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放課堂教學 獲得情感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得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課堂數學教學的開放,我們覺得,在觀念上,應該考慮我們的教學是否注重了“生命體的發展”,是否思索過“我們今天的教學,將給孩子們明天留下什么?”所以,我們要努力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尊嚴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開放的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活動本身給人帶來的快樂,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開放組織形式,給學生充足的“陽光、空氣、水”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樂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潛能、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生長發展的“陽光、空氣和水”這就要求老師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讓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讓孩子在猜測、想象、探索問題的美好空間里,體現數學應用的成功。 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課中,我這樣設計:找出下面圖形中的直角! 學生匯報后,發現圓中沒有直角,師趁機引導:“那你能否在圓中創造出直角呢?”這時,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紙片,“折”,“畫”等方法呼之欲出,學生情緒高漲,哪怕是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樂意去發現,去探索,他們都能找回自信,臉上洋溢著成功的滿足和快樂。給了學生展示的舞臺,給了學生表現的機會,激發了他們的潛力,教學自然水道渠成了。 二、開放思維角度,給學生一個交流的平臺,讓個性飛揚 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激發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自主學習的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很活躍,會產生不同的想法,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說,讓學生做,充分展示思維過程。為學生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就能夠出現始料不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他們的個性飛揚! ±纾航虒W“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后,我出了這樣一題:“計算1+3+5+7+9+11+13+15+17”同學們看完題后,教室熱鬧起來了,他們都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意見,紛紛匯報自己的做法。(1+9)+(3+7)+(5+15)+(13+17)+11=10+10+20+30+11=81;(17+3)+(15+5)+(13+7)+(11+9)+1=20×4+1=81;(1+3+5+7)×2+10×4+9=32+40+9=81;1+3+5+7+9+11+13+15+17=9×9=81這樣在互動中交流了思想,激活了思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再如:從0、3、5、7、8這五個數字中選四個,組成能同時被2、3、5整除的四位數。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小組交流,得出: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其個位數字應為0,這個數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應該是3的倍數。而從3、5、7、8四個數字中選三個且和是3的倍數的數組有3、5、7、8。因此有7530、7350、5370、5730、3750、3570、8730、8370、7380、7830、3780、3870共12個答案。 三、開放學習空間,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讓數學回歸社會生活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從來就不是書本上枯燥的學問,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它的價值就來自你我的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如:為了讓學生掌握物體個數與間隔數的關系,在教學“植樹問題應用題”時,課前教師布置學生去數一數橋墩、一排排的廣告牌和節日的燈籠等等,初步感受物體個數與間隔數的關系;教學百分數后,可組織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到銀行進行存款、取款,或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使學生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計算利息的方法以及打折商品總價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把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拓寬了學習渠道。為人才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學習“求剩余為基本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時,教師在課前讓學生了解、調查購買學習用品的基礎上創設了以下“購買學習用品”的購物情境,讓學生自主選購最喜歡的、最需要的學習用品(數量不限),同時說說想怎么買,并把過程編成一道應用題。 自動筆 水彩筆 鉛筆刨 橡皮 筆記本 尺子 2元 10元 25元 1元 2元 1元 這樣的教學充分借助兒童的生活背景,開展活動,直觀的教學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根據實際選擇數據的能力和把生活實際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理解數學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活動理解數學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體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強化了學生的主動性! ∷、開放學習評價,讓學生在快樂的評價中更自信的成長 小學生數學學習評價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過去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只重視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不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成長,不重視學生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可以把對學生的評價記錄下來,實現數學學習評價的過程就是學生成長的過程。通過教師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W生始終是評價的主體,我們要改變學生是被評價對象,教師是絕對評價者,家一般是觀望者的評價狀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還采用了“可愛的我”、“小伙伴眼中的我”、“家長鼓勵我”和“教師的話”等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的信息。這樣的評價,使學生自己、家長、教師都參與到評價中,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缭谏贤辍鞍俜謹怠边@節課后,我說:“請同學結合教師給的三個詞條對你這節課的表現給予一個評價。”有的學生說:“這節課我快樂占98%,緊張占1%,遺憾占1%”。有的學生說:“我在這節課里是快樂占90%,緊張占5%,遺憾占5%。因為我有一個問題知道答案,但沒有舉手。下次我一定會勇敢的去表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