娃要不要學電腦”已經不再成為人們爭論的問題,今天的娃娃將是21世紀的主人,電腦知識與技能應該成為他們的基本素質。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和學習方式都在發生改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加強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們已能綜合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探討、模型搭建、分析解決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從而有效地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創新信息。可以說,如果不能操作計算機,不懂如何獲取和處理有價信息,那就是個現代文盲。
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創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學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應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由于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
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教學環境,這包括教學心理和計算機教學環境的營造,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只是簡單地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并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于活躍狀態。
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創設創新教育的大環境,使之與創新能力培養相適應,計算機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的教學體系,教師要注意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并把它及時地反映在平時的教學之中,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其教學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要加強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將計算機巧妙地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加強學科創新能力之間的有效遷移,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各學科教學之間應加強聯系與合作,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力,學校要采取措施構建創新的教育環境。如在校內組織網頁制作比賽,對學生的創新成就進行獎勵,并將優秀作品在網絡上交流。這不僅為學生提供自主性、首創性和個性化表現的機會,還可在校園中形成濃郁的崇尚創新、尊重創新人才的氛圍。
三、激發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驗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因此計算機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
1、目標激學:目標是一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地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遠景目標與近景目標相結合的方法:遠景,告訴學生社會的變革,計算機將逐步成為全社會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從認識上領悟學習計算機的迫切性。近景,上課伊始,展示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投入參加學習,激發進取心。
2、競賽激學:爭強好勝,學生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對于漢字輸入練習這一節,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針對這一現象,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一次漢字錄入競賽,測試軟件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冒險挑戰的精神。
(二)、靈活結合教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重組教材激發興趣。
學生對于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學生這一階段的年齡心
理特征,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以及益智教學游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為主要內容。這樣做,不僅符合兒童現階段的認知結構,以便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于接受老師賦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養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為此,我用畫圖、“掃雷”、“紙牌”、“連連看”等益智教學游戲,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通過學校的雙向控制系統,將高年級學生的電腦作品制成小電影、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室里播放,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問這問那,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并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 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講解變的形象有趣。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通過復制、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畫《春游》、《未來世界》、《我們的校園》、《美麗的家園》等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余興未盡,圍著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愿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己的畫取名或將自己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終于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己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寫上。看著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非常高興。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2、針對學情化繁為簡。
給四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鍵盤上的字母不認識,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成新穎的課件,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
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一課時,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先讀一些少年電腦報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們,再講計算機的神奇功能,吸引學生。接下來就開始講計算機的組成了。首先提問:人是怎樣處理問題的?然后在黑板上寫“2 + 3 =?”這道題,你是通過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讀“2加3等于幾?”,你又是怎樣知道的呢?告訴學生:1.通過自己的耳朵、眼睛將信息輸入給大腦;2.通過自己記憶的知識,經過大腦運算;3.通過手寫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樣計算機也是這樣工作的。這時馬上有學生舉手問計算機的耳朵、眼睛、大腦、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訴學生:計算機是由五個部分組成的,用鍵盤和鼠標把信息輸到計算機內,這兩個部件就是我們說的耳朵和眼睛。大腦就是記憶運算部件,也就是我們看見的那個形狀象箱子一樣的東西,它叫主機。最后的運算結果就通過顯示器(形狀象電視機)和打印機顯示出來,這就是電腦的手和口。經過這么一講,學生明白了,計算機是由:鍵盤、鼠標器、主機、顯示器和打印機五個部分組成的。接著講:主機內部除了有運算器外,還有一個“倉庫”又叫存儲器,一個“心臟”中文名字叫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CPU。形象的類比,把復雜、抽象的機械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很快都學會了。
3、教學方法生動靈活。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給五年級上《瀏覽我的電腦》一課時,不是單純講解,而是側重于畫各種各樣有趣的圖形。在上課前,我首先用教學光盤將我的電腦中抽象的內容形象地表現出來。上課時通過雙向控制系統在計算機上進行演示。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于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觀察“我的電腦”中的內容,我又讓學生看著屏幕上的演示,反復練習,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礙,大大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上機時,我又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有了這種新理念、新意識,學生們平時就主動積累了大量的操作題。
4、精講多練加深印象
精講多練就是多一些上機操作的時間。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
練習,學生自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例如:我在“文字編輯”練習時,采用了使用多種文字編輯練習軟件的功能對比,使學生對word2000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為了增強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軟件。接著就進行文字錄入比賽,使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學玩結合。由于學校計算機數量有限,上課時不能保證一人一機,于是我們就讓機房全天向學生開放,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足的練習機會。同時,為了給學生們一種信心,在課堂上及時公布學生成績,并鼓勵操作成績不理想的人,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使被動的學習,變成了愿意學,主動去學。根據這一情況,我又趁熱打鐵,及時總結他們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準確性和速度不夠,不能盲打等是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進入指法綜合練習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許多同學自己“挑戰”,課堂學習氛圍即活躍又充滿競爭性。
每節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操作技巧。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同時也給別的同學樹立了學習電腦的好榜樣。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他們在一點點進步,當聽到老師鼓勵贊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經過實踐,這些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有的還提出要參加電腦興趣小組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一個嶄新的網絡教育正向我們快步走來,傳統的教育方法和學習方式已經不足以支持新的經濟發展,我們必須轉變觀念,緊緊跟上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讓我們以全新的姿態學習、生活、工作在充滿夢幻的21世紀。
【[信息技術論文]培養學生信息能力,促進素質教育發展】相關文章:
培養創新能力,促進主動發展08-17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促進語文素質教育08-17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17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17
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17
關于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學生能力培養的思考08-17
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論文08-15
培養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