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超量學習的概念、功能和策略
論超量學習的概念、功能和策略黃遠振
可見,外語識記中記憶設定材料的學習次數要超過剛好能回憶起來程度的次數,這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會 提高記憶保持的效果。
2.2 有助于重新學習 重新學習(relearning )是檢測保持最敏感的手段。當回憶或再認處于零點時, 即大腦中暫時聯系消退或抑制,原有的知識經驗不能恢復而造成遺忘,重新學習可以幫助再獲得保持。經驗表 明,經過超量學習獲得的知識或技能因長期不使用或不復習而生疏或遺忘,重新學習該知識或技能時會加快速 度,節省學習的時間。這一結論是斯威夫特(Swift,1916)提出的。 他第一次練習打字花費了55天時間(必 然投入大量的時間超量學習——筆者注),中斷兩年后,他才花11天時間的訓練,就達到原有的水平(Kerr, 1982:102), 比第一次學習整整節約了80%的時間!中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周期較長,學習內容相當多,知 識面較廣,有些語言點、語法點恐怕難以及時復習鞏固,不得不在某一階段運用重新學習的方法。從經濟角度 看,最初學習時超量學習可以預防將來重新學習時多花時間。
2.3 促進自動化的形成 超量學習是使學習進入自動化階段或保持自動化水平不可或缺的學習方法。自 動化是人們無意識運用所學知識或表現某種技能,具有高水平自動化能力的跳水運動員在三四秒鐘內會完成一 系列(十幾個或更多的)分動作。學習外語達到自動化程度的人具有用外語思維的能力,口頭交際時能夠不假 思索,脫口而出,暢所欲言;閱讀一本新書時既能夠對作品進行評論、分析、綜合、歸納,并能由此及彼地比 較、聯想,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思考。因此,自動化具有省力高效、迅速準確、為更高功能服務的優點,自 動化能力是學習者孜孜不倦追求的最佳學習境界。
自動化學習的概念是施科密特(Schmidt)在總結了菲斯(Fitts,1965)的理論基礎后于1975年提出的( Kerr:126)。他認為, 人們的學習過程并非一下子就進入自動化階段,而是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 為三個階段:1)認知階段(cognitive stage),其特征是學習者在學習中失誤多,進步明顯,并逐漸形成對 付所面臨的任務獨特的策略;2)聯結階段(association stage),某技能各要點之間建立起聯系,同時建立 檢測失誤的機制;3)自動化階段(autonomous stage ),是對某種技能的掌握達到極其熟練的程度,學習者 表現技能時需要的注意最少,幾乎是無意識的。
布盧姆(Bloom )在“如何發展自動化的理論、 推測與論據”(1986:132)一節中闡述了學習或發展自 動化要經過三種學習。 第一種學習強調學會十分基礎的孤立的細節,第二種學習強調由這些習得的孤立細節所 組成的較大的單元,第三種學習強調由第二種學習中一些單元所構成的系列性單元與過程。他以按指法打字為 例,說明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第一種學習是全力學按鍵的指法;第二種學習則不考慮指法,全力注意上下 文的關系,打出單詞或詞組;第三種學習強調快速而準確地打連貫的文字材料,或打出自己頭腦中思考的語言 。
施科密特與布盧姆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自動化學習,體現了人類學習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 知過程。顯而易見,不同階段或不同層次的學習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超量學習,只是學習的材料或內容不同而已 ,學習打字沒有必要的超量學習是不可能達到“用最少的時間與思考來按鍵”的程度(同上:133)。因此,布 盧姆深信, “為了發展達到某一種才能領域最高水平所需的許多分解技能,使之達到自動化,必須花費大量的 時間與超量學習,即使個人達到了這種高水平,他們也必須常常進行大量的練習以保證一種高水平的自動化。
”(同上:127)學習外語亦然,要達到或保持自動化水平,靠的是堅持不斷的超量學習。
3 超量學習的策略
3.1 運用循環記憶原理安排超量學習 超量學習能使大腦建立更加清晰明確的感知痕跡。但是僅僅通過 一次的超量學習是達不到長時記憶的效果的。不少外語初學者往往貪多務得,長驅直入,不顧后方,這是造成 遺忘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習一種材料必須在不同階段、不同時間安排適量的超量學習,千萬不要等到完全忘記 才去復習。“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過程在學習后20分鐘、1小時、9小時、24小時、2天、6天、31天呈先 快后慢,先多后少的遺忘規律。因而, 根據循環記憶的原理,科學地安排每次超量學習間隔的時距是防止勞而 少功的有力措施。
3.2 適當的超量學習 學習外語效果如何, 除了合理安排時間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是否做了適 當的超量學習。超量學習最適當的限度是多少?章兼中教授在《外語教學心理學》一書中作了解釋:“剛剛完 整地記憶所學材料后再繼續用50%的時間和精力去重復記憶能獲得最佳效果。就是說,剛剛能完整地記住的時 間或次數定為100%, 再繼續用50%的時間或次數去記憶,效率最高。”(章兼中,1986 :204)再比方說, 一個詞匯表記憶4次才能達到背誦的程度, 那么適當的超量學習就應該記憶6次。但也要防止過量的超量學習。 研究表明, 并非重復次數越多效果就越好,重復固然能加深記憶痕跡和理解信息的程度,然而重復時間和次數 過多則適得其反,因為機械的重復只能是低水平的加工信息,容易使腦細胞產生抑制作用。因此教師應指導學 生掌握好超量學習的“度”,比如,一次性抄寫詞語的次數應當適量,三五遍合適,十幾遍太多。
3.3 多通道高水平加工信息 超量學習需要多感官多通道參與活動、高水平加工信息。許國璋教授(19 80:19)在指導自學者記詞匯時說過,“鞏固我們已學過的詞匯要經多種途徑。不能只靠眼睛看、靠默默地記 ,必須要用口、耳、眼、手,更重要的還是要用心。”許老的話有兩層涵義,一方面揭示了充分發揮人體各種 器官協調作用的重要性。多通道地識記外語知識是提高識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成倍地提高識記效果,因為“ 聽覺視覺觸覺或動覺等多種感官通道協作作用于外語的語音、詞、句型或話語,能使學習者全面掌握外語信息 的特征和大腦皮質上貯存同一意義,同時卻具有多方面相互聯系的外語信息。”(章兼中,190)另一方面強調 對所學材料的注意,即“用心”。 心理學中“注意”指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其生理基礎是大 腦皮層優勢興奮中心的形成和穩定,是根據皮層上的一些區域的興奮引起其他區域的抑制而發生的。認知心理 學認為,凡是給予充分注意的多樣化的富有意義的加工信息就是高水平的加工。反之,不給予注意和理解的低 水平加工信息就會很快遺忘。因此,有了“注意”前提,配合多通道輸入信息和高水平加工信息,超量學習的 效果就有保證。
3.4 超量學習貴在堅持 有些學習者也許用過超量學習的方法,但進步卻不明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毅力不夠,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剛開始用某種學習方法時積極性很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的熱情銳 減,積極性也逐漸消失,也有的學習者實際努力程度不夠,學習往往不到位、走過場或淺嘗輒止。努力程度是 動機轉化為行為的具體表現,它與情感因素關系密切。學習外語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習者長 期不懈的努力。學習還要講究方法,但是缺乏毅力、信心和努力,宛如紙上談兵,再好的方法也無濟于事。為 此,我們仍應當牢記周總理的教導:學習外語,只有“勤學苦練”。
Kerr, Robert, 1982, Psychomotor Learning, PA: CBS CollegePublishing
Towell, Richard et al.1994,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PA: Multilingual Matt ers LTD.
王綱(譯)《布盧姆掌握學習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王宗炎“怎樣記英語單詞”《英語專題講座》(第二冊),冶金工業出版社,1980年
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年
許國璋“談談初學英語如何記生詞”《英語專題講座》《第一冊》,冶金工業出版社,1980年
章兼中《外語教學心理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
張文府《英語學習論》,香港新世紀出版社,1992年
【論超量學習的概念、功能和策略】相關文章:
論美育對學生右腦和智力的開發功能08-17
·論閱讀教學中的學習策略08-17
論地方政府網絡公關的策略和誤區08-22
論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08-17
論德育經濟功能之特征08-17
初論數學思想的教學功能08-17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08-17
論科學技術史的教育功能08-27
復習的方法和策略08-16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學策略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