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學原理與英語教學法
內容提要 本文從聯想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四個方面闡述了心理學原理對英語教學法的各個學派所起的作用,并論述了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必須掌握學習語言的一般心理機制;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側重地組織英語教學,培養和發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注意搞好師生之間的心理協調等。
一、心理學理論對英語教學法的影響
心理學,特別是學習心理學,是英語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之一,它研究學生如何學得與習得外語知識、技能和發展智能的心理過程、心理機制及其發展規律。外語教學法的各個學派都有自己的心理學依據。當代英語教學法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中,以心理學作為其理論基礎,主要歸納為下列幾種。
(一) 聯想心理學
法國的古安(F·Gouin)和德國的貝利茲(M·D·Berlitz)所倡導的直接法(Direct Method)就是以聯想心理學為其理論根據的。直接法也稱口語法(Oral Method)、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等。它的基本原理是“幼兒學語論”,即根據小孩學習本族語的自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來設計外語教學過程和基本教學方法。它主張學外語先聽后說,不主張先見文字;不經本族語的翻譯;不主張系統地學習語法。在用直接法的教學中,有記憶心理的依據。記憶在外語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記憶又是很復雜的心理過程。所以,這里著重從聯想心理學談談外語記憶問題。
1. 聯想是記憶的基礎。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只把現成的教材重復一遍,而是通過把材料加工,創造情景,形成新的語言材料,用直觀手段和啟發的方式,引起學生思維,即讓學生在大腦皮層中已建立起來的和建立不久的痕跡處于頻繁的多方面的聯系之中,引起學生眾多的聯想。聯想越多,記憶越牢。
2. 動覺記憶是聯想心理學在外語記憶中的體現。記憶和視覺、聽覺、運動覺、觸覺等各種感官活動密切相關,外語記憶就是在大腦皮層上聲音和文字符號與其所表達的意義之間暫時聯系的形成和鞏固。心理學實驗證明,要記憶一個單詞或一個句子,讓學生通過耳聽、口念、眼看、手寫、心想,多種感官參加記憶活動,使大腦兩半球同時發揮作用,這種多種刺激的識記比單一的視覺記憶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直接法用外語講練外語,輔之以直觀手段,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言語動覺器官都充分動員起來,一起開動運用,有利于記憶。
3. 用聯想加強記憶。因為聯想心理學認為,人的大腦極易產生聯想。這一規律用在外語教學上可加深記憶效果。例如,學習英語單詞hand,就可以聯想到人體各部分的名詞:arm, shoulder, foot, leg, eye, ear, face, nose, mouth, head等;學習到bike這個單詞,又聯想到交通類的名詞bus, car, taxi, train, plane, ship, boat等等。這樣進行有機的聯系,可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而知十的效果。學習單詞是如此,學習句子亦然。把句子放在一定的上下文(即語段)中來學,或在一定的情景中來學,比在孤立的單句中學要容易得多,記憶也牢固得多。
(二)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實驗,反對內省,它提出刺激-反應(S-R)的公式來解釋人的心理活動。在外語教學中行為主義心理學派認為,語言是一種行為,是通過反復刺激和反應,反復操練形成習慣的過程。他們認為,學習語言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通過口語訓練掌握外語。利用心理學上的這種剌激反應理論,強化操練,最終形成自動化的習慣,達到脫口而出,從而學會語言。這就是在直接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聽說法(Aural-Oral Method),它是用新的理論武裝起來的,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和結構語言學的句型訓練的體現,它在理論上比直接法更為完整。這種方法在40-50年代比較流行。60年代比較有名的、為大家所熟悉的《英語九百句》(English 900)就是按聽說法的理論編寫的。此外,還有《新概念英語》 (New Concept English),《看、聽、學》 (Look, Listen and Learn),《學好英語》 (Success with English等。聽說法對我國英語教學影響也是很大的,1978和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的委托,分別制定了中學英語教學大綱,編寫了新的中學英語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吸取了聽說法的一些教學原理,強調用聽說法進行教學,即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加強言語技能的訓練,把聽說領先法作為我國中學英語的教學法。教材與教學均突出了句型訓練。詞匯要通過句型、話語去學,講單詞盡量不用本族語。語法學習要在句型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歸納,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 認知心理學
60年代科學飛速發展,需要高水平的外語人才。當時流行的以培養口語能力為主的聽說法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以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為代表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認為,語言是受規律支配的符號體系,人類學習語言決不是單純模仿和記憶的過程,而是創造性活用的過程。因此,強調要通過學習和掌握語法規律來學習語言。他認為,人類能借助有限的規律推導、轉換、生成無限的句子。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J·B·Carroll)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認知教學法”(Cognitive Approach),把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應用于外語教學,重視人的思維能力,重視發揮學生的智力因素,重視對語言規則的理解,著眼于培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這種理論也稱為認知-符號學習理論(Cognitive-Code Learning Theory)。認知心理學試圖用認知-符號學習理論代替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理論。
認知心理學認為,語言的習得要通過對語音、詞匯、語法的分析理解來掌握語言結構;學習句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練;學習語言要有意識地學。它主張讓學生在有意義的交際情景中操練外語,那種無意義的模仿記憶、不理解而過多的死記硬背都是不可取的。在處理聽說讀寫關系方面,反對聽說領先,主張口語和書面語同時并進,一開始就進行聽說讀寫全面訓練;主張在外語教學中可以利用母語,但要恰到好處,不可濫用,講解語法時,可用兩種語言進行對比。
(四) 心理語言學
心理語言學是心理學和語言學的一個新興的邊緣學科,是外語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之一。它主要研究人們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70年代初產生的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就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的。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意念項目為綱,以培養交際能力為主的一種教學法體系。功能法也稱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或者意念法(the Notional Approach)。它的創始人是英國的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A·Wilkins)。
心理語言學認為,言語交際的心理包含兩個重要方面: 一是運用語言表達什么思想(即內容),也就是意念。二是怎樣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即形式),也就是表達方式。功能法的出發點,就是要在交際活動中表達意念(思想內容)。他們認為,外語教學的好壞取決于教師和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多種因素,而學生是內在因素,內因起決定性作用。所以,外語學習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外語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來確定教學目的,要注意因材施教。同時強調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還認為,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由有錯誤、不完善的言語過渡到正確的、完善的言語的過程。因此,學習語言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現象,容許出差錯。學生會在以后的語言交際活動中逐步改正這些錯誤。而教師應由表及里,透過錯誤去發現學生理解上和學習方法上的問題并予以解決。
功能法主張語言的學習應從功能到形式,從意念到表達。功能指語言行為,即用語言做什么。意念是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來的,強調思維過程中想什么,即用語言表達什么內容。教學內容以表示數量、時間、次數以及打招呼、邀請、告別、詢問等意念和功能為綱,針對教學對象的不同需要作出安排。選擇日常生活和社會交際最需要的內容作為語言教材。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教學過程要交際化,活動要以學生為主。要讓學生充分接觸所學語言,在真實的交際中學習所需的語言。交際既是外語教學的目的,也是外語教學的手段,還是檢查教學效果的基本標準。因此,在外語的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中,教師要提供真實的情景,為學生創造適當的外語環境,提供交際所需要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去學習和運用語言。
70年代中期,功能法傳入我國,有些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材和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及教材均吸收了功能法的一些優點。交際性已成為我國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近年來,國外一些具有交際-功能教學法思想的英語教材也傳入我國,其中由亞歷山大編寫的教程“Follow Me”(《跟我學》)是最暢銷書之一,我國中央電視臺也于1982年1月開始播出,對我國英語學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心理學原理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英語教師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心理活動規律,運用心理學,特別是學習心理學指導具體的英語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筆者擬就這方面談幾點認識。
1. 掌握學習語言的一般心理機制,并運用于英語教學實踐。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認為,語言是后天發展的剌激和反應,是條件反射的形成,是第二信號系統的建立。他們認為首先是外界剌激,然后大腦做出反應。而語言是人的潛在認識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自然表現,如聽說能力、模仿能力、創造能力等。因此,學習語言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是大腦機制充分地運用起來,這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這就是所謂認知。語言是行為、習慣和經驗,語言又是理性、智慧和天賦。也就是說,語言既是模仿性行為,也是創造性行為。語言的學習要模仿,但不能單純機械的模仿,還要通過運用人的大腦所具有的特殊功能〖CD2〗思維。幼兒的語言和成年人的語言不同,成年人的語言也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這都說明人類的思維能力在起作用。
外語學習要通過交際才能學得和習得,才能提高。喬姆斯基把人類學習語言的才能叫做“語言習得機制”。人類具有一種天賦的學習語言的質體,人腦可以對信息加工、歸納。兒童學習語言,學得又快又好,主要是因為兒童有天賦的學習語言才能。幼兒從有意識的第一天起,就不停地學習周圍人的說話方式,理解別人說話的含義,從而通過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等。兒童在講話的過程中,一方面注意觀察,另一方面進行記憶,通過思維,慢慢得出一些規則。兒童學習說話的實踐告訴我們,語言學習就是要進行創造性的模仿,要從小在交際中不斷運用、磨練,才能學到。為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要遵循外語學習心理機制的特點,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① 英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要根據實際條件盡可能創造外語環境,在情景中進行學習。② 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使學生學習英語能象幼兒學說話那樣由不自主到自主地學習。③ 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教學方法方式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在容易受到鼓勵和強化的情況下進行學習。
2. 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有所側重地組織英語教學。少年兒童可塑性強,不害羞,性格外向,模仿力強,愛說好學。教師要利用這些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通過直觀手段,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搞好這個基礎階段的教學對今后學習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內容增加,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也隨之變化。他們對于學習上的機械模仿以及直觀講解的興趣逐步減弱。性格由外向逐步轉為內向,學習自覺性和獨立鉆研能力逐步建立,理解記憶強于機械記憶。這時,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自覺地進行意義性和交際性的操練,在實踐中感知語言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和對比,去認識語言規律,掌握語言結構,培養獨立運用語言的能力。
3. 發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B·Bruner)曾提出知識結構論和發現法,認為教學目的應兼顧發展學生智力的內在目的和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外在目的。從生理學看,能力是智力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表現,智力則是人的認識能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等。在現代教育里,教學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使兒童單純地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發展智能。發展智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外語教學也是如此。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培養智能的活動必須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也就是要在外語情景中用啟發式進行教學,注意精講多練,通過提問、對話等進行交際。練習內容要新穎、生動,形式要多樣、靈活,同時調動多種分析器官參加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強烈的智力活動,而不是“填鴨式”地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通過認知、加工、創造、運用,提高語言水平。
在注意發展智力的同時,要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運用社會心理的歸因理論,即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或他人活動的因果關系作出解釋,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激發學習動機就要提高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通過直觀教學,利用感情色彩濃厚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的直觀興趣不是目的,但有利于調動自覺興趣和潛在興趣)。自覺興趣表現為求知欲;潛在興趣表現為情感、意志、目的,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要加強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熱情,增強毅力,加強信心,產生學習動機(尤其是內在動機),并培養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精神。
4. 注意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心理協調,提高教學效果。英語教學是師生之間共同進行的雙邊活動,這是英語教學交際化的這一基本原則所決定的。雖然教學效果的好壞是受多種因素制約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師生之間的心理協調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問題,這不僅是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問題。而情感是教學中的心理條件之一,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遞,而且是伴隨著感情的交流。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方面要善于調動自己的感情因素,保持飽滿的熱情;另一方面要以情動情,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感情,便師生感情融洽,氣氛和諧,協調一致,以達到加速雙邊活動的進程。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創造一個寬松的、良好的課堂氣氛。這就需要:① 師生明確教學目的。一堂課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師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圍繞目的進行講練活動。② 課堂教學注意直觀性和游戲性。③ 多用啟發式,多提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啟迪學生思維。④ 師生關系要平等、互愛,團合作,互相促進?傊處熞虝,教學中做到動之以情,寓教于情,教與學配合默契,
[1] [2] 下一頁
學生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大大提高。
《中小學英語》1997年第2期
上一頁 [1] [2]
【心理學原理與英語教學法】相關文章:
心理學原理在班級工作中的應用08-13
心理學原理在班級工作中的應用08-17
英語十字教學法08-17
英語引申比較教學法探析08-17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法08-23
中學英語求同教學法08-08
英語活動教學法中的優化控制08-17
英語口語中的PPP教學法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