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
學生寫作的過程貫穿著生活、思維和語言的統一。古人說“言為心聲”,學生習作尤其強調寫真事、抒真情。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兒童的情感、思維想象和個性對于習作的關系很大,兒童只有在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況下,思維才能活躍,情感才能真實,想象才能豐富,個性才能發展,文章才能寫好。反之,如果學生心情壓抑,如負重荷,怎么能寫好文章呢?對兒童的習作指導,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如何創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對于提高兒童的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有吸引力,使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從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求中可以看出,希望老師講課要有情趣的,占調查學生總數的86.4%,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努力做到深入淺出。教學要灑脫自如,語言要形象、生動、有趣。
第二,教師要多一點微笑。從調查中可見,學生希望教師常有笑容,“我們最不喜歡老師一天到晚板著臉孔上課。”這是92%的學生的反映。教師的微笑就是與學生進行友好的情感交流。正如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所說的,“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身上產生的那種高漲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精神交流”,而“教師要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還要取決于他自己,取決于他的活動和他對兒童的態度啊!”(《和教師的談話》26頁)有人把教師的面部表情、體態、手勢、步態等非言詞性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手段,稱為教師的“第二語言”或“體態語言”。
心理學家艾特·莫勒比思列舉了這樣一個公式:感情的全部表達=7%的言詞+38%的聲調+55%的面部表情。教師和藹可親的微笑的面部表情,溫和誠懇的聲調,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愉快的氣氛。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會做教師。”當然教師的表情應該是真實情和教育性的統一。一方面教師不能隨意地,不加節制地流露自己的感情,教師不隨便地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郁傷、沖動、暴怒、嘻嘻哈哈等膚淺有害的表情。另一方面,教師也不應該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嘩眾取寵,因為這對學生更有害。總之,教師的表情應該是積極健康,自然真摯的。
教師對學生的表情應該多微笑,多甜蜜,多愛撫,多溫柔。當然必要時也可以是嚴峻、堅毅甚至憤慨,其目的是產生積極有益的教學效果。
第三,要運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學習。創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除了教師本身語言的魅力以外,還要從兒童年齡特點出發,采用多種方法。比如變封閉型指導為開放型指導,把學生的習作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系,使學生感到不僅作文的內容來源于生活,而且作文可以為生活服務。如在全世界戒煙日前夕,組織學生寫《我勸爸爸戒煙》,教師節寫《感謝您,辛勤的園丁》,畢業前夕寫《給同學的畢業贈言》,發揮作文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增強了學生課堂習作的興趣。開放型教學還反映在對“單一的老師講,學生寫”的乏味的作文教學法進行沖擊,反映在教學滲透、引進了兒童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指導方法。如做做寫寫——記一次小實驗或小制作;玩玩寫寫棗介紹一個有趣的游戲;演演寫寫棗記一個小節目;現場寫作---參觀游覽的現場作文;人物采訪---記一個______的人;先試寫,后指導;先指導,后試寫,再指導;出墻報,辦小報等等,多種形式,多種方法的指導,創設愉快的寫作氣氛,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
對于習作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要給他們創造發揮才能的機會,滿足他們更多寫作的欲望,增強寫作興趣,使課堂教學的目標具有層次性。如一次以西湖燈會為題,讓學生寫一篇記敘文。有一部分學生對一般的參觀記寫法已不能滿足要求,教師就允許他們用自己認為最恰當的體裁寫作。有的寫科幻故事《天外來客闖燈會》,有的寫神話故事《唐僧師徒游燈會》,有的寫童話《丙寅虎王燈會顯威風》,有的寫相聲《哥倆逛燈會》,有的寫散文《火樹銀花鬧元霄》等等。這些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寫出了有趣的文章。
第四,教師在必要時寫點“下水文”,與學生共同學習寫作,體會寫作的艱辛,交流寫作的體會,請學生評價自己的文章,這樣做不僅指導了寫作,更重要的密切了師生關系,師生在課堂上平等地、和諧地進行著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產生愉悅感。
對于寫作基礎差的兒童,堅持正面引導,鼓動為主,課堂教學時要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充分肯定,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學習寫作。學生一旦感到教師對自己熱情關懷,具體幫助,充滿信心時,就會對寫作增強信心。
創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不僅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還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這確是作文教學中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