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學校數學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校數學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時間:2022-08-17 17:21:44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校數學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研究數學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既是一個理論性問題,又是一個實踐性問題。弄清這個問題,對于今后的數學教育應該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校數學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 數學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簡要地回顧一下歷史,我們就能發現,數學教育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下,特別是在生產發展的需要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反過來,數學教育又為一定的社會延續和發展而服務。早期的數學教育只傳授給極少數人,而且教學內容也比較簡單。隨著數學本身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工商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掌握較多的數學知識,數學教育也隨著發展起來。到了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數學本身也在急速發展,它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數學逐漸成為每個社會公民必須掌握的工具,而且對每個公民必須具有的數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0年代開展起來的數學教育現代化運動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的必然產物。

      歷史的經驗表明,數學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教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但是它不是自然而然地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學校的數學教育無論在課程、內容和教法方面比較來說是相對的穩定,而且往往是落后于社會的發展的。這一方面是由于社會的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較快,只有到數學教育嚴重地不相適應時,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由于人們的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和習慣了的教學方法是很不容易改變的。但是這種落后的情況,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并不是不可改變的。只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運用現代教育科學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就能使數學教育不斷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中國成立以后,進行了多次數學教育改革,以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需要。例如,50年代,為了適應農村小學畢業生中大多數參加生產勞動的需要,曾在小學算術中增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簡單簿記,并加強了珠算。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需要,提高了中小學數學的程度。小學教完全部算術內容,中學增設解析幾何。1977年,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進一步改革了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主要措施是:精簡傳統的內容,在小學適當增加一些代數、幾何的初步知識,在中學增加微積分以及概率統計、邏輯代數等初步知識;適當滲透集合、對應等數學思想。此外,在教學目的要求上加強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 調查研究社會發展對數學教育的需要是改革數學教育的首要任務

      要使數學教育改革符合實際需要,首先要了解社會發展有哪些需要。社會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錯綜復雜的。這就要求我們對調查的材料認真地進行分析,并理清各種需要之間的關系。根據我國的實踐經驗,要著重弄清以下幾種關系。

      (一)近期需要與長遠需要的關系

      其中特別要弄清傳統的數學內容和現代的數學內容之間的關系。要根據社會發展的水平,確定好傳統的數學內容和現代的數學內容所占的比例。從長遠的需要看,要多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從近期的需要看,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不容忽視。

      (二)共同需要與不同需要的關系

      首先,必須把共同需要的數學知識選作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內容。但是即使在一個國家里,各個地區之間也會存在著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平衡。因此學校的數學教育既要有一定的統一性,又要有某些彈性。

      (三)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的關系

      從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來看,要求每個成員必須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使數學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工作的有用工具。但是也要注意到,個人對數學的需要還有差異的一面。而且,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確定數學教學內容時,統一要求的內容不能過多,要留有余地,以便有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例如,準備就業的學生,在學完統一要求的內容以后,可以選學一些實際應用較多的數學知識;而準備升學的學生,可以選學一些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的數學知識,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數學才能。

      (四)需要與可能的關系

      只有既清楚地了解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清楚地了解學生能力的發展水平,教師的條件以及設備等,才能使數學教育逐步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任何設計方案,如果超越了客觀條件,必然導致失敗。

    三 學校數學教育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根據我國的實踐經驗,要使數學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一)改革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思想

      轉變教育思想是數學教育能否順利改革的重要前提。我國的經驗表明,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正確的教育方向,并選用合適的教材教法來實現既定的目標。否則,不可能編出好的教材,即使編出較好的教材,教師不能正確地使用它們,仍然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為此,要使每個數學教育工作者知道未來的社會需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要求數學教育達到哪些目標,并弄清數學知識的教學與發展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這樣每個數學教育工作者就能自覺地為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二)改革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和教學內容

      這是解決數學教育與社會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的關鍵問題。長期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這是一項非常復雜艱巨的工作。在進行改革時必須采取慎重的態度。此外,除了在充分調查研究社會需要的基礎上注意處理好前面所述的幾個關系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切實從本國的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向對培養人才的需要出發,進行可行性的改革。在改革中,對于外國的經驗只能作為改革的借鑒,不能簡單地模仿和照搬。

      2.從大多數學生和教師水平以及設備條件出發,恰當地擬訂各階段的數學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普及教育的特點,防止要求偏高,以免造成學生的過重負擔。

      3.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能力,要努力研究良好的數學教材結構,優化的數學教學順序,以及合理的練習作業。

      4.加強數學同實際的聯系,使數學切實成為每個現代社會公民所掌握的有用工具,能用以解決生產和工作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改革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法

      這是使數學教育改革的目的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我國的經驗證明,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與數學課程和內容的改革同步進行。特別是要實現數學為所有的人,充實先進的數學內容和加強能力培養等新的要求,必須有數學教師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要著重幫助一些教師改變注入式的助長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而學會運用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發展他們的智力的教學方法。還要相應地改革考查和評價學生數學成績的方法。

    四為適應9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數學教育改革方面正在進行的幾項工作

      (一)調查研究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需要,當前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情況以及改進的意見

      第一項調查是1984年開始的,進行了兩年。在這兩年中,課程教材研究所會同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學研究會和一部分省市的教學研究單位調查了工業、農業、商業等16個行業,高等學校各專業,以及76種雜志。結果表明,近幾年來,由于我國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生產的發展,普通勞動者和工作人員對數學知識的需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有些傳統的初等數學內容,如復數、幾何中較難的論證、數學用表和計算尺等,需求量已經很少。而對一些可以直接應用的知識技能,如視圖、概率初步知識等,需求量增加了。另外,對于一些近代和現代數學內容,如集合、對應和線性規劃等的初步知識的需求有所增加;對于向量、矩陣等的初步知識也開始成為多數行業的需要。

      第二項調查也是從1984年開始,進行了2年。調查的主要對象是教師和教研人員。通過調查,基本上弄清了當前大多數學校和教師的數學教學水平。此外還了解了現行數學課程和教學大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完成這兩項調查研究,就為改革數學課程和教學內容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依據。

      (二)擬訂90年代小學和初中的數學教學大綱(草案)

      在上述兩項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草擬了數學教學大綱(草案),以便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打好數學基礎。具體采取以下幾項重要措施。

      1.進一步刪減不必要的和繁難的內容。例如,在小學刪減一些數目較大的計算和步數較多的四則混合運算等;在初中刪減多項式除以多項式,常用對數等。

      2.增加進一步學習和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的內容。例如,增加估算、射影及計算器的使用。

      3.加強能力的培養。除了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能力外,還強調數學方法的掌握以及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4.加強良好道德和習慣的培養。例如,強調通過數學學習培養頑強的學習毅力,獨立思考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5.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在大綱(

    [1] [2] 下一頁


    草案)中一方面規定了使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留出一定時間安排一些選學內容。

      (三)著手研究和編寫適應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中小學數學教科書及其他輔助材料

      根據中國各地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初步計劃編寫幾套教科書,其中有適應全國大多數地區具有一般發展水平的,有適應沿海較發達地區的,有適應農村學校的,還有適應少數民族地區的。

      (四)開展小范圍的科學實驗,探索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目前在中國,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實驗已經廣泛地開展起來。課程教材研究所已從1984年秋季起,先在兩所小學進行實驗。在此基礎上,于1986年秋在全國一百多所小學(農村、城市約各占一半)進行實驗。這些實驗已取得較好的效果,受到許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家長的擁護和支持。

    參考資料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蘇]A·A斯托利亞爾《數學教育學》中譯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日] 小倉金之助《現代數學教育史》,1957年版。

      課程教材研究所數學室及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學研究會《社需》課題組:

      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需要的調查研究,1987年。

      曹飛羽等《小學數學基礎理論和教法》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上一頁  [1] [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亚洲丁香六月开心婷婷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日韩最新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三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