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材的使用要有創造性
教材的使用要有創造性——兩節“圖形的變化”課引發的思考
近日,聽了兩節針對同一教材(湖北省省編《信息技術》教材)的《圖形的變化》課,在Windows“畫圖”中將圖形翻轉/旋轉、拉伸/扭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執教的兩位教師分別從不同的教學理念出發,對教材進行了不同的處理,教學效果截然不同。由此,引發了筆者的一些思考。
實錄
第一位教師先打開“小帆船”畫圖文件,將“小帆船”圖形復制、粘貼出4個,分別水平、垂直翻轉及90度旋轉,學生“依葫蘆畫瓢”;教師再打開“蝴蝶”畫圖文件,將“蝴蝶”圖形復制、粘貼出4個,依次水平扭曲、放大1倍等,學生模仿;教師示范作業(兩幅畫),學生完成,以教師為主對作品進行評價。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求“越像教材越好”。
第二位教師先打開“練習”畫圖文件,里面分別整齊排列著4個一模一樣的“小帆船”、“蝴蝶”和“美猴王”。接著,教師開始“變魔術”,演示“小帆船”的水平翻轉等各種變化,并挑戰性地問學生“你會變嗎”,激勵學生打開“練習”畫圖文件,探究“小帆船”的其他魔術變法。“蝴蝶”如何“長大”或“縮小”、“美猴王”怎樣大耍“醉拳”……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認真地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的快樂,感悟電腦繪畫的快捷與神奇,操作技能不斷提高。
然后,教師請學生打開“作業”畫圖文件,里面有太陽、蝴蝶、樹、美猴王和綠茵茵的草地等素材,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對素材進行組合,創作作品。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求“越創新越好”。
學生展示作品以后,教師組織學生自己品評。其中,一位學生將太陽畫成美麗的少女,另一位學生則畫成丑陋的巫婆,并且都認為自己的作品有創意,看不起對方。爭起來沒完沒了,話也越說越尖刻。面對突然出現的“小插曲”,教師沒有亂了方寸,而是敏銳地抓住矛盾“做足文章”:首先,充分肯定兩位學生的創意,使他們冷靜下來;然后,組織全體同學討論哪個創意更好。臨了,教師幽默地說:孫悟空恐怕也不樂意和丑巫婆在一起,要知道,它可是“美猴王”啊!學生會心地笑了。討論順勢引向深入:如何評價作品、如何面對別人的評價……兩位學生一臉慚愧,真誠地向對方道歉,全班響起熱烈掌聲。隨后的作品評價出現評者中肯、聽者欣然的良好局面。
對比
第一位教師秉承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就是準確無誤地傳授教材內容的過程,全部教學活動圍繞教材,不折不扣地讓學生完成教材的內容。當然,教師對教材也進行了創造性處理,比如為了更直觀地感受圖形變化的效果,要求學生將圖形先復制、粘貼幾個,再一一進行變化。但總的來說,教師的出發點還是忠于和服務于教材的。對于不屬于本課教學內容的“圖形的選取”的正確操作方法,教師強調得不夠,結果,不少學生在復制和粘貼圖形上花費了較多時間,相反,對于“圖形的變化”這一本課的教學重點卻沒有多少時間學習,最后草草完成了課堂作業。課堂上,教師眼中只有教材,沒有學生,學生完全被教師和教材牽著走。先講后練,使學生學習時少走或不走彎路,應該是一條捷徑,但漠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權,忽視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結果,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底下竊竊私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位教師“眼中有學生”,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靈活處理。除教材上有的“小帆船”和“蝴蝶”圖形外,創造性地增加了學生喜愛的“美猴王”圖形,放手讓學生探究和創造,盡情地變換自己喜歡的“美猴王”形象。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教師則“沉”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教師一方面勉勵學生面對失敗不氣餒,冷靜地理清思路后再嘗試,培養、優化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思維品質,另一方面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必要時給予幫助,針對性地請“成功”的學生上來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學習興致盎然,涌現出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
美中不足的是,因為有的素材未著色,少數學生精心于著色,花費了過多時間,導致無法按時完成作品。也許,教師未著色的初衷是擔心影響學生創造性的發揮,但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自己想當然,結果留下遺憾。這也從反面說明“眼中有學生”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上是多么重要。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位教師從課堂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師生共建“如何正確評價作品”課程資源,既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又讓學生明白了哪些是美的創造,哪些創造是怪誕的;如何“對事不對人”客觀評價作品,怎樣“虛懷若谷”接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在促進學生主動求知與實踐參與的同時,加強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思考
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為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和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角色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不應為創造而創造、刻意更改教材內容,要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并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不能局限于一節課,局限于一時,必須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教材的使用要有創造性】相關文章:
談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數學教材08-24
淺談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08-17
談如何創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語教材08-20
著眼學生的發展,創造性地用活教材08-17
教材使用自查報告03-18
如何創造地使用新教材08-17
語文新教材的使用心得07-24
班主任要創造性地使用《德育》讀本08-17
班主任要創造性地使用《德育》讀本08-16
班主任要創造性地使用《德育》讀本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