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shè)計
任務型教學這個名字很多教師已經(jīng)聽說過,但是怎么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呢?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多認識上的差異。也有很多人認為任務型教學不適合外語教學,也有人認為不適合低年級的教學,也有人認為任務型教學不教語法。我們聽到很多這方面的消息、說法。最近,我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在天津和重慶組織的初中優(yōu)質(zhì)課展評。在展評中我就發(fā)現(xiàn)很多的教師對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理念,或者說一種認識吧,以為在任務型教學的課堂上好像不能講語言知識,不涉及到語法的教學,就是上來做活動,最后還是以活動結(jié)束,好像大家都回避語言知識的處理問題。今天,我就談一談任務型語言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步驟,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研究。最后,我想留一些時間給大家提問。如果教師們有什么問題,就可以記在紙上,最后我們再來討論。
任務型教學特點是什么?
What are tasks?
* 意義的表達是第一位的(Meaning is primary.)
* 需要解決交際中的問題
(There are some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o solve.)
* 與實際生活的活動相似
(There is some sort of relationship to comparable real-world activities.)
* 最受關(guān)注的是完成任務
(Task completion has some priority.)
* 任務的評價取決于結(jié)果
(The assess ment of the task is in terms of outcome)
任務型教學有大家共認的一些特點:第一,所謂任務首先關(guān)心的不是語言的形式,關(guān)心的是語言的意義,也就是所表達的意義、意思。第二,在一般生活中會做些什么事情,任務型教學就會模擬這些生活中的真實情景。第三,關(guān)注的是能把任務完成。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關(guān)注的是學生是否語言上有錯誤,不大關(guān)注語言內(nèi)容的變化。也就是說,學生說出一句話來,內(nèi)容能不能表達正確,能不能表達出想要表達的東西,能不能表達出來想要了解的情況,這是我們最關(guān)心的。第四,這個任務做的好壞是要看它有沒有outcome,有沒有一個結(jié)果,也就是說是否做成了一件事情。這幾條表達的意思就是任務型教學所要關(guān)注的是學生的活動是要有意義,是要有目的,是要做成一件事情,是為了做成一件事情而進行活動,而不僅僅是機械進行語言操練,這是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
什么不是任務呢?
What are not tasks?
* 不讓學習者只是鸚鵡學舌
(do not give other people's meaning to regurgitate)
* 不是為了顯示語言技能
(are not concerned with language display)
* 不是墨守成規(guī)與人雷同的
(are not conformity-oriented)
* 不是為了做機械性的操練
(are not practice-oriented)
* 不是為了學習某些句型結(jié)構(gòu)硬把語言排列到材料之中
(do not embed language into materials so that specific structures can be focused upon)
任務不是鸚鵡學舌,不是重復別人所說的話,不是為了顯示語言技能。比如,在上課的時候叫上來兩個學生,要求他們把課本上的對話做一遍。對話內(nèi)容是你每天早上做些什么。然后學生就開始背書上的對話:
A: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B:I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6∶30.
A:When do you play sports?
B:I usually play sports at 3∶30.
…
本來要學生上來給全班同學表演一下對話,事實上學生只是把課本上的對話復述了一遍。這實際上只是顯示了語言技能,并不是真正的交流。因為,學生互相都知道對方將問什么,也知道自己該回答什么。任務型活動中不要求所有的人都是一致的,都做成一樣的。比如上面的對話,對話中學生就可能說出不同的晨練和做運動的時間。任務型活動中一定要離開文本,而去靈活地運用所學習和掌握的語言。這種靈活不是學生什么也沒學會時就做,而是要讓學生有了語言技能準備,學會了句型表達,然后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或自己的選擇進行對話,而不是大家都說同樣的話,都說同樣的句子。
任務型教學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Three Principal Phases
* Pre-task phase
* During-task phase
* Post-task phase
任務前一般做些什么事情呢?
Pre-task phase
* On general cognitive demands of the task
對任務要求的總體感知
* An emphasis on linguistic factors
關(guān)注語言因素
* Supporting learners in performing a task similar as the task they will perform in the During task phase of the lesson
讓學生做一些在后備完成任務時需要的準備工作
學生要對任務要求要有整體感知,要知道今天要做什么事,要學什么內(nèi)容,為什么要學習這些內(nèi)容。經(jīng)過這一階段,學生才能去關(guān)注,才能有awareness,有意識地關(guān)注。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聽錄音。”接著打開錄音機開始放音。學生這時就不知道聽錄音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該去關(guān)注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是聽這是英國英語還是美國英語,是聽男聲還是女聲,是聽有凡個人說話,是在什么場景中發(fā)生的,都不清楚。而任務型教學就是要在這一階段明確聽的目的,到底要做什么。任務前就是要學生都知道今天我們想要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的,要讓學生做一些與后面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一些事情。有人把它叫作enably task,就是讓學生對將要做的事情有一點感性的認識,有一個明確的目的。
任務前階段中非任務準備活動
通過大腦風暴組建思維圖
Pre-task phase
Non-task preparation activities
- brain storming 大腦風暴
- mind map 思維圖
Addressing linguistic demands of attach
- predicting (i.e.a(chǎn)sking learners to brainstorming a list of words related to the task title or topic)
Brain storming階段意在激活、啟動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背景知識。在剛上課的時候,我們首先會問學生早上會做什么。學生就會想我早上可能會吃早飯,做早操,上學等。然后問上午和下午會做什么。學生就會想我上午和下午會做什么。那晚上會做什么呢?學生就可能會說watch TV,read books,have dinner等。學生在做這些活動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背景知識給激活了,學生據(jù)這些活動聯(lián)想可能要做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再教給學生一些詞匯和短語,如have breakfast,take a nap,do morning exercises,play sports,have dinner,就為后繼活動做了鋪墊。從這里可以看出,任務型教學不是不教給學生語言知識,而是將語言知識放入了活動中。學生就可能掌握后繼活動中需要的技能和知識。
在brain storming階段,教師讓學生都思考一天將要做什么,然后進行基本的語言教學,這種語言的積累就是任務型教學任務前活動的目的。
然后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思維圖。現(xiàn)代研究人類思維、記憶的成果表明,人們在學習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時,不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記憶,而是把它們同自己已經(jīng)知道的一些事情聯(lián)系起來。比如,上高一第一單元friendship時,問學生遇到這個詞時你們腦海里還出現(xiàn)了哪些詞匯?學生們就可能聯(lián)想到忠誠、誠實、互相幫助、幽默等內(nèi)容。這就是構(gòu)建學生思維圖的一個活動,把和這個詞有關(guān)的詞聯(lián)系起來,建立一個圖。當學生有了這個圖的時候,進行后繼活動才能有話可說,才能進行思維。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學階段都可以采用這一方法去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然后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瑢W生就可以建立起這種association,這樣學生才能有意識去學,關(guān)注今天所談的話題,才能有話可說。但是,如果一上課教師就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談友誼,學生可能就不知道談論什么。因此,激活很重要。
比如,在小學教材中有關(guān)于transportation的內(nèi)容。看到這個題目,學生就可能想自己家里人、朋友都采用什么方式去上班,可能會想到有的騎自行車,有的做公交車,有的坐地鐵,有的走路,這些在客觀上就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總而言之,這個階段是非任務階段,但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這個時候要處理一些語言知識,為后繼活動打下基礎(chǔ)。比如在上邊關(guān)于一天做什么的問答中就包含有所要學習的句型,給了學生一個模式,一個model,學生就可觀察這個model并模仿進行機械操練。這時,學生了解了內(nèi)容,而且所提供的幾個句子相對比較簡單,學生是可以做得出的。
任務前活動的作用
Pre-task phase
* Providing a model 提供一個示范
* Asking students to observe a model of how to perform the task 讓學生觀察完成任務的模式
* Performing a similar task 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
Simply observing others perform a task can help reduce the cognitive load on the learners. Skehan
這個階段就是觀察別人做這些事情,也可能看教師和學生做的這個練習model。比如,教師在早上經(jīng)常問學生when did you got up every morning?學生可能回答I got up at seven o'clock.當教師問第二個學生的時候,這個學生就可能回答I got up at six thirty.學生在觀察教師和同學進行這一問答的時候就要思考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如何回答。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讓學生寫下來自己的回答。然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Pairwork,互相交換所寫的內(nèi)容并進行問答練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逐漸熟悉了所要學習的句型、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語言知識了。
關(guān)注語言知識塊
Multi-word units,chunks of language,lexical chunks
* Collocation 習慣搭配
* Phrasal verbs 常用短語
* Sentence frames 句子結(jié)構(gòu)
* Social formula 社交套話
* Discourse maker 語段連接詞
如前所述,單詞記憶可以組織一串一串地進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叫chunks of language,就是成塊成塊地,成段成段地去教學。小學階段有很多的chunks,學生可以有節(jié)奏地記憶語言。在這種整體記憶的基礎(chǔ)上,學生就可以整體地去表達,而不是單個地去表達了。一位教師曾經(jīng)給我說,他觀看了一節(jié)課堂教學。教學內(nèi)容是幾個動物單詞。授課教師就用漢語配合來教學這幾個單詞。這位教師在課堂上就給學生示范讀:小貓小貓是cat,小狗小狗是dog。學生就跟著念。當別人問某個學生小貓怎么說時,他就“小貓小貓是cat”這樣來回答。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學習略顯死板,但另一方面也說明整體記憶的可能性。我在教我女兒學英語的時候指著圖畫給她說這是一條蛇,那是一本書…… 然后我再指著圖問她的時候她就說“條蛇,本書……”,盡管教她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地去這么教。這些都說明整體記憶活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前一段時間我看到一些記憶單詞的卡片,就是將詞匯放到一定的語境中整體記憶,這就給我們頗多啟示,只不過是所配的漢語翻譯需要進行精加工。有時候,教師讓學生去說,可學生說不出來,不知道該說什么。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時有發(fā)生。這時,教師們往往認為學生太差。其實是教師們沒有能引導學生把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同當前所學的東西掛起鉤來,沒有建立起association。
任務前活動的三個目的
Pre-task Phase
* Three purposes
to serve to introduce new language that learners can use while performing the task to mobilize existing linguistic resources
to ease processing lo
[1] [2] 下一頁
ad,and to push learners to interpret tasks in more demanding ways
Promote a deep level of processing when students are asked to manipulate words,relate them to other words and to their own experiences,and then justify their choices,these words associations are reinforced.(S Okmen)
What is it?A stirrup is silver.A stirrup is strong.A stirrup is made of iron.A stirrup has a flat bottom.Astirrup is used to put your foot into when you ride a horse.(Nation 1990)
任務型教學活動有三個目的。現(xiàn)在看看這三個目的在初中階段是如何實現(xiàn)的。比如,學習的內(nèi)容是月份。在課堂上教師就問學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學生就會回答。很可能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說幾月,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寫上他們所需要的月份名稱;然后要求他們把各自的出生日期寫在本上,交換提問。這樣,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就認知了這些表示月份的單詞,很可能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他們能直觀地感受這些單詞的作用。如果教師一開課就給學生們說今天我們要學習表示月份的單詞,然后就開始逐一教學這些單詞,學生們就很可能會想又是學習生詞,表現(xiàn)出畏難情緒。然后教師就開始逐一點名,學生逐一念讀單詞,而不念單詞的部分學生就可能開始做自己的事了。他們很可能認為現(xiàn)在還沒有輪到我呢,不著急。上課一開始就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談論birthday,甚至可以對學生說人的出生月份和人的性格很有關(guān)系,生在某一個月就會有這個月所具有的特征。這就可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因為每個人都想知道和他相關(guān)的一些信息。所以,上課開始就調(diào)動了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然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們的生日作一統(tǒng)計,將相同的出生月份統(tǒng)計到一塊,學生們在這個時候就可能要關(guān)注了。這時,教師就可以教授關(guān)于月份的單詞了。學生們聽到自己出生的月份的單詞就馬上舉手,同時拿出一個本來記錄在這個月份有多少學生出生,統(tǒng)計成一個表格。這時,學生們表面上是在做統(tǒng)計工作,完成這樣一個任務,而實際上已經(jīng)調(diào)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這個時候就可以安排進行Pair-work,操練課本上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練習這十二個月的名稱。可以成對進行,小組進行,組與組之間進行。當然,有些班的容量比較大,可能活動起來需要一些具體的措施。如果一個學生統(tǒng)計了50個同學的生日情況,那至少練習這句話在50遍,而且練習了12個月的不同的說法,活動量大大增加。在初中課本單元教材中2a,2b,2c的安排上可看出,練習和學習語言功能是經(jīng)過準備階段的,三部分的安排體現(xiàn)了認知-記憶-內(nèi)化-激活-反饋這樣的訓練過程。最后進行語法講解和總結(jié)。從這一過程可以看出任務型教學不是不講語法,而是將語法的學習滲透到語言教學中了。
《英語周報(高中教師版)》2004年08月11日第004版上一頁 [1] [2]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談任務型教學的課堂設(shè)計08-17
從英語學習的心理本質(zhì)探討“任務型教學”中任務的設(shè)計08-20
任務驅(qū)動型作文范文01-22
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寫法訓練課教學設(shè)計07-23
英語任務型語法教學任務中階段的實踐08-08
關(guān)于任務型學習活動的思考08-17
淺談任務型英語教學的誤區(qū)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