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英語論文>語言錯誤分析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語言錯誤分析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時間:2023-02-27 12:04:33 英語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言錯誤分析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本世紀50年代以后,語言錯誤分析與研究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這個課題為語言習得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它對于基礎英語教育和基礎英語教材設計,甚至對于英語教學大綱的設計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英語教研員以及英語教材的編者有必要進行這方面的學習與研究工作。?

    人在說話和寫東西的時候會出現錯誤(errors)。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說,要寫,也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學習者的錯誤呢? 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有錯必糾”這句話,用到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的態度上,曾經是一個天經地義的道理,在語言教學材料的設計和編制上,這個道理似乎也曾經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近三十年的語言學習理論研究者們卻在大量的語言錯誤分析的基礎上否定了這個“天經地義”的道理,提出了新的觀點和理論。

    在學習語言習得理論的過程中,筆者對語言錯誤分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意識到,進一步作這方面的調查分析工作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本文將對所作的調查素材進行綜合性分析,探討語言錯誤的分類、語言錯誤的原因、語言錯誤分析對英語教學的啟示以及與此相關的問題。?

    一、課題的設計與實施

    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在專家的指導下筆者與合作者先后對4人進行了語言錯誤調查。調查對象依次是:學生A和學生B,均為大學二年級女生,中等水平,口語表達A略優于B;學生C,初中二年級,中等水平;學生D,高中二年級,中等偏上。四次調查大體上采取了以下10個步驟:?

    第一步  與調查對象進行談話(漢語或英語)。談話內容包括家庭基本狀況、父母文化程度與職業、學習環境、學前的語言經驗、口語和筆語的特點、個性特征、語言學習習慣、語言學習傾向、語言學習興趣、英語教師的基本情況、與英語教師的個人關系情況、母語學習的基本情況、母語學習習慣等。?

    第二步  制定調查方案并準備調查所用的材料。?

    第三步  進行調查項目A:1)調查對象閱讀一段涉及實際生活內容的英語材料,然后進行口頭表達,同時錄音。2)調查對象聽一段涉及實際生活內容的英語材料,然后進行口頭表達,同時錄音。?

    第四步  進行調查項目B:按照準備好的話題方案與調查對象進行自由交談,同時錄音。

    第五步  記錄兩個調查項目的錄音材料。?

    第六步  摘出錄音材料中的全部語言錯誤。?

    第七步  根據語言錯誤取樣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調查對象實際情況的分類方案。?

    第八步  對全部語言錯誤取樣進行分類,并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分類項目。?

    第九步  結合第一步所得到的原始資料,對調查對象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側重從心理過程上探究語言錯誤的具體原因。?

    第十步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提出對英語教學的建議。?

    二、語言錯誤的分類方法

    在語言習得理論的研究中,錯誤分析占有重要地位。錯誤分析的第一項工作是調查,第二項工作就是分類。從某個角度看,整個語言習得理論是建立在語言錯誤調查和語言錯誤分類的基礎之上的。許多研究者從60年代就開始研究語言錯誤,有的專家(如Krashen則把這種多人參與的工作稱為“錯誤分析運動”(the Error Analysis Movements)。在這個“運動”的基礎上,研究者們提出了幾個分類系統,在實踐中,這幾個分類系統逐漸得到語言學界的認同。下面,我們對四種分類方法作一簡介。?

    (一)語言學分類法(Linguistic Category Taxonomy)

    這種分類方法把學習者的錯誤分為形態(Morphology)錯誤和句法(Syntax)錯誤,其中包括所有格錯誤、動詞形式錯誤、時態錯誤、主謂不一致錯誤、詞序錯誤。另一種分類(BurtandKiparsky)在上一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化,分類系統大體如下:

    1. The skeleton of English Clauses

    e.g.I bought in Japan.

    →I bought it in Japan.?

    2. The Auxiliary System

    e.g. Why we bow each other?

    →Why do we bow each other?

    3. Passive Sentences

    e.g.The traffic jam was held up by my brother.

    →The traffic jam held up my brother.

    4. Temporal Conjunctions

    e.g.Why don't you go and have a car?

    →Why won't you go and have a car??

    5. Sentential Complements

    e.g.Lily hopes that is going to USA soon.

    →Lily hopes that she is going to USA soon.

    6. Psychological Predicates

    e.g.The cat is on the dinner table,but my father doesn't bother that.

    →The cat is on the dinner table,but my father won't bother it.

    總的來說,語言學分類法是一種傳統的分類方法,以語言學為基準所進行的分類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語法系列上。但我們從Burt和Kiparsky的分類法中可以看到研究者們已經開始探索有別于語法體系的分類標準。?

    (二)表層策略分類法(Surface Strategy Taxonomy)

    這種分類方法把學習者的錯誤分為以下八種形式:?

    1. 遺漏型(Omission)

    在表達過程中,說話人或寫作者遺漏掉某些成份,如:?

    I want draw it.

    →I want to draw it.

    She going to London tomorrow.

    →She is going to London tomorrow.

    2. 添加型

    在表達過程中,說話人或寫作者添加多余的成份,如:?

    Let's go to home.

    →Let's go home.

    Show me the book you bought it yesterday.

    →Show me the book you bought yesterday.

    3. 重復標記型(Double Markings)

    在表達過程中,說話人或寫作者雙重使用語言的某種形式變化,如:?

    He doesn't knows my name.

    →He doesn't know my name.

    He cannot hardly breathe.

    →He can hardly breathe.

    4. 早期編造型(Archi-forms)

    在一種語言分類的范圍內(如名詞的限定詞)說話人和寫作者把其中的一種形式推用到此范圍的其它形式上去。一般是把早期接受某種牢固掌握的形式用到后學的項目上,如:?

    Look at that dogs.They are Mary's.

    →Look at those dogs.They are Mary's.

    This pencils are for Mary.

    →These pencils are for Mary.?

    She is teach us English.(此句應為She teaches us English.學習者使用is是因為他屬于早期接受的牢固掌握形式。)?

    5. 規則型(Regularization)

    一種語言的一種語法分類項目都有一系列的規則,但也都有例外。語言學習者在例外的情況下使用規則就會造成錯誤,此類語言學習者錯誤叫作規則型錯誤,如:?

    The sheeps are having grass.

    →The sheep are having grass.

    The mouse catched it.

    →The mouse caught it.

    6. 交替編造型(Alterating Forms)

    隨著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增長,早期編造型錯誤逐步讓位給交替編造型錯誤。此類錯誤的特點是:隨意把規則交替使用在某些語法分類項目上,如:?

    Those dog is Mary's.

    →That dog is Mary's.

    ThatcatsarenotMary's.

    →Those cats are not Mary's.

    I seen her yesterday.

    →I saw her yesterday.

    I have saw her.

    →I have seen her.

    7. 錯序型(Misordering)

    此類錯誤的特點是錯誤地安排語序,如:?

    I don't know what is that.

    →I don't know what that is.

    What daddy is doing?

    →What is daddy doing?

    (三)比較式分類法(Comparative?Taxonomy)

    這種分類方法是在比較第一語言(L1,可以理解為母語)和第二語言(L2,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可以理解為外語)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有兩大分類:?

    1. 發展型錯誤

    此類包括第一語言習得中的錯誤和第二語言習得中那些與第一語言習得中的錯誤相同或相似的錯誤,如:?

    L1?

    Don't throw on my shoes.

    →Don't put on my shoes

    Want it.

    →I want it.

    Teacher told us to do the homework.

    →The teacher told us to do the homework.

    Book drop.

    →The book dropped.

    It don't fit in here.

    →It doesn't fit in here.

    What does he putting there?

    →What did he put there?

    L2

    Give the little bird to eat.

    →Give the little bird something to eat.

    Play football.

    →Let's play football.

    Cat go there.

    →The cat went there.

    Apple come down.

    →The apple came down.The apples came down.

    She don't smoke.

    →She doesn't smoke.

    語言錯誤分析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1] [2] [3] 下一頁


    He don't looking.

    →He doesn't look(at it).

    2. 語際錯誤(或稱雙語錯誤)

    此類錯誤的特點是:說話人或寫作者在使用第二語言時受到第一語言習慣的影響或受到第一語言規則的制約,即我們一般所說的“母語干擾”。如:?

    She very want to go.

    →She wants to go very much.

    She very bright.

    →She is very bright.

    Mary please me to go to party.

    →Mary invites me to go to the party.

    Do you like? Yes,I like.

    →Do you like it? Yes,I do.

    進行比較分類研究的人發現: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原有被人們認定的干擾型錯誤并不占主導地位,第二語言習得和第一語言習得過程中的語言錯誤具有驚人的相似性。?

    (四)交際效果型分類法(Communicative Effect Taxonomy)

    此種分類方法把分類的重點放在交際成果上,就是說,研究者主要想分清究竟哪些類型的錯誤可能影響聽者或讀者的理解;又有哪些類型的錯誤不會影響聽者或讀者的理解。研究和調查表明:那些涉及到整體語句組合結構的錯誤(Global Errors)影響聽者和讀者的理解,如:

    No take this bus,we late for school.

    →Don't take his bus.We are late for school.

    He will be rich until he marry.

    →He will be rich when he marries.?

    那些僅涉及語句某一成份的錯誤(Local Errors)不會影響聽者和讀者的理解,如:?

    He not go there yesterday.

    →He did not go there yesterday.

    Why they like each other?

    →Why do they like each other?

    What wrong with you?

    →What's wrong with you?

    The sheeps are very nice.

    →The sheep are very nice.

    在對上述分類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比較的基礎上,結合所掌握的取樣,筆者初步探討了中小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所產生的錯誤的分布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制訂了自己的分類取樣方案。

    三、我國學生英語錯誤類型與分析

    從研究國外已有公論的錯誤分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研究階段產生了不同的分類方法,它們代表著語言習得理論在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方面的發展進程。這個進程的特點是:整個研究的側重點逐步從語言本身向學習者過渡;逐步從孤立研究向綜合研究過渡;逐步從外部活動向心理活動過渡。語言學分類法把目光集中在語言本身,這樣不利于揭示錯誤產生的內在進程;表層策略分類法能夠使研究者看到錯誤產生的機制,而且分類項的繁簡也較為合適,但這種分類法沒有著重涉及語際問題,L1和L2的習得過程中的錯誤到底有哪些共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比較式分類法在這方面有優勢。著名的語言習得理論專家R.Ellis在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書中談到了心理語言分類的問題,并列舉了這種分類的主要項目:Overgeneralization/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Im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False concepts hypothesized.筆者研究自己所獲得的調查取樣,在制定分類方案時提出了如下原則:?

    1. 接受心理語言的分類法思想;?

    2. 采用表層策略分類法的部分分類項目;?

    3. 吸收比較式分類法的合理因素。?

    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我制定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課題的分類方案,并據此對調查取樣進行了分類。

    (一)過度概括或稱泛化規則(Overgeneralization and 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

    從overgeneralization一詞的構成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此類錯誤的特點是過度或超范圍使用規則。我國中學生產生此類錯誤的概率是相當高的。從取樣看,在起始階段,規則泛化現象低于中級階段,學生學習的語法內容越多,語法訓練越多,泛化規則的概率就越高。

    此類錯誤有:?

    I don't know what the matter is with him.

    →I don't know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English is not easy to be learned.

    →English is not easy to learn.

    It's time I will go home.

    →It's time I went home.

    Why not to have a try?

    →Why not have a try?

    學習者在產生此類錯誤的時候有很強的規則意識,他們設法處處按照規則說出或寫出正確的句子。筆頭表達中,此類錯誤更為常見。?

    (二)忽略規則(IgnoranceofRulesandForms)

    從心理機制上看,此類錯誤的產生和前一類錯誤的產生有相反的背景:前一類是過度重視規則并突破具體限制;此類則是不管規則和語言形式。以漢語為第一語言的中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長期地保持這一習慣。?

    此類錯誤有:?

    He go home very late.

    →He went home very late.

    Doctor ask him to stopsmoking.

    →The doctor asked him to stop smoking.

    I see her yesterday.

    →I saw her yesterday.

    Look,the car come.

    →Look,here comes the car.

    There are a lot of book on the desk.

    →There are a lot of books on the desk.

    He like to play piano.

    →He likes to play the piano.

    Her tooth is very nice.

    →Her teeth are very nice.

    當我們的調查對象在實際情景中增強表達欲望時,忽略規則的現象就明顯增多。在高考書面表達題中,此類錯誤也占有較大的比例。?

    (三)錯誤假定(FalseConcepts?Hypothesized)

    此類錯誤來源于一種并不明確但卻十分牢固的錯誤規則概念。is/am/are的泛化是此類錯誤的一個典型例子。我們的調查對象在口頭表達中經常使用is/am/are來構成語句:?

    He is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They are hate it.

    →They hate it.

    I'm like to dance with my classmates.

    →I like to dance with my classmates.

    這樣的錯誤假定還有一些其他例子,如調查對象在頭腦中保持著很強的關于過去完成時的錯誤概念:“凡是過去完成了的就要用過去完成時。”于是他們說出這樣的句子:?

    I had met him yesterday and I had talked with him about the matter.

    →I met him yesterday and I talked with him about the matter.

    (實際上,說話人只是客觀陳述昨天的情況,并不涉及兩個過去時間的活動的比較。)?

    (四)隨意遺漏(Omission)

    此類錯誤的特點是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遺漏語句的某些成分。?

    此類錯誤有:?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

    They waiting for us at the gate.

    →They are waiting for us at the gate.

    I like flower here.

    →I like the flowers here.

    You may use knife to cut it.

    →You may use a(或the)knife to cut it.

    (五)有意添加(Additions)

    此類錯誤的特點是有意識地把某些成分添加到語句之中。?

    I agree all what you say.

    →I agree what you say.

    I'm not interested in the book you borrowed it from the teacher.

    →I'm not interested in the book you borrowed from the teacher.

    I enjoy dancing a lot of.

    →I enjoy dancing a lot.

    She entered into the office.

    →She entered the office.

    (六)簡化規則(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此類錯誤的特點是不能“完全地”使用規則,說話人或寫作者習慣于使用在較早階段學到的規則,而不再關注那些較為復雜和較難接受的規則,這可能是因為說話人或寫作者認為僅用簡單規則就可進行交際的緣故。?

    此類錯誤有:?

    I have not picture to look.

    →I have no picture to look at.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stand ther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standing there.

    I suggest him the book.

    →I suggest that he should read thebook.

    How about have a party?

    →How about having a party?

    (七)配合不當(Archi-formsand Alternating Forms)

    表層策略分類中的“早期編造錯誤”和“交替編造錯誤”可合為“配合不當”類。此類錯誤產生的機制屬于說話人或寫作者在表述過程中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地進行詞語配合。在調查中此類錯誤有:?

    I don't know that teachers.

    →I don't know those teachers.

    I have wrote a letter to him.

    →I have written a letter to him.?

    (八)語際干擾(Interference)

    “干擾”問題一直是語言學習的研究者們所關心的問題,隨著“中介語”概念逐步被人們接受以及有關“中介語”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者多用Interlingual的概念來代替interference的概念。但在我們掌握的調查取樣中,確有一部分屬于母語干擾型的錯誤,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I used the cup to fill the water.

    →I filled the cup with the water.

    I want to become the water warm.

    →I want to make the water warm.

    但應當指出的是:干擾型錯誤在全部取樣中并不占很大比例,而且此類錯誤多發生在英語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身上。?

    四、錯誤原因的探究

    在進行錯誤調查之中和調查之后,我們曾詢問過一些英語教師,請他(她)們談一談錯誤的主要原因。他(她)們的意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

    1. 語法概念不清;?

    2. 語言知識不足;?

    3. 漢語習慣的干擾;?

    4. 語言表達的熟練性不夠;?

    5. 日常交際經驗不足;?

    此類原因經常可以在有關英語教學的研究文章中見到,也經常可以在英語教學研討會上聽到。應當說,所有這些說法都涉及到了錯誤的原因,但它們并沒有觸及錯誤發生的內在原因。

    但是,對上述幾種錯誤進一步分析后,我們不難發現:?

    1. 過度概括或稱泛化規則的錯誤在一定時期內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教師不可能在講解某些語言規則時,把所有的限制規則全部告訴學習者。學習者總會不知不覺地把已掌握的語言知識超范圍運用。

    2. 造成錯誤假定的原因是由于學習者已經把以前掌握的語言結構牢牢記在腦子里。如初學者經過數周的學習,對“He is a worker.”“This is a book.”“We are students.”等已比較熟練。當繼續學習實義動詞時,其be動詞結構會使學生不自覺地說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這樣的句子。學習者并非不知道實義動詞的使用規則,而完全是由于前一時期學習的內容已根深蒂固地被學習者掌握。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者才會逐步糾正這類錯誤。?

    如果認真地研讀語言學習理論中有關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理論,那么,我們不難發現一個重要的概念:中介語(Inter language)?

    在語言習得的廣泛研究中,一些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者和應用語言學者們在探討習得機制的過程中有一種驚人的發現: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既不是用第一語言去套用第二語言,又不是使用第二語言,他們使用的是“另外一種語言”,由于這種“語言”是一種向第二語言的過渡形態,所以研究者們把它稱為“中介語”。首先使用“中介語”這一概念的是Selinker(1972)。當時Selinker指出,在中介語的連續過程中有五個實際運行程序:?

    1. Language transfer(語言遷移)?

    2. Over generaliz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rules(目的語規則的泛化)?

    3. Transfer of training(訓練的遷移)?

    4. Strategies of L2 learning(第二語言學習策略)?

    5. Strategies of L2 communication(第二語言交際策略)?

    我們可以用Selinker的論述來理解中介語的本質。?

    下面我們根據中介語的特征來探究一下語言錯誤的具體原因:?

    1. 把少量的已輸入材料轉化為可供套用的句型

    我們的調查對象是初級或中級英語學習者。他們還沒有獲得像英語本族人所能獲得的那樣足夠量的語言輸入材料。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適應口筆頭表達的緊迫需要,他們往往把輸入材料中那些較為熟悉或掌握較好的語句轉化為可以套用的句型。這樣的套用使他們能夠說出一些正確的語句來,同時也產生一些因套用而導致的錯誤。比如,他們熟悉He goes to school with Mary everyday.這個語句以后,就套用此句,他們便說出了She goes to work with me everyday.(正確)也說出了She goes to home with me everyday.(錯誤)?

    2. 把歸納和演繹等形式邏輯手段運用到表達活動中來?

    在語言學習中,關于語法規則的一般性闡述(即通用的規則)往往對學習者有極強的導向作用。他們相信運用規則進行推導(即演繹)是相當可靠的組句方法,在實際表達過程中,他們首先運用那些可供“享用”的現成語句,這時,他們說出和寫出正確的語句來。當他們想到某些意思(ideas)而無法聯想到現成的語句時,演繹活動便開始了,于是說出了I have done it yesterday./I don't know what the matter is with him./I saw him to enter the office./He didn't enjoy to dance anymore.等錯誤語句。歸納活動也可以造成類似的錯誤。?

    3. 過度警覺

    在語法教學具有壓倒優勢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習者往往在表達中接受過多的錯誤矯正,長期積累,便形成了過多的規則警覺點(grammar warning points),這些警覺點就像表示禁止的紅燈一樣,不斷地向學習者發出警告信息。在這樣一種心理狀態中,學習者總是力圖使用他們認為“最安全”的語言形式來避免“犯規”。前面說的添加性錯誤、規則泛化都或多或少與過度警覺有關。?

    4. 情感過程壓倒理性過程

    此過程與前面的兩個過程是相反的。學習者在進行有目的的交際活動中,更注重意義的表達。伴隨意思的表達,情緒、情感和動機占據優勢地位。語言學把這種現象稱為“情感過程”(affective process)。當情感過程具有一定強度之后,理性認知過程的因素退居次要地位,已經學了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規則被明顯地忽略了,由此產生錯誤。像忘記使用時態形式、單復數形式、前后時態不統一、名詞用格混亂等錯誤,在表達活動中是十分常見的。?

    5. 混合使用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規則

    在調查取樣中,單純使用第一語言規則的情況并不多見。但兩語規則混用的現象卻占有一定比例。某些錯誤取樣顯然受到了第一語言習慣或規則的“指導”。但它們也顯示了某些第二語言規則介入的“痕跡”。I hope you to come back soon./I suggested them to do more reading.一類語句就是典型例證。在這樣的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漢語句型“我希望你做某事。”和“我建議你做某事。”的“影子”,同時也看到了使用不定式的某種“努力”。?

    6. 化石現象(Fossilization)

    學習者在習得一定數量的第二語言句型之后,中介語的發展有可能停滯下來。這些句型就像化石一樣牢牢地固定在學習者的頭腦里,不管遇到怎樣的口頭語表達課題,他們都情不自禁地反復使用這些化石般的句型(fossilized structures),如果在不恰當的地方使用這些句型便會產生錯誤。如初中學生對be interested in的句型十分熟悉,多次訓練和使用后就會形成“化石”而固定下來。在高中階段,他們把have interest in的結構演化為have interested in的結構。據我們所知,I have no interested in it.一類錯誤在高中的學生中是“世代相傳”的。

    五、錯誤分析的啟示

    錯誤分析表明:在錯誤產生的背后,有一種叫作“中介語”的東西在持續地發生、活動、變化、發展著,由此構成中介語連續體。這種中介語連續體貫穿第二語言學習的始終(在第一語言習得中也存在著類似的東西)。?

    既然“中介語”是一種客觀的“心理”存在,那么,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就應當思考如下問題:

    1. 既然中介語連續體就是第二語言習得的發展過程,那么,錯誤就應當被看成是學習者第二語言發展狀況的一種標志。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應當允許錯誤的存在,還應當有效把握錯誤演化的進程,以便使中介語向第二語言靠近。

    2. 糾正錯誤不僅應當適度,而且應當采取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訓練方法。

    3. 糾正錯誤的基本前提是保證足夠量的語言輸入(input),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有效的語言吸收(intake)。有效和足夠的語言吸收是減少初級錯誤、提高中介語質量的可靠手段。

    4. 偏重語言認知,忽視語言習得,是造成“化石”現象的重要原因。化石現象容易增加語言表達中的錯誤。?

    5. 過分重視語法教學,可能導致中介語的畸形發展,并會增加錯誤的發生概率。

    6. 注重準確性、忽視流暢性的作法不利于英語交際能力的發展,不利于減少語言錯誤。

    7. 英語教學應當把習得過程和語言的情緒情感發展過程結為一體。

    8. 語言能力的發展進程有固定的次序,因此,教師應當使教學內容的安排、教材的使用更好地適應語言能力發展的固有進程。

    英語教材的編者也應當重視“中介語”的問題,概括起來講,至少以下幾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1. 既然語言能力的發展進程有固定的次序,那么,教材所設計的教學過程也應當充分考慮這種固定的次序。?

    2. 學生的學習不可避免地要在不斷的“試錯”中取得進步,教材的程序就應當允許學生在一段時期里出現某一錯誤,給他們以“試錯”的時間和空間。

    3. 既然“中介語”的發展是在語言習得過程中進行的,那么,教材的設計就應當在兼顧認知和習得的前提下,適當地強調習得。

    4. 教材中的活動設計應當有助于學生逐步改善和發展“中介語”,而不應當追求“一次到位”。

    5. 學習者改善和發展“中介語”的過程首先是一種語言行為的自我調整過程。因此,教材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實際上,這方面的訓練就是學習方式和策略的訓練。

    六、結束語

    在錯誤分析領域,國內外研究者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結合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進行了一些調查分析,認識到中介語假設和語言錯誤研究對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應當擴大調查規模,積累不同條件下的錯誤取樣,提高分析力度,改進分析方法,爭取在兩三年內對我國學生外語學習過程作出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科學描述,使更多的英語教師真正從心理上了解外語學習的特點,進一步促進外語教學的改革,進一步促進外語教材的改革。??

    參考文獻

    1. Heidi Dulay,Marina Burt & Stephen Krashen:?Language?Two,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 R.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 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4. H.H.Stern:Issues and Op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 WolfgangKlei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郝建平

    上一頁  [1] [2] [3] 


    【語言錯誤分析對英語教學的啟示】相關文章:

    聽寫錯誤分析及對西班牙語教學的啟示08-05

    英語寫作常見錯誤分析08-08

    英語寫作常見錯誤與分析08-15

    力的圖示常見的錯誤作法及分析08-17

    股市錯誤觀點及暴跌原因分析08-07

    談談小說“特異語言”的分析 分析“特異語言”,探究小說主題08-17

    英語教學分析計劃07-16

    學生計算錯誤原因分析及對策08-08

    高中英語寫作錯誤分析及成功對策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看片免费无毒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二区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视频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