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英語生活化的初探
小學英語生活化是《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等理念的具體化。五彩繽紛的生活是語言的源頭,又是運用語言的沃土。因而我們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感受,談體驗,大膽探求,暢所欲言,使學習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學英語不再是一種抽象的語言學習,而是有血有肉,和生活實踐緊密相連的具體形象的活動。
一. 教材處理生活化,讓英語貼近生活
小學英語教材本身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一幅幅插圖生動形象,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短小精悍,極富文化底蘊。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也大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經常運用的知識。如同學們最愛逛的公園,動物園;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牛奶,冰淇凌;同學們掛在嘴邊的一些日常禮貌用語……然而僅靠書中的知識點還遠遠不能為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提供最佳的語言情景。因而,在日常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把他們帶進課堂,為教學服務。如在教字母前,我拍攝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縮寫詞:KFC, M, WC…搜集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商品英語:餐巾紙上的soft, 牛奶包裝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打印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電腦英語:Windows, My files, E-mail…這些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在學習字母時熱情高漲,思維異常活躍,效率大大提高,也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
這樣生活化的處理教材,喚起了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親切感,并驅使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語。
二. 教學過程生活化,讓英語走進生活。
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要求運用者必須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靈活地運用各種句式,也就是能在生活中運用語言。以往教師牽著學生走,字字句句帶讀、跟讀的做法,勢必造成學生會背不會用的后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創設學英語,講英語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話,并根據教材內容,配以生活中的游戲競賽,童謠兒歌,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掌握語言,運用語言,讓英語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
1. 利用生活中的音樂、游戲,激發興趣。
興趣是獲得學習效益的強大動力,要讓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始終保持穩定而持久的興趣,就必須堅持愉悅式的教學。少年兒童好動,愛表現,對音樂及游戲有著天生的喜好。因而,把生活中的音樂、兒歌、游戲、競賽帶進英語課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輕松的游戲中,興趣盎然地學英語,學習樂趣不言而喻。如在教“colour”這一課時,課上我先讓學生唱他們都會唱愛唱的歌曲《小畫家》,唱完后,我告訴學生丁丁現在已不再是個粗心的小畫家了。不信,你聽,于是我在學生充滿疑問和期待的目光中,唱起了自編的歌曲:丁丁是個小畫家,彩色鉛筆一大把,看看他都畫些啥,Red,red,畫個red紅蘋果,Yellow,yellow,畫yellow黃香蕉,Brown,brown,再畫brown巧克力,Blue,blue,畫片藍天是blue,White,white,畫朵白云是white,Green,green,畫片草地是green,Black,black,畫塊黑板是black。和著熟悉的音樂,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我唱了起來,學習情緒高漲,自然而然地學會了“colour”單詞。
幾乎沒有學生會說:我不喜歡做游戲。這是由小學生的天性所決定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善于把生活中學生愛做愛玩的游戲帶進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數字時,我設計了“報數”的游戲;教學單詞時,我設計了“擊鼓傳詞”的游戲;教學句子時,我設計了“拷貝不走樣”的游戲等等。
2. 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開展教學
對一門語言來說,說話人說話的時間、地點、場合及身份等因素都制約著他說話的內容、語氣等,要想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創造和活用語言的能力,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中去看、去聽、去說、去感受,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如我在教學小學英語教科書譯林版第四冊“A Birthday Party”這一課,我首先把教室布置成開生日派隊的樣子,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濃烈的生日派隊的氛圍中,帶上生日皇冠,生日禮物,蛋糕等道具,進行生活化的生日模擬情境表演,通過送禮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一系列的生活化的情境活動,學生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重點詞組句型“a birthday party”,“Which is for me, this one or that one?” “I’ll put it on my desk.” “Let’s have the cake.”這種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在輕松愉快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了知識,受到了教育。
3. 通過生活化的活動表演,鞏固知識。
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小學英語教材都有適合學生活動表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親自進行各種生活化的活動表演,不僅可以把知識鞏固不留痕跡地融入到活動實踐中,讓學生興致盎然地學習,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與書本上的知識密切相關,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如我在鞏固“Animal”這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活動,課前讓學生各組準備一小動物的頭飾:elephant ,panda ,tiger ,rabbit ,fox ,wolf ,dog , cat,教完生詞后,讓學生戴上頭飾,進行活動表演,各個“小動物”穿行在森林商店,水果店,文具店中購物,學生對動物的模仿表演,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對句型“I’m a/an….”“Can I help you?”“Thank you very much.”的運用也恰到好處,乍一看,還真有點舞臺劇的味道呢,這可都是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結果。又如我在教學“Job”這一課時鞏固職業“policeman ,worker ,teacher ,nurse ,doctor ,driver”設計了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扮演小記者,調查同學父母的職業,學生“記者牌”一掛,那神情、語言,誰能說不像記者呢?這樣的活動,不僅鞏固了這些生詞,而且引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小“記者”紛紛向我發問:What’s the English for“個體戶”,What’s the English for “經理”……我感覺自己倒像在開記者招待會了。
三. 作業設計生活化,讓英語融入生活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已經進入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裸。電話,電視,網絡,廣告牌,食品包裝等處處可以看到英語。因此,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應樹立大課堂教學觀,設
[1] [2] 下一頁
計一些精彩有趣的課外作業,而非機械性的抄寫,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使英語真正運用于生活實際。如讓孩子設計一張“”,用英語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學校、地址、愛好等等,讓孩子收集英語名言和諺語,制作英文書簽,根據班級英語程度,讓孩子編輯班級英語墻報和各類英語小報,編寫看圖故事等等,這些生活化的作業,學生特別感興趣,因而全身心投入,想方設法查資料,繪畫,設計策劃,請教父母,樂此不疲,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又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吸引力,也使英語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總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這塊生活舞臺上,通過“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演一演”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動,引導學生說英語,講英語,最終,在絢麗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語,使英語真正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愛上英語。
上一頁 [1] [2]
【小學英語生活化的初探】相關文章:
聾校數學教學生活化初探08-19
小學英語CAI課件制作初探10-08
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08-17
小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運用初探08-20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08-17
也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08-20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08-24
英語情景對話教學初探論文08-15
英語自主性閱讀初探08-19
職高英語口語教學初探論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